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货物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
3页我国货物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李林芝胡阳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用货运量表示我国货物运输能力,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通 过使用自然对数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货物运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结论表明货物运输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促 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随着货物运输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 和交通方式的发展,货物运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当货物运输供应 能力超过需求时,社会经济将推动货物运输的发展关键词:货物运输;弹性系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1货运发展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货运结构不断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发展,运 输结构趋于完善,目前仍以铁路、公路、水运为货运主体2000年全国货运量 中,铁路、公路、水运的货运量分别占总货运量的2. 61%、73.46%、23.93%,到 2012年,上述三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分别占总货运量的2. 01%、59.35%、38.64% 货运周转量比重,2000年铁路、公路、水运分别为15. 6%、23. 34%、61. 06%, 2012 年分别为3. 17%、16. 61%、80. 22%。
过去以公路为货运主力的局面已发生变化,出 现了公路、铁路、水运三者并重的局面目前,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方面:水路 第一、公路第二、铁路第三铁路为区际间长途货物运输的主力,在货运中仍占 重要地位,公路主承担短途货物运输且在长途零担货运中发挥巨大作用,水运 为长途大宗货物运输,特别适宜承扪时间限制性小的长途大宗货物运输,三种 运输方式的运输量都在逐年增加2模型建立为了分析我国货物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木文用货运量代表我国货物运输能 力,用国民生产总值代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历年货运量和国民生产总值 的关系2.1指标选取在.进行货物运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时,为了使模型異有可操作性,木文对 货运量、国民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以相应的自然对数为变量进行了预测和冋归 分析2.2建立模型借助货运量表示我W货物运输能力,根据表二运用EviewsG. 0软件对2000年 ~2012年我国货物量对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对数进行冋归分析货运量对数(X)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数(Y)的冋归方程表达式如下:回归方程(1)拟合度R=0.935,可以看出本模型拟合度较高,做显著性为95% 的假设检验,F检验值为173. 79,远大于临界值Fmin (2, 13) =3.8,可知本回 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因此,回归方程(1)较好地拟合了 2000-2012年全国货 运量对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对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对货运景和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 954,说明货运量和国民生产总值具有极强的相关性3实证分析经济学中,弹性通常用来描述某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反应程度我国国民 生产总值货运量弹性是指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増长率与运货量增长率之比,表达 式为:式中,E代表我国运输量增长1%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变化,根据弹性概念,可 知:将相关数据代入式(2)和式(3)可以看出,2000年~2012年我国货运量对于生产总值的边际作用变化不大,这主 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的运输业得到Y快速发展,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 货运方式基本趋于稳定,长期以水路第一、公路第二、铁路第三从弹性系数来看,2000年~2007年,E〉l,说明我M货物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表现为货物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关系2007年~2012年,E<1,说明我国 货物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对货物运输业的促进作用结束语货物运输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随着货物运 输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方式的发展,货物运输对社会经济 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当货物运输供应能力超过需求时,社会经济将促进货物运 输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人货物运输业的发展力度,发挥货物运输业对经 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李夏苗,朱晓立,胡思继.货物运输快捷性、准时性的经济分析[J].交通运输 工程学报,2001,04: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