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形码制作使用规范(陈松喜、李树添、薛秀萍).doc
2页条形码制作、使用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东莞图书馆图书条形码的材料要求、印制要求、管理、使用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东莞图书馆图书条形码、光盘条形码的印制及使用2 引用标准《东莞市公共图书馆行业条码使用规范》3 材料要求3.1 条形码标签制作材料为聚酯薄膜,又称为消银龙(PET) 3.2 条形码标签印制为卷筒纸形式,单列,每一标签小圆角为 R=2 3.3 条形码标签为纯白色,有良好的光散特性,白度、不透明度、光泽度均要符合要求3.4 条形码标签大小规格,为 50mm × 20mm,尺寸偏差不许超过±1mm,偏斜度不大于1mm3.5 条形码标签厚度,厚度为 50 至 80 番(mil) 3.6 外观质量3.6.1 条形码标签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应有褶子、明显条痕、裂口、斑点等外观纸病3.6.2 条形码标签的切边应整齐,卷筒端面应平整光洁3.7 条形码标签要附有匹配的碳带,碳带应注明大小、长度、内碳或外碳4 印制要求4.1 印制的条形码号应该是连续的,不应有跨号或缺号现象,每一号码连续印制两个标签,音像光盘条形码每一号码只印制一个标签4.2 颜色搭配,条形码要印成黑白相间的单色。
4.3 条形码能够被条形码阅读器正确识别,要求条形码线条直,不能断线,线条边缘要平滑锐利,不能出现锯齿,线条之间距离符合标准,线条黑度要足,反差要大4.4 印制的条形码应整齐清晰且条符无明显残缺,空符无多余残留黑点通常规定疵点和污点的最大直径应小于或等于最窄线条形码标称宽度的 0.4 倍;或疵点、污点所占面积不超过直径为窄条标称宽度的 0.8 倍的圆面积的 1/44.5 对条形码符号的光学特性要求为了识读可靠,印制后,条形码中的线和空应有明显的反差,其空地反射率应尽量大,而条的反射率应尽量小,P C S 值越大表明条形码反差的信号越大,可识读性能越好4.6 控制边缘粗糙度边缘粗糙度是指条形码边缘不平整度,表示元素纵向尺寸的不同对边缘粗糙度的要求是,在所有可能的扫描轨迹上,元素宽度都能符合印刷公差的尺寸要求5 条形码管理5.1 为保证对图书馆条形码的有效管理和维护,应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图书馆条形码,若图书馆条形码管理人员因故需要进行调整,须在该人员调动前确定新的图书馆条形码管理人员,及时完成交接工作5.2 图书条形码采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条形码供应商名称、进货时间、卷数、每卷条形码起止码等项。
5.3 图书条形码使用记录,图书验收工作人员领取条形码时,要在条形码使用记录表上签名,并注明领取条形码的起止码、领取日期6 条形码使用6.1 图书验收人员领取条形码要妥善保管,验收图书加贴条形码时,执行一册图书一号码的规则,不得重码,不得跳号6.2 政府采购的图书,验收加贴条形码时按从小到大的号码次序粘贴发现跨号或缺号,或印刷质量差导致条形码阅读器不能识别号码,要作记录,并及时通知条形码管理人员,补打条形码6.3 对读者赔偿的图书,为便于图书资产的管理、统计,其条形码的补缺,仍按丢失图书的条形码给号6.4 对零散的新书,如赠书、零购的图书,用指定范围的条形码,从小到大的号码次序粘贴,以方便零散新书统计6.5 加贴条形码时,用手撕开条形码标签背膜,手指与标签背面接触面尽量小,禁止用其它异物接触标签背胶,以免产生标签粘贴不牢固现象6.6 每批图书验收,要在书商提供的购书清单上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图书批号、条形码起止号、加工责任人等6.7 每批图书验收结束后,要在业务系统进行批检查馆藏,防止操作失误,条形码打印不规范或条形码阅读器有问题等所生成错误数据7 对条形码管理、使用监督对图书条形码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对流通图书没有加贴条形码、重复使用条形码、馆藏缺号的条形码、条形码阅读器未能读取的条形码作检查登记,查找原因,追查责任,进行整改项目负责人:陈松喜项目参与人:李澍添、薛秀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