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zyhs-zjt-jy1401.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32357559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9.9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高峰老师)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  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骨髓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生细胞,补充血液中衰老死亡的血细胞,形成动态平衡    胚胎成形后造血干细胞随血流移居肝和脾,最后种植于红骨髓内所以,在胚胎期24周前,胎肝为主要造血器官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在骨髄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一)血液组成  由血浆及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3种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  1.红细胞 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 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  (1)粒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②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  ③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其中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血小板 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4.小儿血液特点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生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红细胞破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血常规检验序号项目名称英文缩写测试结果提示单位参考值1白细胞数WBC6.5 109/L4.0~10.02中性粒细胞%NE%67.8 %50.0~70.03淋巴细胞%LY%24.8 %20.0~40.04单核细胞%MO%6.4 %2.0~9.05嗜酸性粒细胞%EO%1.0 %0.0~5.06嗜碱性粒细胞%BA%0 %0.0~1.07中性粒细胞#NE#4.4 109/L1.4~7.08淋巴细胞#LY#1.6 109/L1.2~3.59单核细胞#MO#0.4 109/L0.1~0.310嗜酸性粒细胞#EO#0.1 109/L0.0~0.311嗜碱性粒细胞#BA#0 109/L0.0~0.112红细胞RBC4.78 109/L3.50~5.5013血红蛋白HGB149.0 g/L120~16014红细胞比容Hct0.426 L/L0.37~0.501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9.1 fL82.0~92.016平均HGB含量MCH31.2 Pg27.0~31.017平均HGB浓度MCHC350 g/L320~3601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2.3 %11.5~14.519血小板总数ph248 109/L100~30020平均血小板体积MPV8.0 fL7.5~10.021血小板比容Pct0.1% %0.108~0.27222血小板分部宽度PDW16.2 %15.5~17.1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小儿贫血概述  (一)小儿贫血的分度年龄血红蛋白水平(g/L)出生~28日<1451~4个月<904~6个月<1006个月~6岁<1106~14岁<120  (二)贫血的病因学分类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①造血物质缺乏: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等,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②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铁的储存不足 如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  2.铁摄入不足 是导致婴儿缺铁的主要原因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年长儿偏食等  3.生长发育快 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多  4.铁的吸收及利用障碍 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及不合理的食物搭配等  5.铁的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所致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贫血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易疲乏,年长儿可诉无力、头晕等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增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 ①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②神经系统: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③心血管系统:严重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④其他:如头发枯黄无光泽,指甲薄脆、常合并感染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四)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必要时输血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如治疗反应满意,疗程应在Hb达正常水平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儿缺乏本病的防护知识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六)护理措施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告知家长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  2.按医嘱应用铁剂时需注意  ①在两餐之间服用;  ②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  ③牛奶、茶、蛋类、抗酸药物等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同服;  ④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以防牙齿被染黑;  ⑤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大便变黑,为正常现象),宜从小剂量开始;  ⑥药物应妥善存放,以免误服过量中毒。

        3.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 轻度贫血一般不需卧床休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七)健康指导  向家长及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正确应用铁剂强调贫血纠正后,仍要坚持合理安排饮食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因乳类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少,婴幼儿如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  2.需要量增加 生长发育迅速使需要量增加  3.吸收、转运障碍 慢性腹泻、严重营养不良等可造成吸收障碍  4.其他 药物影响    二、临床表现  以6个月~2岁多见,起病缓慢患儿多虚胖,毛发稀疏细黄,面色苍黄或蜡黄,口唇、指甲等处苍白,常伴肝、脾肿大患儿烦躁、易怒维生素B12缺乏者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哭不笑、反应迟钝、嗜睡,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常有倒退现象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减少较血红蛋白减少明显血小板一般减低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  3.维生素B12<100ng/L(正常200~800ng/L)、叶酸<3μg/L(正常5~6μg/L)    四、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治疗的关键。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摄入不足有关  3.生长发育改变 与营养不足、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六、护理措施  1.根据患儿的活动耐受情况安排其休息与活动,一般不需卧床休息严重贫血者适当限制活动烦躁、震颤、抽搐者遵医嘱用镇静剂,防止外伤  2.指导喂养,加强营养 改善哺乳母亲营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辅食  3.监测生长发育 评估患儿的体格、智力、运动发育情况,对发育落后者加强训练和教育    七、健康教育  介绍本病的表现和预防措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供营养指导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1.药物及化学物质 最常见的是药物氯霉素,其毒性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受抑制及损害骨髓微环境  2.物理因素 X线、γ射线等可干扰DNA的复制,使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  3.生物因素 各型肝炎病毒均能损伤骨髓造血,EB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也可引起再障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1.重型再障 起病急、进展迅速,早期表现为出血与感染,随病程的延长出现进行性贫血。

      伴明显的乏力、头晕及心悸等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黏膜外,还常有深部出血,如便血、血尿、子宫出血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多见重型再障病人约1/3~1/2在数月至1年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和严重感染  2.非重型再障 此型较多见,起病及进展较缓慢贫血往往是首发和主要表现出血较轻,以皮肤黏膜为主感染以呼吸道多见      三、辅助检查  1.血象 呈正细胞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白细胞计数多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  2.骨髓象  (1)重型:骨髓显示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二系明显减少,无巨核细胞  (2)非重型:不同部位骨髓象不一致,受损部位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增生部位粒红两系减少不显著但共同点是巨核细胞都减少    四、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去除或避免周围环境中可能导致骨髓损害的因素,禁用对骨髓有抑制的药物  2.支持和对症治疗  (1)预防和控制感染:作好个人卫生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减少感染的机会发生感染时,早期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扩散  (2)止血:皮肤、鼻黏膜出血可用止血药物出血严重可输浓缩血小板或新鲜冷冻血浆  (3)输血:主要的支持疗法特别是成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