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英国的议会改革》.doc
3页高中历史知识点《英国的议会改革》 英国的议会改革: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坡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14时有一此“衰败选区”,历经变迁,已经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议员名额,议员比例设置很不合理19世纪以来,英国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 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人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67年议会改革: 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但遭到失败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7年,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二次选举改革法案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英国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议会中的两党为争取选票,竟相进行改革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菜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据此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关国取得厂长足的进展 20世纪妇女选举权的获得: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议会考虑给子妇女选举权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工业革命后代议制的发展(19世纪早期): (1)背景: 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权力,对旧的议会选举制度不满; ②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和英国群众斗争高涨 (2)1832年议会改革结果: ①选举权扩大; ②主要得益者:工业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时代代议制新的发展趋势(19世纪末): 新趋势: 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表现: ①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 ②控制部分立法权 ③篡夺议会的财政权 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工商业大城市兴起,人口重心转移到城市;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但旧的选举制度阻碍他们进入国会执掌政权; 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组织政治团体,提出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和平手段和经济手段促使改革实现。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主要内容: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席;降低选民财产资本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革,自由贸易政策代替了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了英国经济更大的发展 英国议会、内阁和首相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