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带孩子游览清华.北大 怎样带孩子进清华北大看看.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25404942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5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带孩子游览清华.北大 怎样带孩子进清华北大看看   带学生游览北大清华  北大、清华,如同两颗夺目标明珠,熠熠生辉;又如同并蒂莲花,同在首全部风景如画的西郊;它们声名远播,代表着中国大学的形象和荣誉„„因此,它们也经常被相提并论,经常会被相较短长  清华和北大,它们近在咫尺,在我国外几乎一样著名,却又似乎迥然不一样下面这个小说,就生动地展示了清华和北大风格的不一样  有两个人——一个北大学生和一个清华学生结伴到山里去露营晚上睡觉的时候,清华人问北大人:“你看到什么了呀”北大人回复说:“我看到满天的星星,深深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我们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清华人冷冷地回复道:“我看见有些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 你们可能会问:“这两个人的见解哪个比较正确啊?”我的答案是:“两个人全部对在我们一生中会碰到很多情况,尤其是困难的事情,我们必需要考虑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位清华大学的学子指出:“假如我们只顾到理想,只谈人生哲理,忘记人活着还需要油、盐、柴、米、酱、醋、茶等开门七件事,我们可能会自认为很愉快,但很可能会饿死但假如我们活着只看到现在实际的生活而忽略了除填饱肚子外,还要靠些比较遥远、比较抽象的东西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很乏味!” 要详细认识清华和北大的不一样,必需从历史上来分析。

        从两校的历史看,北大是戊戌变法留下的“新政”之一,最初的目标是培养清帝国的高级官吏;清华则是靠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起家,最初的目标是培养“外向型人才”,充作留美预备学校所以有些人说最初的北大是“封建主义”的桥头堡;而最初的清华则是殖民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试管婴儿直到今天,往往依然能够从两校找到这两种不一样力量的残余影响,两校在近代又全部经历了两场大的变革  北大的革命是蔡元培所开创的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前,北大是一座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学生对读书毫无爱好,整天打麻将、吃花酒,把上大学当成进身之阶;老师中也有不少人不学无术,得过且过而蔡元培先生来北大后,逐步使北大发生了巨大的、质的改变她首先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妥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根本改变了学生的观念;她延聘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异老师,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马叙伦、辜鸿铭等;她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提议很多学会、研究  会,使学生的精神兴趣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正当的文体活动上来„„在蔡先生的主持下,民主、  科学蔚然成风,北大名副其实地成了我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以后,陈独秀和含有革新思想的北大知识分子,提议了新文化运动,并继而经过“五四运动”,又发明了北大“直接行动,献身主义”的革命传统。

      北大精神”今后逐步形成 清华的改革则是在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接手开始照清华最初的制度和风气,西学在 中学之上,美国教员在中国教员之上,职员在教员之上,这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在教育方面的反应国民党政府接手后,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提倡所谓的“通才教育”,拨入大笔资金进行建设罗家伦任校长时提出“四化”,即“学术化”、“民主化”、“革命化”、“纪律化”,即使后两“化”是冒充“革命”精神,但前两“化”则表现了“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今后又实现了蔡元培曾提出的“教授治校”校长梅贻琦也常说:“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校长的职务是率领职员为教授服务今后,清华大学也面目日新  192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北大、清华有相互学习融合的趋向,所以有所谓“北大清华化,清华北大化”之称在抗日战争期间,北大、清华和南开一起,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本科学生是共同的,但各自保持自己的基础老师队伍和行政组成,尤其是研究所和硕士,学术上仍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抗日战争一结束,三校立刻返回原址,重建校园 清华是现实主义的,北大是理想主义的  旧清华学生讲英语,多西装革履,而不像北大学生那样喜长袍,还照搬了很多美国常春藤大学的习惯。

      而北大则更多慷慨激昂的革命斗士,于政治情有独钟,成为历次学生运动的排头兵和负担责任者所以,很多人认为,北大是理想主义的,清华是现实主义的;北大是人文的,清华是科学的;北大是追求浪漫的,清华是讲求实际的;„„甚至有些人借用韦伯的概念,称北大是重价值理性的,而清华是重工具理性的,这些说法虽不尽符合事实,但却也不无道理  漫步于北大和清华的校园,则显著地体会到喧闹和寂寥的两种不一样人文景观北大的校园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给人以历史的沉重感;清华的校园则是标准的棋盘式,规规矩矩,大多是西洋式建筑,在北大,感觉走到哪儿全部有些人;而在清华则有地广人稀的感觉,尤其是几乎极难见到女生北大的体育场什么时候全部热闹非凡,自习室则人满为患,甚至一再发生“占座风波”,而宿舍则或成为热闹的休息娱乐场或空无一人;清华的体育场平时空荡无人,而下午四点半以后则沸沸腾腾,一张一弛十分显著,自习室中人数不多,而宿舍中则纷纷埋头苦读,一片寂静以至于很多北大学生极其羡慕清华的自习条件,暗叹若是两校交换一下,北大也就不会有自习座位危机了  北大人和清华人的性格往往形成对照,北大人好动,清华人好静;北大人灵活,清华人扎实;北大人争强好胜,清华人谦虚谨慎„„这可能和学科差异不无关系,北大的校园人文气氛浓厚,荟萃了社会学科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一个“兼容并包”、广泛涉猎的思想风气,重个性,轻权威;重理想,轻现实;重理论,轻实践;往往充满自信,互不服输,平素滔滔不绝,堪称一批“侃”将。

      而清华的校园则科学气氛浓厚,集中了工业各学科,从而形成了一个“术业有专攻”、无暇旁顾的思想风气,重权威,轻个性;重现实,轻理想;重实践,轻理论,相互尊重,但有时自尊,有时自卑,平素埋头苦干,堪称一批“干”将 从小事做起”和“从大处着眼  北大人经常习惯于从大处着眼,却往往不愿从小处着手;相对来说,清华同学往往重视从小事做起这从两校所提出的口号上又能看出,北大提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而清华则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虚一实,昭然若揭  不过在历经曲折、历尽沧桑以后,两个校园内在的文化宿命似乎并没有改变有些人以牛津和剑桥、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来类比于北大和清华,即使实力不如人,不过若真的拿历史上的学术和社会地位来和西方大学相较短长的话,中国拿得出来的恐怕只有这两校  多年来,我国的很多专门的学院纷纷把名字改为“大学”又开始高校联合办学,不过一所真正一流的大学,自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非一朝一夕所能蹴就,也非改换名号、简单合并所能冒充北大和清华,是通常学校无法望其项背的  北大和清华,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两颗夺目标明珠,好像如相互绕转的双星她们之间的单纯比较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她们更像一对弟兄或姊妹,互补互学,携手共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北大和清华将携手共进;在民族振兴的青史上,北大和清华,这两个名字将永远联在一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