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平面MOSFET行业发展基本情况.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泓域M****机构
  • 文档编号:347361298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平面MOSFET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一、 功率半导体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目前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仍然主要由美、日、欧龙头厂商主导,国内厂商与国外龙头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2020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前五大企业占据近70%市场份额,其中英飞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独占30%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前五大企业均为国外企业,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仅占10%左右,发展空间大一)功率半导体行业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给功率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SiC材料相对于硅基材料主要拥有优势:耐高压、耐高温、工作频率高耐高压SiC的击穿场强约为硅的10倍,这就意味着同样电压等级的SiCMOSFET晶圆外延层厚度只要硅的十分之一,是应用于超高压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耐高温SiC的禁带宽度是硅基材料的3倍,SiC的热导率是硅基材料的2-3倍,故SiC功率器件的应用可使散热器体积减小高频SiC的电子饱和速度是硅基材料的2-3倍,SiC功率器件可实现10倍于硅基功率器件的工作频率国家设立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未来制造业企业将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SiC凭借低功耗、耐高压、耐高温、高频等优势特性,在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广阔。

      二)功率半导体的趋势逐渐加强现阶段中国功率半导体的进口量和进口占比仍然较大,尤其是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高性能产品及用于高可靠领域的产品,空间较大根据CCID的数据,中国功率器件市场中,接近90%的产品均依赖进口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中国模拟芯片仍高度依赖进口,2020年国产化率仅为12%左右近年来,需求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而更加迫切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为功率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政策支持,功率半导体行业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三)功率器件技术发展趋势功率器件的发展包含多个技术路径,包含线宽、器件结构、工艺进步、材料等多个方面,经过不断的发展,功率器件追求不断提高功率密度,实现功耗与成本的最优解,同时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另外,功率器件的材料迭代(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集成化趋势也日益加强二、 功率半导体行业竞争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梯队化竞争格局明显第一梯队为美国德州仪器、欧洲英飞凌、日本东芝等国际大型半导体公司,这些企业凭借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为国内领先规模较大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如银河微电、闻泰科技、士兰微、扬杰科技等,这些企业具备IDM经营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在部分优势领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第三梯队是从事特定环节生产制造的企业,如某种芯片设计制造或几种规格封装测试。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靠拢,2020-2021年我国功率半导体行业CR5由22.05%提升至29.58%三、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概况(一)半导体行业产业链概览半导体核心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三大核心环节,产业链中的企业专注于各自优势细分领域,形成了深度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企业既可专注于某一优势环节,也可采用IDM模式一体化全覆盖发展产业链的上游是为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提供所需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的支撑产业;下游为各类使用半导体产品的终端应用企业二)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根据WSTS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这是自2010年后的最大增幅同时,WSTS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继续增长至6,135亿美元中国半导体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快速发展,半导体下游应用市场也在强劲需求的带动下不断增长;同时,国外半导体部分产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转移受多重利好影响,中国半导体行业迅速发展根据WSTS数据,2021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达1,925亿美元,占世界半导体市场的34.6%,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四、 功率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我国功率半导体行业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受到企业规模及技术水平的制约,在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领域尚未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

      目前,功率半导体行业中美、日、欧龙头企业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凭借着先进制造优势、人才集聚优势、大规模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国内主流功率半导体厂商包括华润微、华微电子、士兰微、安世半导体、新洁能、东微半导等,这些企业在芯片设计或制造工艺方面亦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国内市场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五、 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监测零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城市份额占全国的40%,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包揽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四名上海市是唯一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万辆的城市,成为2021年全国销量第一的城市,其销量达24.08万辆深圳市、北京市、广州市和杭州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过10万辆,分别为14.9万辆、13.08万辆、12.16万辆和11.95万辆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呈现金字塔格局,第一梯队为国际大型半导体公司,凭借先进技术占据优势地位;第二梯队为国内少数具备IDM经营能力的领先企业,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部分优势领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第三梯队是从事特定环节生产制造的企业,如某种芯片设计制造、或几种规格封装测试。

      半导体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之一,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功率半导体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智能电网、高铁动力系统、汽车动力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战略,属于国家高度重视和鼓励发展的行业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为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下游市场景气程度较高,为功率半导体功率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半导体产业重心转移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在下游需求的持续带动下,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随着全球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加,加速进口替代成为必然趋势,也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业务快速增长,两方面业务带来对半导体功率器件需求的拉动,另外新的电子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整体看前瞻认为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市场景气度仍继续维持展望未来,功率半导体成长所需的两大核心下游应用场景(新能源车、光伏)中,中国市场亦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可以预见,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有望继续提升,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有望进一步凸显根据Omdia预测,预计未来中国功率半导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22-2027CAGR约4.5%左右,超过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速。

      至2027年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8亿美元从产业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功率半导体中高端产品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较于国际同行,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主要通过国外引进及国内企业自主创新,逐步提升行业的国产化程度,满足日益增长的下游需求国际厂商在技术和工艺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产品门类更为齐全,形成规模经济,整体竞争力较国内企业更具优势目前,只有少数本土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在功率半导体的细分产品领域具备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全方位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产品改进和客户积累,在某些特定下游应用领域具备优势,在国内竞争主体众多的环境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作为电子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功率半导体是电力电子设备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部件,应用场景广泛,且需求日益丰富从行业技术和性能发展来看,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朝复杂化演进,功率半导体的衬底材料朝大尺寸和新材料方向发展;由于不同结构和不同衬底材料的功率半导体电学性能和成本各有差异,在不同应用场景各具优势,功率半导体市场呈现多器件结构和多衬底材料共存的特点功率半导体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至今形成以二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等为代表的多世代产品体系。

      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拓宽了原有产品和技术的应用范围,适应更多终端产品的需求,但是,每类产品在功率、频率、开关速度等参数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功率半导体市场呈现多世代并存的特点六、 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功率半导体行业是电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贝尔实验室,1938年,贝尔实验室的WalterSchottky以半导体与金属表面存在稳定的空间电荷区解释了金属半导体之间的非线性电流传输现象,肖特基二极管也因此得名自此之后,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不断发展进步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功率半导体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其发展大致可划分以下为四个阶段:拓荒时代、本土联盟、结构性变革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