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在分享环节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248263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2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在分享环节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尹婕妤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分享环节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师组织分享环节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分享环节的一种完善和提升但教师的指导存在缺乏有效观察、轻视幼儿地位以及指导内容浅显等问题,现结合具体案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缺乏有效观察,忽视幼儿的活动状态充分有效地观察是教师正确指导幼儿分享环节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只有在觀察和了解幼儿活动表现和游戏发展水平、正确理解幼儿分享环节的行为表现,才能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有些教师往往因观察不深入、不细致而难以正确有效地回应幼儿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幼儿进行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幼儿的指导存在多种问题:一是占用幼儿分享的时间,导致分享时间分配不均匀;二是打断幼儿的思路,不利于幼儿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隐形控制了分享环节,动摇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案例1】年龄段:中班               指导老师:T老师分享形式:集体            分享主题:叉子T老师:刚才萧萧一直很想分享,请你来。

      最后一个,真的是最后一个了其他幼儿插话,表示也想分享:我还没有呢我也没有呢我没有……)T老师:萧萧你去拿你的作品来其他人明天再来如果大家都分享的话,就吃不了饭了我们来看看,这是萧萧的作品,你跟大家说这是什么嘘,仔细听!萧萧:这是叉子T老师:哦,叉子萧萧:叉子T老师:你是想说你画的是叉子还是用叉子来画的?萧萧:是叉子一边说一边做动作)T老师:什么叉子?萧萧:就是这个,叉那些东西的,真的一边说一边转身指向放置叉子的地方)T老师:哦,真的,我知道是真的,你说的叉子是说那些工具还是你画的是叉子?萧萧:画的T老师:哦,这是一个用来做什么的叉子呢?(扭转萧萧身体,示意看向班上幼儿)萧萧:真的东西T老师:真的,是一个用来叉什么的?萧萧:用来叉吃的东西T老师:哦,用来叉吃的东西一个很抽象的叉子,我都不是很清楚耶好,谢谢你的分享你心里面想的是一个叉子,是不是?我懂了好了,今天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分享到这里,没有分享的小朋友请举手幼儿纷纷举手T老师:好,我记住你们了,明天就轮到你们分享了,好不好?分析:案例中当T老师说到“最后一个”时,还有很多幼儿想要分享,但T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如果大家都分享的话,就吃不了饭了”。

      很显然,T老师并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分享机会,忽视了幼儿在分享环节的主体地位,隐性控制了整个分享环节由于缺乏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T老师在确定幼儿作品的内容上花了很多时间,制约了幼儿的自主性分享表达,导致幼儿自由分享的时间被大量缩短从师幼互动的内容来看,T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确切表达作品内容,整个分享过程就是为了确定“这是什么”幼儿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以及指向具体事物的方式让教师明白自己画的就是一个用来叉吃的东西的叉子,很显然幼儿非常清楚自己画的是叉子以及叉子的用途教师要想有效组织分享环节,就应密切观察和关注幼儿的活动,并准确把握分享的主体、内容以及对象等,从而使分享环节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二、轻视幼儿地位,忽视分享的教育价值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应做智慧的旁观者,学会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唤起幼儿对探索实践和操作过程的体验和回忆,并借此产生幼幼互动,促使幼儿梳理感受、思路,并促进幼儿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当教师在分享环节中学会控制自己,不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为主,明白分享环节的主体不是自己而是幼儿时,教师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分享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分享和分享环节的教育价值案例2】年龄段:大班               指导老师:L老师分享形式:分组            分享主题:听我说……L老师:小雨你来说吧,今天你去了哪里?小雨:家庭区。

      L老师:好,家庭区小雨:我今天和木木玩了画圈圈、打,还有机器人、变形金刚,好多玩具L老师:我看到你们扯着线,为什么要扯线?小雨:因为线缠得太死了L老师:可是扯线会痛,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小雨:有,轻轻拿轻轻放用手做出动作)L老师:对,这是一个好办法,这样就不会痛了鼓掌表示肯定)这时,坐在L老师旁边的一幼儿插话,L老师转头看向他小雨:听我说,听我说,听我说啊……(重复5遍以上,音量增大)L老师:好,那我们先听小雨说,小雨你还有什么办法?此时,有幼儿持续发出“哎呀,听我说”的声音小雨:嗯……还有……L老师:你想好再说,好不好?东东,你今天玩了什么呀?东东没有回应L老师:我看到你画了……小雨:我想到了,不缠自己L老师:嗯,我们先听东东讲,好吗?我知道东东想说,刚刚东东举手了小雨:刚刚我也举手了L老师做出“嘘”的动作,示意大家安静东东:我今天画了画,那我明天再去做手工L老师:哦,你连明天的计划都想好了,很好鼓掌肯定)童童:我明天去家庭区,然后再过一个星期就去美术区L老师:哦,好我们来听听安安今天干了什么安安思考着,未回应老师的话L老师:安安,今天干了什么呀?安安 :我在表演区看了好多好多表演L老师:哦,看了表演。

      L老师说完看向别处,停顿片刻L老师:明明,我们都分享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小雨:我还没分享完呢!L老师听到小雨的回应之后,仍看向明明所在的方向停顿约10秒钟L老师问:那你还想到了什么办法?(心不在焉,眼睛看向身后)此时,明明:刚刚小雨说不扯,刚才L老师:哦,不扯还有吗?还有办法吗?小雨:还有L老师:那你来说啊小雨:慢慢走,不奔跑L老师:好,慢慢走,不跑……L老师话未说完,看向别处小雨:哎呀!L老师:嗯?小雨继续分享他的想法,L老师仍然看向别处,小雨意识到教师的注意力没在自己身上,问她你听了吗,L老师点头表示听了,然后又看向别处,分享环节到此结束分析:案例中L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幼儿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对幼儿的回答表示肯定但不难发现,在整个分享环节中L老师并没有专心倾听幼儿的分享,有点走神,在幼儿大声说了五遍以上的“听我说”之后,他才回过神当小雨举手想要继续分享时,L老师的态度是我们先听其他小朋友的分享,因为刚刚他举手了小雨对此表示疑问:为什么我刚刚也举手了,你没有请我分享很显然,L老师的做法让幼儿对分享环节的规则产生了怀疑,不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L老师主动邀请安安进行分享活动,在安安分享结束后L老师心不在焉地回应“哦,看了表演”,随后就结束了安安的分享,缺乏对幼儿活动经验的进一步提升。

      当小雨表示“我还没分享完呢”,L老师仍然看向其他幼儿的方向,不太想让小雨分享,犹豫了10秒钟左右,L老师眼睛看向身后问“你还想到什么办法”在其他幼儿的提示下,L老师重述了小雨的办法,随后又继续问“还有什么办法”,示意小雨继续他的分享但L老师的态度显然让小雨很不满意,因此反问L老师“你听了吗” 在幼儿分享的短短几分钟内,L老师走神5次以上幼儿是敏感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当幼儿的分享遇到困难或者需要时间思考时,教师不要忙于让其他幼儿分享,而应耐心等待,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和思考的空间,尽量让幼儿顺利完成分享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起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榜样,引导幼儿学会在集体中注意听教师或其他人的讲话,在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向对方,等别人讲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幼儿分享表达时,教师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并且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变化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三、指导内容浅显,忽视幼儿的长远发展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应基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而进行具体的指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延伸或拓展活动,以某个问题为原点,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发展。

      案例3】年龄段:小班               指导老师:H老师分享形式:分组            分享主题:好,那我知道了H老师:我刚刚看到果果先举的手,那果果你来说说看果果:我画了好多好吃的苹果H老师:好多好吃的苹果,然后呢?果果:然后,我还有好多桃子H老师:嗯,好多好多桃子,那你有没有……果果:嗯,还有花,还有大树H老师:哦,还有花,还有树,好丰富啊!那你做完这些之后,还做了其他些什么吗?果果:甜甜给了我一张纸H老师:嗯,还有一张纸,那你们一起合作的是吗?果果:是H老师:那你做好之后有没有把它用到其他地方?果果:是,然后甜甜画完了之后,就用粉色在上面画画H老师:你还在上面画画了啊?果果用手指向甜甜:不是,是甜甜老师:好,我知道了下一个小朋友,谁来说一下?刚刚我看到……分析:案例中H老师缺乏对幼儿分享的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指导,基本停留于表面,就事论事,点到为止H老师缺乏教育的敏感性和拓展问题的意识,难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生成新的活动,忽视了幼儿的长远发展在组织幼儿进行分享时,教师应抓住幼儿分享内容的关键所在,发现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内容和幼儿产生互动,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索,且互动主题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教师应清晰地了解幼儿的活动状态并充分把握幼儿的发展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分享活动,让分享环节真正成为幼儿充分展现活动体验和学习收获的舞台,使幼儿在分享交流中获得新的操作经验和能力發展;教师还应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更多的内容,同时幼儿也会受到他人回顾分享的启发。

      通过上述案例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于幼儿的分享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应,但基本上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幼儿的分享活动进行指导,缺乏指导的知识和技能,对提升分享环节的教育价值意义不大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指导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如充分有效地观察幼儿、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会等待和留白、多提开放性或发散性问题等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指导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在面对不同幼儿、不同情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使分享环节的指导具有教育价值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