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

76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27251281
  • 上传时间:2018-0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5KB
  • / 7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DBDB××/ ××××-2010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征求意见稿)2010-××-××发布 2010-××-××实施湖 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38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DB××/ ××××-2010主编单位:湖南大学批准部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0 年 月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北京39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改善我省公共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兄弟省市的有关标准,在总结湖南省具体工程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5 电气节能设计6 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湖南大学40参编单位:湖南省暖通空调学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参加单位:41目 次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5 电气节能设计6 建筑节能设计管理附录 A 建筑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附录 B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附录 C 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附录 D 常用外窗及幕墙热工性能参数附录 E 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参考做法与计算参数本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42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结合湖南省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1.0.3 按本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空调、热水和电气设备及其系统的能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调、热水和电气的总能耗应减少50%1.0.4 湖南省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432、术语2.0.1 透明幕墙 transparent curtain wall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2.0.2 窗墙面积比 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某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和透明外门)的总面积,与该朝向外墙总面积(包括其上的门窗和透明幕墙)之比2.0.3 遮阳系数(SC)shading coefficient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 3mm 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2.0.4 可见光透射比 visible transmittance透过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2.0.5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building envelope trade-off option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0.6 参照建筑 reference building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假想建筑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但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值2.0.7 设计建筑 designed building44正在设计的、需要进行节能设计判定的建筑2.0.8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power consumption of unit air volume of fan 空调和通风系统输送单位风量的风机耗功量,单位为 W/(m 3/h) 2.0.9 输送能效比(ER)ratio of axial power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的比值2.0.10 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refrigerating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在名义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能量之比2.0.11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

      2.0.12 建筑物内区 inner zone of building体量较大的建筑物内部,无外围护结构、但存在内部发热量、需要全年供冷的区域2.0.13 光通量 luminous flux根据辐射对标准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对于明视觉有: dVdem)(0式中 --辐射通量的光谱分布;de/)(-------光谱光(视)效率;V--------辐射的光谱(视)效能的最大值,单位为流明每瓦mK45特(lm/W)在单色辐射时,明视觉条件下的 值为 683lm/W( 时)mKnm5该量的符号为 Φ,单位为流明(lm) ,1lm=lcd·lsr2.0.14 照度 illuminance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 dΦ 除以该面元面积 dA 所得之商,即:dAE该量的符号为 E,单位为勒克斯(lx) ,1lx=1lm/m 22.0.15 光源的发光效能 luminous efficacy of a source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2.0.16 灯具效率 luminaire efficiency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也称灯具光输出比。

      2.0.17 眩光 glare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亮度范围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2.0.18 统一眩光值(UGR)unified glare rating 它是度量处于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其值可按 CIE 统一眩光值公式计算2.0.19 显色指数 colour rendering index在具有合理允差的色适应状态下,被测光源照明物体的心理物理色与参比光源照明同一色样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符号为 Ra2.0.20 照明功率密度(LPD)lighting power density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 ,单位为瓦46特每平方米(W/m 2) 3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合理组织绿化和水面,减少夏季的太阳辐射热3.1.2 建筑群体组合及单体建筑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3.1.3 建筑的主体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窗口宜朝南或南偏东 15º 至南偏西 15º 以内,不宜超出南偏东 40º 至南偏西 30º 范围,且不宜在建筑的东、西方向设置大面积的门窗或玻璃幕墙,避免夏季的日晒。

      3.1.4 建筑物的体形宜简洁,避免过多的凹凸与错落,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 3.1.5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单体建筑的平、剖面设计,应相对集中布置采暖、空调房间,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机房的位置,尽可能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距离3.1.6 按照建筑能耗特征,将公共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三类:1 甲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大于等于 20000㎡,或全面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472 乙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小于 20000㎡,且不设置或部分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3 丙类建筑:一年中在冬、夏季最冷最热时建筑物停用,且不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3.2 规定性指标3.2.1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 3.2.1-1,2,3 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 3.4 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表 3.2.1-1 甲类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 K W/(㎡·K)屋面 ≤0.50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0.7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1.0采暖空调地下室或房间地面、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 ≤0.8分隔采暖空调与非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隔墙 ≤1.0建筑不透明外门 ≤2.5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和透明外门)传热系数 KW/(㎡·K)遮阳系数 Sc(东、西向/南、北向)窗墙面积比≤0.2 ≤3.5 —0.210000m 3时,宜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4.3.6 下列全空气空调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1 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2 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4.3.7 公共建筑内存在需要常年供冷的建筑内区时,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节能要求:1 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应根据室内进深、分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2 内、外区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并注意避免同一空间同时送冷、热风,以免造成混合损失3 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有条件时宜采用能够回收余热的空气调节系统4 当建筑物内区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时,冬季和过渡季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空气作冷源,避免或减少用制冷机供应冷水594.3.8 设计变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其组合式空调机组应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送风量4.3.9 空调机组变风量调节的空调系统,当采用上送风气流形式时,应考虑冬季和夏季冷热气流不同的特点,并应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4.3.10 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应考虑实现全新风运行的可能和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系统应有排风出路并应进行风量平衡计算。

      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一般公共建筑,整个建筑所有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 40%;2 人员密集及室内余热较大区域的所有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 75%;3 对设于地下室空调房间的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 60%;4 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上述新风量可通过通风系统完成4.3.11 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 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 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4.3.12 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对空调房间进行预冷或预热,当采用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