
尿毒症患者透析期输血观察临床医学论文.doc
3页尿毒症患者透析期输血观察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目的:尿毒症患者常伴有严重贫血,输血是 治疗 贫血的常用方法方法:患者每次输入成分血液制品为红细胞悬液1 U或2 U、洗涤红细胞1 U或2 U(200 ml/袋、400 ml/袋),储存时间均为5 d内的血液,本组透析时输血96次,透析结束后1 h~4 h输血28次6例在输血前曾注射过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共输血124次,全部为成分输血,共用红细胞制品143袋,成分输血率为100%患者输入红细胞制品后,血红蛋白浓度(Hb)较输血前平均上升2 g/L~4 g/L,治疗后Hb平均为7.82 g/L输血后患者头昏、乏力、心悸等缺氧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功能不全症状、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明显好转且肺部湿啰音减少有5例患者在输血后1 h~3 h出现低热(平均体温37.6℃),未经特殊处理恢复正常结论: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阶段,此时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贫血及电解质紊乱,血K+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患者的贫血多为中、重度,但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较强,症状较轻,为 科学 合理用血,避免输血带来不良反应,尽可能减少输血然而肾功能衰竭程度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当尿毒症患者Hb小于6.0 g/L时,输血是治疗尿毒症贫血的常用办法。
【关键词】 尿毒症 透析 输血尿毒症患者常伴有严重贫血,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用方法我院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期间,给43例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输成分血96人次,血液透析结束后输成分血28人次血液制品均为保存期<5 d的悬浮红细胞及洗涤红细胞液治疗后均未发生输血后循环系统超负荷症状及代谢性酸中毒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输血的尿毒症患者共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7岁~73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67.44%),原发性高血压病5例 (11.63%),糖尿病性肾病4例(9.30%),慢性肾盂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痛风性肾炎、多囊肾各1例(11.63%)入院时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Hb)最高7.2 g/L, 最低3.6 g/L,平均浓度为5.6 g/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症状43例患者中高血压4例(9.30%)、心界扩大32例(74.42%)、肝大9例(20.93%)、肺部有湿啰音12例(27.91%)、心包摩擦音7例(16.28%)B超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包积液8例(18.60%)、左心房/右心房扩大8例(18.60%)。
X片检查提示:心影增大11例(25.58%)3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CO2CP 6 mmol/L~22 mmol/L),其中有7例为重度酸中毒(CO2CP 6 mmol/L~9 mmol/L)输血次数最少1次,最多18次2次以上11例 1.2 输血的种类 患者每次输入成分血液制品为红细胞悬液1 U或2 U,洗涤红细胞1 U或2 U(200 ml/袋、400 ml/袋)储存时间均为5 d内的血液,透析时输血96次,透析结束后1 h~3 h输血28次6例在输血前曾注射过促红细胞生成素 2 结果 2.1 共输血124次,全部为成分输血 共用红细胞制品143袋,成分输血率为100%患者输入红细胞制品后,Hb较输血前平均上升2 g/L~4 g/L,Hb平均为7.82 g/L输血后患者头昏、乏力、心悸等缺氧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如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明显好转,肺部湿啰音减少 2.2 不良反应 5例患者在输血后1 h~3 h出现低热(平均体温37.6℃),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恢复正常 3 讨论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阶段,此时多数患者伴有严重贫血及电解质紊乱,血K+升高,代谢性酸中毒[1]。
尿毒症患者的贫血多为中、重度,但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较强,症状较轻为 科学 合理用血,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减少输血而肾功能衰竭程度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当尿毒症患者Hb<6.0 g/L时,输血是 治疗 尿毒症贫血的常用办法但进入透析期的患者基本上处于少尿、无尿期,且常伴有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既使缓慢的输血,也可能发生循环系统超负荷症状或体征 此时要严格控制入量,尽可能少量多次输血因红细胞悬液及洗涤红细胞体积较少,运氧能力相对强,可以有效降低循环超负荷的危险,也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的症状[2]尿毒症患者输红细胞悬液及洗涤红细胞比输全血安全(全血的容量较大)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证实,给尿毒症患者输血特别是伴有左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少尿、无尿期的患者一般都采用在透析时或透析后进行,因为血液透析器的滤过膜不能滤过3 500 D的大分子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是不会通过滤过膜而丢失的[3]由于血透时血泵的转动会产生机械性溶血作用,所以输血选择在透析结束后进行更好但也有人认为在血液透析时输血,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离子,解除高钾血症的威胁[4]我们发现尿毒症患者输血指征应该控制在Hb<6.0 g/L为宜,不仅明显缓解脑缺血、心绞痛等症状,还可以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
应特别注意选择保存期不超过5 d的血液制品,而且最好选用洗涤红细胞 参考 文献 】 [1]张建耕,徐建美,郭振芳.血液保存期对患尿毒症受血者血K+浓度的影响[J]. 中国 输血杂志,2004,17(5),335. [2]马红丽,孙先玲,毕业,等.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18例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8. [3]李学荣,尹莉莉,王宇洁.血透患者凝聚胺配血试验临床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27. [4]聂慧芳,李智,芦明华.血小板凝聚中电介质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6):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