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地理学第3次作业.doc
3页100115110 颜亚宁土壤地理学第土壤地理学第 3 次作业次作业 列表归纳整理我国草原土壤、荒漠土壤、高寒土壤列表归纳整理我国草原土壤、荒漠土壤、高寒土壤序序 号号土壤土壤 名称名称分布大致范分布大致范 围围主要成土条件主要成土条件(降雨、温度、植被)成土过程成土过程(淋溶、粘化、化学元素的关系变化、原生矿物等)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主要理化性质(pH,有机质含量,元素分子率,新生体)备注备注1黑土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中部平原,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间谷地、台地西面接黑钙土地带半湿润气候,年 均温 0.5~6℃, 夏季温暖多雨, 年降水量 500~650 mm,冻结期长 达 4 个月以上 草原化草甸植被①强烈腐殖质积累:半 冻结周期性淋溶,草甸 植被繁茂,有机质积累 量大,形成深厚腐殖质 层②还原性淋溶:临 时性滞水环境使铁锰发 生还原,产生锈斑、铁 锰结核③轻微的盐基 淋溶和粘化特征①有机质含量丰富,自表 层向下迅速减少,呈舌状 延伸②腐殖质组成以胡 敏酸为主,H/F 比 1.4~2.5③可溶盐充分淋 失,无石灰反应,CEC 较高 25~45mmol/100g, 盐基将近饱和④质地比 较粘重,土层上下质地较 均匀,有良好的粒状和团 块状结构。
⑤中性至微酸 性,pH5.5~6.5⑥粘粒 硅铝铁率 3.2~3.6,粘土 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曾称为 淋溶黑 钙土2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东西两侧的低山丘陵、松嫩平原中部;西北地区山地温带半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候,年 均温 2~3℃,降 水较多 350~600 mm,土壤冻结 期半年以上草 甸草原植被①较强腐殖质积累:草原 植被生长较繁茂,根系浅, 有机物质积累多,冬季微 生物分解微弱②土壤淋 溶较弱,仅易溶盐被淋失, 形成钙积层,但半淋溶的 水分条件导致钙积层位置 较浅,厚度小③腐殖质 层呈舌状向下淋溶,形成 灰棕与黄棕色相间分布的 过渡层①有机质含量丰富,自表 层向下减少②腐殖质组 成以胡敏酸为主,H/F 比 2.0 左右③盐基离子以 钙为主,钙含量在不同土 层差异较大,CEC30~40 mmol/100g,盐基饱和度 80%④质地多为粉壤土至 粘壤⑤中性至微弱碱性, pH6.5~8.5⑥粘粒硅铝 铁率 2.4~3.0,粘土矿物 主要为蒙脱石、蛭石3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大兴安岭东南部丘陵;西北的中低山地区黑钙土地带以西,棕钙土地带以东中温带半干旱大 陆性气候,年均 温 3.3~5.5℃, 积温低,温差大, 降水较少 250~ 400mm 较集中, 由东向西降水量 递减,蒸发量递 增。
旱生多年生 禾草占优的干草 原类型植被,阶 地和低地有草甸 出现①草原有机物质产量较 黑钙土低,腐殖质积累 较弱②碳酸钙聚积: 夏秋降雨淋溶作用有限, 长年周期性淋溶,碳酸 钙淀积于心土层,比黑 钙土深度小,厚度大 ③河谷底部和湖盆,径 流水流入导致可溶盐滞 留累积,土壤出现盐化、 碱化①有机质含量较黑钙 土低②腐殖质 H/F 比 1.3 左右③盐基离 子中钠增多, CEC15~25 mmol/100g④质地较 轻,多粉砂土和粉土 ⑤碱性, pH7.5~8.5⑥粘粒硅 铝铁率 2.5~3.7,粘土 矿物主要为蒙脱石4棕钙土与我国荒漠接壤的干旱草原地区:内蒙古高原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新疆北部盆地干旱草原向荒漠 过渡,气候温凉 干旱,年均温 2~7℃,降水较 少 100~300mm, 降水比较集中 荒漠草原和草原 化荒漠两种植被, 灌木成分增加①草原有机物质产量更低, 腐殖质积累更弱且位置深, 表层腐殖质含量降低② 碳酸钙淋溶淀积:降水有 限,钙积层深度更小,厚 度更大③石膏与易溶盐 的淋溶淀积,但其受淋溶 程度较强,分布在钙积层 下①有机质含量低②腐殖 质 H/F 比 0.6 左右。
③盐 基离子以钙为主,CEC 低 6~15mmol/100g,可溶 盐与石膏含量不高④质 地较轻,细砂土至粉砂土, 含一定粗砂砾石⑤碱性, pH8~9⑥粘粒硅铝铁 率较高 2.8~4.5,粘土矿 物以水云母为主25灰钙土暖温带干旱草 原地区:黄土 高原西北部、 鄂尔多斯高原 西缘、祁连山 山麓、河西走 廊东段低山丘 陵与河谷阶地气候比较温暖, 相当干旱,温度 高于棕钙土地区 (年均温 6~9℃), 降水量少 200~ 350mm干旱草 原植被,以多年 生旱生禾草为主①腐殖质积累:较棕钙土 稍强,地衣、苔藓的作用 和禾本科植物根系为有机 质来源,根系分布较深, 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厚,腐 殖质向下扩散较深②碳 酸钙淀积:降水有限,但 阵雨产生一定淋溶作用, 碳酸钙以假菌丝或斑点状 淋溶沉淀,钙化作用稍弱, 剖面分化不明显③有时 有石膏与易溶盐的淋溶淀 积,均比钙积层出现部位 深得多①有机质含量 0.5~2.5%②腐殖质以富 里酸占优,H/F 比 0.7 左 右③富含碳酸钙,全剖 面强石灰反应, 钙积层 下有时见易溶盐CEC 不高,表层 5~10mmol /100g矿质成分在剖面 中移动不明显。
④质地以 粘壤土至壤土为主,新疆 地区质地较细,东部地区 较粗多块状结构,紧实 ⑤强碱性,pH8~9⑥ 粘粒硅铝铁率 3 左右,粘 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6黑垆土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多在地形平坦、侵蚀较轻的黄土塬区北接栗钙土、灰钙土地区暖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夏季温 暖多雨,冬季寒 冷少雪年均温 8~10℃,降水量 300~500mm,由 东南向西北递减 黄土母质,稀疏 草原植被,南部 较湿润,有森林 灌丛草原类型①弱腐殖质积累为主:由 古代草原或森林植被长时 期形成,植物扎根较深, 腐殖质层厚,但腐殖质矿 化作用快②明显的碳酸 盐淋溶淀积:夏季高温降 雨导致碳酸盐淋溶下渗, 在剖面中下部大量淀积 ③弱度残积风化:风化过 程缓慢,粘化作用微弱, 粘粒在腐殖质层中上部累 积④人类长期旱耕熟化 作用使表层疏松,产生熟 化层,黄土堆积深厚,形 成了深厚的土壤剖面①剖面上部几个土层均含 一定量有机质,但都不高 ②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 H/F 比大于 2③石灰含 量较高,含少量水溶性盐, CEC 不高 5~15mmol/100 g,盐基饱和度高④质 地常较粘重,团块状和拟 棱柱状结构⑤微碱性至 碱性,pH7.5~8.5。
⑥粘 粒硅铝铁率 2.6~2.8,粘 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7黑棉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萨瓦纳或高草草原,见于南亚、非洲等气候较为炎热干燥,年均温24~27℃,降水 量500~1250mm,降水分配不均稀树草原或高草草原植被,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占优长期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发育,以及人为耕作①土壤剖面呈暗黑色,但 有机质含量不高②腐殖 质组成为一组最稳定的胡 敏酸和富里酸,颜色深且 难溶③各层剖面均见石 灰交换性阳离子以钙、 镁占优CEC30~40mmol /100g,盐基饱和度高 ④质地粘重,多为粘土至 重粘土⑤中性至碱性, pH8 左右⑥粘土矿物以 蒙脱石为主,干湿条件下 收缩与膨胀交替, “自吞 作用”我国淮北平原的砂姜黑土相当于黑棉土8灰漠土温带漠境边缘向干旱草原过渡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准噶尔盆地南部、河西走廊祁连山山前平原等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有雪,年均温 5~8℃,东部气温略高,降水量 100~200mm,蒸发强烈,风力强植被以耐旱性强的旱生小灌木为主,具有向荒漠草原过渡的特点①孔状结皮、鳞片状亚表层以及紧实层等荒漠土壤固有特征②碳酸钙的轻度淋溶淀积③弱度淋溶导致中位和深位的盐化现象。
④表层有机质积累不明显,但比其他非耕作漠土类型高⑤普遍有一定的碱化作用①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②腐殖质中一般无活性腐殖质,H/F 比0.4~0.6③石灰表层弱淋溶,10~15cm 略有聚积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④新疆等西部地区质地较粘重,东部地区多砂壤土⑤强碱性,pH8.5~10⑥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各方面体现出向荒漠草原过渡的特征9灰棕漠 土温带荒漠地区,西起新疆准噶大陆性强,气候极为干旱,年均①微弱的生物积累,腐殖 质积累微弱②物理风化、 风蚀作用强,土壤砾质化,①有机质含量低②腐殖质中富里酸占优,H/F 比3尔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东至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广大地区温 4~10℃,年降水量少,50~100mm植被以旱生或超旱生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覆盖度小表面残留砾幂,其下有多 孔结皮层及紧实层③亚 表层铁质化,带鲜棕或红 棕色,粘粒相对集中④ 几乎没有淋溶作用,石灰 表聚作用⑤表层有机 质积累不明显,但比其他 非耕作漠土类型高⑥易 溶盐与石膏聚积0.2~0.5③石灰表聚明显,向下明显减少④质地多为砾质土,细土颗粒中粘粒含量也很少⑤碱性至强碱性,pH8~9.5⑥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10棕漠土新疆天山、甘肃北山一线以南,昆仑山以北广大戈壁平原地区及部分干旱山地。
东、北面与灰棕漠土地区相接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暖和少雪,干旱程度更强,年均温 10~12℃,年降水量大多<50mm植被极稀疏,多为旱生、超旱生深根肉质小半灌木和灌木①极其微弱的生物积累作 用②表层孔状荒漠结皮 发育较差,常受风蚀而破 坏砾幂多位于地表,呈 暗灰或漆黑色③碳酸钙 表聚和石膏、易溶盐分的 聚积较棕漠土、灰棕漠土 更加明显,易溶性氯化物 和硫酸盐也未能迁移,留 在土体中,在剖面下部富 集形成盐盘④铁质化作 用显著增强,使紧实层呈 鲜艳的红棕色①有机质含量极低②腐殖质中富里酸占绝对优势 ③碳酸钙集于表层,向下急剧减少,石膏自表层开始聚积④土壤粗骨性强,以砾石和砂粒土为主,粘粒绝对含量很低,但在结皮层和铁质染色层增高⑤土壤碱性较弱,pH7.5~9⑥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11绿洲土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新疆和甘肃的古老绿洲气候干旱炎热,降水少,风速大(在自然形成的荒漠土壤基础上)长期灌淤熟化作用,使绿洲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淋洗作用,易溶盐和石膏淋失,但石灰无明显淋失,生物小循环被加强绿洲潮土有盐渍化威胁(相对自然形成的荒漠土壤而言)有机质积累程度和含量增加,营养元素累积,剖面上部形成盐基的“冲淡层” 。
石灰含量仍较高古老绿洲上的灌溉土12楼土陕西关中地区和山西南部汾河谷地暖温带半湿润和温带半干旱、干旱环境长期旱耕与施用土粪,堆积熟化作用,以及明显的粘化作用和石灰淋溶淀积作用堆积熟化层与原来土层紧密连接,界限分明,有机质含量不高,富含石灰,中性至碱性,pH7~8.5覆盖在褐土上人为形成,埋藏土壤13黄绵土分布于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湿润和温带半干旱、干旱环境①母质为第四纪风成黄土,心土或母质经人为耕作,坡地侵蚀与耕翻交替③生物活动比较强烈,土壤侵蚀轻微,有机质含量增加④碳酸钙弱度淋溶淀积①土质疏松柔软易耕,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②有机质含量较低,H/F小于 1③心土层有假菌丝状白色石灰新生体,但无明显钙积层全剖面强石灰反应④pH7.5~8.5⑤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14冰沼土(高山寒冻土)我国无平地冰沼土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系上的高山寒冻土与其近似温度极低,潮湿苔原植被①冻融扰动,永冻层对上部融水的顶托②物理风化为主③过度潮湿导致嫌气环境,有机质分解弱,矿质元素处在还原状态,出现潜育层剖面层次分化较好,但①土层较薄,剖面上部为很薄的泥炭化层②有机质含量较高,泥炭化特征。
③土壤多酸性④CEC 高,盐基高4度不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