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00318600
  • 上传时间:2023-1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教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来源》一书4、“进化论学派”的有关内容:(1)重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朴到复杂,从低档到高档的逻辑发展演进2)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5、“英国功能学派”的有关内容:(1)重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互相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晰各部分对整体所做奉献及其互相关系的基本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抽象还是具体,均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均有一定的功能2)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措施》】6、国内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刊登《说民族学》。

      7、国内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种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 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8、“种族”的有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群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3)特性: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②欧罗巴人→柔软的波状头发或直发、发色不一、肤色较钱、体毛和胡须发达、鼻梁很高、嘴唇厚度较薄 ③尼格罗-澳大利亚人→黑色卷发、深棕色肤色、体毛不多或中档、脸型较窄9、 “种族主义”的有关内容:(1)概念:人类种族在治理和道德发展能力上不相等,种族差别决定各族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优秀种族理应凌驾于略等种族之上的理论2)危害性:①促使产生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沙文主义等多种形式的 民族剥削和压迫。

      ②促使产生种族屠杀、种族迫害 、种族隔离以及存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种族歧视行为 ③种族主义理论为西方殖民者作为“优势”种族掠夺、迫害、杀戮“略等”种族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3)基本体现形式:民族偏见,民族歧视,民族隔离10、“经济文化类型”的概念:(1)“苏联”的经济文化类型的概念:居住在相似自然地理条件下,并有着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的经济、文化的综合体2)“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的概念: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下,并操持着相似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11、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1)肯定了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物质文化发展的影响2)为世界民族分类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案3)为考古学中的“文化”、“类型”等概念的形成和解释提供了参照根据4)对体质人类学材料和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起到了参照作用5)对民族史志的撰写和讲授起到了大纲性作用6)为民族学走向社会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途径12、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的“基本框架”(分布区域):(1)采集渔猎类型组: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地区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民族有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生计方式为渔猎采集型2)畜牧类型组:东起大兴安岭西面,西到准噶尔盆地西面,南到横断山脉中段的广大地区,民族有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塔吉克族、藏族以及部分鄂温克族和达翰尔族等,生计方式为畜牧型。

      3)农耕类型组: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坡到台湾、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广阔区域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生计方式为农耕型13、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任务:(1)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2)积极研究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浮现的新状况、新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3)扬长避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研究4)创立民族学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和现代化学说5)进一步开展国内各民族的研究6)加强世界民族的研究7)继续开展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8)继续开展影视民族学(影视人类学)的研究9)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10)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11)开展民族学记录学的研究14、民族辨认的概念:通过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考察待辨认对象的自然地区、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等要素,从而看待辨认对象的民族成分、民族名称和成员族属等做出辨认和拟定15、国内开展民族辨认的因素:民族辨认是党和政府调节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以及开展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本,在废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后,党和政府履行民族平等政策,致力于建设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在此基本上开展民族辨认,为了更好的贯彻民族政策和巩固民族团结。

      16、民族辨认的根据与原则:(1)根据:要鉴定一种待辨认的人们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单一少数民族还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一部分2)原则:①结合国内实际,灵活运用斯大林有关民族四个特性的出名理论②从民族集团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历史③尊重本民族集团中大多数人的意愿17、国内民族辨认的重大成就及意义:(1)政治意义:民族辨认的开展使得少数民族的族称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各少数民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并且为党和政府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提供了参照根据2)学术意义:民族辨认工作为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增进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发展3)世界意义:中国的民族辨认是一项世界性创举,为世界其她多民族国家弄清民族构造、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8、民族学的基本措施;实地调查法(田野调查法)19、民族学实地调查的含义:通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测、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20、“马凌诺斯基革命”的含义:对民族学实地调查措施的创新,即开创了“参与观测法”的田野工作新局面21、实地调查的特点:(1)社会性与多元化 (2)历史性与现实性 (3)实践性与摸索性 (4)艰苦性与变化性22、实地调查各大类型的概念:(1)自观和她观(自观:站在被调核对象的角度,用她们的观点去解释她们的文化;她观: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她们的文化。

      2)宏观和微观(宏观:在较大的区域或跨区域的全方位综合的调查;微观:又称“微型调查”,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测的范畴内针对一方面的调查)(3)社区和个案(社区:针对具有数量不一共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调查;个案:针对具有唯一共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调查)(4)定性和定量(定性:不通过记录程序或其她量化方式得出结论的调查;定量:通过记录程序或其她量化方式得出结论的调查)(5)专项和综合(专项:选择某一方面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全面的比较的调查和研究;综合:大规模、多学科、多领域进行的调查)23、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课题选择;(2)文献准备;(3)物质准备;(4)调查提纲24、实地调查的具体措施:(1)观测与参与观测(2)文献文物收集(3)个别访问(4)开调查会(5)问卷调查法(6)谱系调查法(7)自传调查法;(8)定点跟踪调查法25、实地调查的记录和方式:(1)影视记录(2)录音记录(3)文字记录(笔记、实录、讲述记录、调查日记或流水账或备忘录)26、实地调查报告的类型和基本格式: (1)类型:记录式调查报告、综合性调查报告 (2)基本格式:记录式调查报告→多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综合性调查报告→导语、正文【有关调查的内容多采用分门别类的措施展开,内容以分析调查材料为主】、结语【简要扼要地论述调查者的见解和体系】27、婚姻、家庭的概念: (1)婚姻:男女两性的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就是为一定历史时代和某些地区内社会制度及其变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承认的夫妻关系 (2)家庭:由一定范畴的亲属所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细胞它的联结纽带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28、“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 (1)含义: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并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 (2)基本体现形式:①以民族群体浮现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②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互相交往中体现的民族关系29、国内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 (1)性质: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2)基本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合伙、竞争、共同繁华 (3)本质特性(最基本原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互助的前提和基本,民族团结互助是民族平等团结的必然成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互相联系依赖、互相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5)影响因素:分为正负作用影响:(国内、国际、民族自身)①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②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 ③民族间互助合伙的发展与民族竞争增强并存 ④本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并存 ⑤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并存30、国内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华31、国内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民族自主自治、民族全面发展、民族统筹兼顾、照顾扶持32、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概念: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互相联系中,处在同存的地位,具有同存的权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