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与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pdf
36页主体与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 大公信用评级报告声明 为便于报告使用人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出 具的本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兹声明如下: 一、大公及其评级分析师、评审人员与发债主体之间,除因本次评级事项构成的委托关 系外,不存在其他影响评级客观、独立、公正的关联关系 二、大公及评级分析师履行了实地调查和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本报告遵循 了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三、本报告的评级结论是大公依据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意 见未因发债主体和其他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不当影响而发生改变 四、本报告引用的受评对象资料主要由发债主体提供,大公对该部分资料的真实性、准 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明示、暗示的陈述或担保 五、本报告的分析及结论只能用于相关决策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入、持有或卖出等投资 建议 六、本报告债项信用等级在本报告出具之日至本期票据到期兑付日有效,主体信用等级 自本报告出具日起一年内有效,在有效期限内,大公拥有跟踪评级、变更等级和公告等级变 化的权利 七、本报告版权属于大公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出售和发 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且不得歪曲和篡改。
主体与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 3 发债主体发债主体 江门建设成立于 2001 年 1 月, 是由江门市公用设施投资控股有限 公司等 14 家企业国有净资产出资组建, 初始注册资本为 35,900 万元, 为江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江门市国资委”) 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2005 年 3 月,根据江门市国资委江国资规划 【2004】 2 号文, 公司不再拥有江门市煤气总公司等 7 家改制企业国有 净资产 8,089 万元,公司注册资本减少至 27,811 万元 2013 年,江门市国资委对公司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和股权关系重 组根据江府办函【2013】276 号、277 号和 288 号文,将蓬江区西区 工业路 12 号等共 133 项市属资产划入公司;根据江国资管【2013】47 号、 126 号和 132 号等文件, 江门市国资委将江门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城建集团”)等原直属企业和部分改制企业划转至公司 名下,作为江门市国资委对公司的追加投资2014 年,根据江府办函 【2014】265 号,江门市人民政府将部分市属资产划转至公司;根据江 国资企管函【2014】43 号、江国资企管函【2014】2 号、江国资企管 【2014】38 号,江门市国资委将改制后组建的江门市勘测院有限公司 划转至公司且同意了公司子公司对其他公司的收购。
同期,根据江国 资管【2015】45 号,江门市国资委同意将江门建设持有的市交通投资 有限公司 11.21%的股权划转给市国资委;根据江国资管【2014】141 号、江国资管【2014】183 号,江门市国资委将公司两家三级子公司划 至其他公司根据江门市国资委《关于增加对江门市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国有资本投资的通知》(江国资管【2014】193 号)和《关于增加对 江门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的批复》(江国资管 【2016】 44 号)将公司合计 2.10 亿元资本公积调入实收资本核算2016 年 12 月,根据江国资【2016】135 号文,江门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江门建设 100%股权无偿划转给江门市滨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江 建设”),股权划转完成后,江门建设仍为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由江 门市国资委直接监管截至 2017 年 2 月末,公司注册资本 48,811 万 元,滨江建设为公司的唯一股东,江门市国资委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是江门市国资委下属的国有大型控股集团,承担着江门市公 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职 能截至 2016 年 9 月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二级子公司共 8 家,其中 全资子公司 6 家。
发债情况发债情况 本期票据概况本期票据概况 江门建设已于 2015 年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总额为 10 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分期发行,其中第一期 4 亿元人民币已于 主体与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 4 2015 年 11 月 4 日发行完毕,本期为第二期(2017 年度第一期),发 行金额 6 亿元人民币,发行期限为 3 年,票据面值为 100 元本期票 据采用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发行本期票据采用固定利率,每年 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共同兑付 本期票据无担保 募集资金用途募集资金用途 本期票据募集资金 6 亿元人民币,计划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市场需求疲软,结构调整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市场需求疲软,结构调整 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预计未来短期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预计未来短期 内我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内我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 但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的风但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的风险因素险因素 现阶段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初步核算, 2016 年, 我国实现 GDP74.41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为 6.7%,较 2015 年下降 0.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0%,增速 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8.1%, 增速同比下降 1.9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 6.9%,对 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 12.8 个百分点此外,近年来国内 需求增长减慢,国际需求降幅收窄,2016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 比名义增长 10.4%,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 0.9%,降幅比上年收窄 6.1 个百分点2016 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4.5%,增速同比 继续下滑,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 11.9%同期,全社会融资规模增 量为 17.80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 12.65 万亿元整体来看,中国 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重点领域改革逐 步落实并取得积极进展,部分指标有所好转,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 提高,外部需求疲软的态势仍将继续,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领域的定 向调整。
在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扩大 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发行地方政 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降低利息负担,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形 成了以“营改增”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逐步降低了企 业成本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按照加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采取市场化债 转股等综合措施提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 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和公路 主体与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 5 等薄弱环节建设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 做好民间投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 意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举措,落实“互联网+”行动 计划,推动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发改委精简前置审批,实施企业 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改革投融资体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模式,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充分激发社会投 资活力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 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 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领域加大调控力度,一方面增加公 共产品有效投资,启动实施一系列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 高标准农田、信息网络、清洁能源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 另一方面,全国多地出台楼市调控新政策,通过提高首付比例、住房 限购限贷等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应。
2016 年 12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 要深入推进 “三去一降一补” , 推动 “去 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扎实推进“一 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 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较好,但英国脱欧加剧欧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加之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加剧了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国内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未来,美欧日俄在经济刺激方 面的政策调整以及新兴经济体金融秩序的构建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仍面 临一定风险因素 预计未来短期内,我国经济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仍面临较大下行 压力,经济将继续延续低位运行态势,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将面 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提质外部环境变化等风险因素 行业及区域经济环境行业及区域经济环境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国家实施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及新型城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国家实施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及新型城镇 化战略的重要主体,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具备继续增长的空间;化战略的重要主体,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具备继续增长的空间;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加强和融资平台运营的逐步规范,未来融资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加强和融资平台运营的逐步规范,未来融资 平台的发展将逐步转型,但仍将与政策的变化紧密相连平台的发展将逐步转型,但仍将与政策的变化紧密相连 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 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地方城镇基础设施 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地方经济发 展的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截 至 2014 年末,三类债务总计为 24.0 万亿元2015 年末,地方政府一 般债务余额 9.93 万亿元, 同比增长 5.30%, 专项债务余额 6.08 万亿元 主体与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 6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平稳发展过程, 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产业结构调整等现状,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将使部分地区面临 较大债务压力 投融资平台企业既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又是地方政府融资代理人, 承担地方道路桥梁、市政改造、安置保障房建设、公用配套设施建设 等重要城市建设项目,该类项目由于具有公益性,相关债务能够对地 方政府在市政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债务还本付息除依靠平台企业自 身经营及项目运营产生的现金流外,当地税收收入及土地出让收益等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往往成为其债务偿还的重要保障2012 年以来受经 济下行、结构性减税、房地产销售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全国税收增速 持续低于 10%,因此,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仍承担着 投融资平台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数据,2016 年 全国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 4.66 万亿元,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3.75 万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11.9%和 15.1%。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 不可再生性,长期来看,地方依靠土地出让获得的财政收入存在较大 不稳定性 未来新型城镇化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地方投 融资平台在一段时期内仍有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其改革和转型要保持 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陆续出台一系列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文件,对地方政府债务和投融资企业的 管理日趋规范2015 年新《预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