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丝制作工艺和制作过程的方法技巧.doc
5页葫芦丝制作工艺概述葫芦丝是中华民族器乐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她音色清、亮、柔、飘,具有典型、浓郁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葫芦丝的构造十分简单(图 1),发音原理却令人难以琢磨她音域较为狭窄,表现力却异常丰富尽管喜爱葫芦丝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制作她的人,尤其是制作技艺较高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正是:越简单的乐器,越难以得出精品有许多葫芦丝爱好者希望自己制作葫芦丝,但是,苦于缺乏资料,而无从下手我把自己制作葫芦丝的一点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初学制作者一点帮助第一章 簧片制作第一节 选料簧片是葫芦丝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制作葫芦丝簧片的材料材质通常采用磷铜、铍青铜或锡磷青铜经过对比实验,从音质、音色、音量以及寿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应优选锡磷青铜为好铜皮实用厚度一般为 0.1 毫米,但是最好选用 0.2 毫米的铜皮,经过锻打以后,使其达到 0.1 毫米为佳因为锻打有两个好处:第一,能够增加铜皮的密度,增加弹性,从而增长簧片的寿命第二,由于铜皮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压延,必然会形成纹理锻打就可以消除或减弱纹理,从而改善音质第二节 裁料簧片的实际尺寸为长 25 毫米,宽 10 毫米由于铜皮在锻打过程中会有延伸,所以裁料时就要考虑到。
0.2 毫米的铜皮,只需裁出 7 毫米宽,长度一般在 80~100 毫米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清铜皮的纹理,顺着纹理裁出长度第三节 锻打锻打时,首先要选好平墩,最好是用经过磨床加工过的平面钢墩手锤不要太大, 100 克左右即可锤顶应该呈微凸状,边缘不要有棱角锻打要遵照 “轻、匀、密、平 ”的四字秘诀轻就是每一锤都不可太用力;匀就是每一锤的力度要均匀,锻打范围也要均匀,不可轻一锤重一锤,也不能东一锤西一锤;密就是要一锤压半锤,锤锤重叠;平就是落锤要平稳,不可乱晃乱摇;锻打后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最为理想的完全平整第二种情况是产生了应力,铜皮向一面弯曲如果用手向另外一面扳,就会突然弯向另一面再向回扳,也是一样这说明铜皮中心部位锻打过重,可以轻轻锻打四周,直至平整第三种情况是铜皮边缘出现波浪状,整个铜皮显得很软,缺乏弹性这说明铜皮的边缘锻打过重,与第二种情况相反,这时应轻轻锻打铜皮中心,直至平整有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达到平整的要求一般情况下, 0.2 毫米厚 7 毫米宽的铜皮,锻打到9~10 毫米宽就可以达到 0.1 毫米厚了第四节 刮磨锻打结束后,铜皮表面并不光滑。
还必须进行刮磨,以使其光滑应该先刮后磨刮时,用较锋利的平刃刀将铜皮按压在平墩上一手按刀,另一手抽动铜皮两端轮流,两面轮换,直到铜皮表面没有明显坑洼凹凸再用细砂纸夹住铜皮以食指和拇指捏紧另一手抽动铜皮,同样两端轮流,直到铜皮光滑明亮这样的铜皮就可以裁成25 毫米长的一段段备做主管簧片用了副管簧片可适当缩小,一般长17~20 毫米,宽 7~8 毫米第五节 开片开片,就是在备好的铜皮上开出振动发声用的簧舌,也是簧片制作的最关键工序此道工序一定要加倍细心,不可有丝毫疏忽,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首先,准备一块平整的、有一定厚度( 10~20 毫米)的塑料、有机玻璃或电木板,用801 胶水将铜皮粘到板上然后,用画针在铜皮上画出簧舌位置主管簧舌的尺寸一般是:长17 毫米,舌尖宽 0.7~0.8 毫米,舌根宽2.5 毫米副管簧舌的尺寸一般是:长10 毫米,舌尖宽 0.6~0.7 毫米,舌根宽1~1.5 毫米按照画好的线,用锋利钢刀刻出簧舌钢刀可以用直尺逼住,以免走偏刻时,先由舌尖下刀,断出舌宽部分再由舌根下刀,刻划舌长,两侧轮流下刀不可太用力,每刀轻刻,多刻几刀,直到刻透最后,用片刀将铜皮从板上片下来,开片就完成了。
第六节修片对开好的簧片,还要进行修整才行有时,开片过程中有的部位没有刻透,就需要补刻,达到簧舌与簧框完全剥离同时,开好的缝隙,还有许多毛刺,也必须一一清除做到缝隙均匀,舌、框严密而不碰,簧舌上下动作自如最后,用细砂纸把簧片打磨光滑以后就可以将它装到主管上调试了簧片的调音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进一步介绍如有不当之处,恳请网友指正续发《葫芦丝制作工艺》第二章葫芦加工第一节挑选葫芦要制作葫芦丝,葫芦是必不可缺的挑选一个什么样的葫芦,对于葫芦丝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很大影响首先,不同调子的葫芦丝,对葫芦大小有不同要求一般来说,小C、D 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 75 毫米;降 B 调、 A 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 90 毫米;大 F、 G 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 100 毫米;其他调子的可以参照以上规律选择要求表面光滑无疤痕、划伤和霉变,颜色一致,最好是金黄色外形周正、匀称,从正、侧两面看,都应对称,不可歪斜用指甲弹击葫芦,声音应该清脆、明亮这样的葫芦才可以用来制作葫芦丝第二节 外部加工如果所选的为粗加工过的葫芦,则可以省略去表皮的工序否则,要先将葫芦在温水中浸泡 30 分钟,然后用竹刀刮去葫芦表皮刮皮时,最好顺着葫芦上下方向刮,要求刮得均匀,不能有遗漏。
刮完后晾干,再用细砂纸进行打磨接着,确定好葫芦的正反面,在正面划好中心线,并要求穿过底部中心再在底部划出侧方向的中心线,与正面中心线形成十字交叉在交叉线上划好插管接口的轮廓线,按照轮廓线钻出插管接口的安装孔要求与插管接口结合严密,不可留有太大缝隙,否则在粘合时不易粘牢并容易漏气最后,在正面烙上图案,葫芦外表就加工好了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顶一下以后接着发呵呵!再发《葫芦丝制作工艺》第三节 内部加工葫芦外部加工完后,就可进行内部加工了事先用 10 号钢丝弯制成一个小勺状的工具,前端拍扁,再把边缘磨成刀刃用它通过插管接口安装孔,将葫芦瓤掏净一定要掏得干净,一直刮到木质部,不能有葫芦瓤残存,否则,会影响音质和音量,特别是音量掏完后,用乳白胶兑水稀释,将内表面涂布涂层不要过厚,一定要均匀将多余的胶水控净,晾干即可第三章 竹管加工第一节 选料制作葫芦丝的竹料有很多种,如紫竹、凤尾竹、苦竹和绵竹等,但最好还是紫竹南方多采用云南紫竹,北方宜采用福建紫竹因为云南紫竹在北方使用,因气候关系,容易开裂而福建紫竹则比较适应北方气候,不容易开裂不同调子的葫芦丝,所采用竹管的直径也不同这一方面是要考虑到与葫芦的大小相匹配,外形比较美观。
更主要的是从发音的音色音量等方面考虑的小 C、 D 调的主管外径为 17~18 毫米,长度 300 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 13~14 毫米,长度 250 毫米左右;降 B 、A 调的主管外径为 18~20 毫米,长度 350 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 14~15 毫米,长度 270 毫米左右;大 F、G 调的主管外径为 22~24 毫米,长度 400 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 16~17 毫米,长度 350 毫米左右所有的竹管,都要求两端直径一致,相差不要超过 1 毫米竹节不可过密,一般不要超过三个节竹料要圆直,不能有叶沟,也不要有明显弯曲第二节 烤竹选好的竹料,必须经过烘烤才能使用因为竹材,特别是新竹,含有较多浆汁如不经过烘烤,极易产生变形弯曲甚至开裂烘烤时最好是用较旺的无烟炭火,边烤边转,防止烤糊烘烤时,还要趁热将弯曲处调直烤好调直的竹料,一定要放在平整处,防止再弯曲第三节制管制管分别有制主管与制副管两种,先介绍制主管(图2)制管之前,先要用长钻头把全部竹节打通再按照各调要求划线,分别划出簧片槽、各音孔和尾端挂孔的位置用刀手工刻出簧片槽,槽的外端距竹管端头应留出15 毫米,以便调整塞子位置,从而调整整体音高。
槽应比簧片短 1~2 毫米然后,用刀在两端刻出1~2 毫米的缝隙,以便于簧片插入并固定其余的各孔,都可以用锋利钻头钻出钻头直径,可略小于音孔实际直径,是为了留出调音余量小 C 调,可选用 5 毫米钻头;降B 调,可选用 6 毫米钻头;大 F 调可选用 7 毫米钻头钻完所有的孔以后,要将残存的竹屑清理干净接着,就可以插入簧片,并用黄蜡粘好黄蜡可用蜂蜡与松香 1:1 混合熬制而成制副管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分清正反手因为副管虽然有两根,但是发音的通常只有一根发声这一根的位置,就是要随着正、反手而改变正手位时,左手在上,所以发音副管就要在左手边,以便于左手小指控制副管发音孔反之,就要在右手边副管的音孔,一般开在对齐主管第 3、4 孔之间的位置上其他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了再续《葫芦丝制作工艺》第四节 调音调音也是主、副管分别进行先调主管,首先要把筒音调准通常以筒音做低音 5,例如 C调的筒音就是 G如果发音偏高,就用专用刀具,刮削簧舌根部反之,如果发音偏低,则刮削簧舌尖部刮削时,要在簧舌下面垫上一片薄铜片每次刮削量不可太大,要刮刮试试,直到达到音准筒音调好后就基本不要再动了其余的音,都是通过改变音孔来进行调整的。
如果某个音偏低,就用刀将该音孔向上(靠近簧片方向)扩大如果偏高,则将该孔向下方扩大,并用黄蜡将上部补上适当部分扩孔时,要先扩内壁也就是将孔开成内大外小的倒喇叭孔,实在达不到音高,再扩外部并且也是边扩边试,免得将孔扩得过大这些是指只有个别音不准的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如果音律关系校准,而整体偏高,可将簧片端的塞子向外拉出一点而偏低的话,就应将塞子向内推进一点,但是,切不可超过簧舌否则,将不能发音,甚至损坏簧片低音3 的调整,是靠改变在管尾挂孔与低音6 之间的那个音孔位置来实现的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调音,除了筒音外,其余的都要在吹奏3~5 分钟后再进行因为,葫芦丝的音高,通常在冷状态下偏低而吹奏几分钟后就正常并稳定了副管由于只发一个单音,所以,调音也就比较简单了改变音高的方法只能是刮调簧舌要注意的是,簧舌不能上翘只能与簧框一平,甚至略低于簧框这样才能达到以较小的气息就能使它发声第五节 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调音过程中,除了音准问题外,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这里就说明一下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时最上面的孔会发不出音,也就是没有6 音这是簧舌过低,可将簧舌向上挑起少许,使舌尖距离簧框平面1.5 毫米边挑边试,直至正常发音为止。
有时低音5、 6发音不清爽,发颤、发散这说明簧舌过高,可将簧舌适当下压,也要边压边试,兼顾6 音正常才行还有时会容易出现咕音,特别是在1、 2 音位上最容易发生这也是簧舌过高所致,也应将簧舌下压一点另外,整体音都有沙音、摩擦音这是簧舌与簧框间有异物、毛刺,必须仔细清除还有可能是簧片没有粘牢,只要重新粘好即可解决如果是个别音有沙音,就是簧舌不平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两个侧面看,簧舌与簧框的平面间隙不一致这时,就要用刀片仔细调整簧舌的根部,使其略微扭曲一点,达到和簧框平面的缝隙一致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簧片端的塞子,不能推得过深,否则,声音就会发散最后的组装十分简单,所以在这里就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