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英基础美术教育比较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895242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2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英基础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刘晓峰++商亮++余治昊摘 要:美育是素质培养,它和德育同等重要英国是欧洲美术教育体系的代表,她有世界一流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而我国的美育经历了数十年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美育体系文中将目标定位中英两国的基础美术教育,通过采访和文献阅读搜集了该领域的相干信息,从根基上进行比对分析,在源头中找寻两国的差异,并基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再分析两者差异的根源,最终为我国美育教学领域提供了事实参照和理论依据关键词:中英 基础美术 教育 比较★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5ZS094)阶段性成果;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HJSK-YB01)及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FTD16046Y)的阶段性成果一、引言美育是素质培养,它和德育同等重要,对“美”的认识普及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着国人的精神面貌[1]欧洲各国针对本国国情都建立了自己美术教育体系,英国无疑是欧洲教育体系的代表,她拥有世界一流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国的美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也形成自己独特的东方美育体系,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历了数十年的轮换才形成了当下的体系版本。

      两国的美育体系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别,文中将目标定位在美育中的基础部分——“义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从根基上进行比对分析,在源头中找寻两国的差异,并基于六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在差别中清醒地看清对方,也在比较间清晰地认识自己二、理念上的差异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属于国民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它以审美为教育主线,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和审美修养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我国的美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英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属于英国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政府在《英国国家课程:艺术和设计项目的学习》(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art and design programmes of study)报告中肯定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创造力、探索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分析评估能力的重要影响[2]所以,中英基础美术教育均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两国美术教育理念的比较实质就是美育理念的对比深入解读两国相关政策文件,我国强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融入学校美育中,从个体审美的培养上升到国家民族自豪感的培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相比之下,英国政府更重视美育直接给社会带来影响和结果,如创造力和想象力英格兰艺术协会(Arts Council England)指出青少年对艺术文化的接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能帮助他们学习和发展各种技能,从而加强和巩固英国创意产业,最终能成为新一代创意人士[3]三、环境上的差异英国公共艺术设施齐全,数据显示仅伦敦的艺术馆与博物馆就有380多所①政府各部门对艺术均提供资助,2015年英国DCMS部门在英格兰区赞助了16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了著名的Tate美术馆、国家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等英国艺术类比赛非常多,知名的有Tate美术馆的“特纳奖比赛”(Tuner Prize)、国家肖像馆的“肖像大赛”(BP Portrait Award),除了知名大赛,学校和社区也常年举办艺术赛展英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与艺术的全民普及,并提倡全民终生参与艺术文化活动,社会的艺术机构和展览多为免费开放,市民能自由地进入艺术场所,参与各项文化艺术活动,所以观展自然地成为了市民的生活习惯城市的艺术气氛还表现在街道的两旁都有种类繁多的艺术商店和画廊,它们会定期举办艺术品拍卖,广场上也总能见到街头艺人和他们的前卫艺术。

      自1989年起,政府制定法案将美术课程贯穿学生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并将美术作为考核课程纳入英国中等学校毕业水平考核——“普通教育证书”考试(GCSE)中,做到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全面普及 [3] 艺术氛围给美术教育提供给了优质的环境,加上政府出台的政策法案,英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现阶段难以做到基础美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在教学中仍存在应付、挤占、停上的现象,美术、音乐、体育仍被定位为“小三门”,难以摆脱边缘化的处境我国大中型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已经开始发挥美育功能,但自觉观展的学生数量有限,另外艺术机构与学校间的协同合作仍处于尝试阶段,出于安全等各类因素的考虑,由校方牵头组织的校外美育活动少之又少在中国家庭,当孩子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课外美术活动呈现断崖式下滑,这是因为多数家长替孩子选择了语言、奥数类课程,即使选择了美术类课程也多数是为了考级拿证虽然美术教育从学校到社会存有不足之处,但政府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2015年的国办71号文件中就强调了美术音乐教育中硬件软件的建设问题,提议艺术机构应参与美育协同,也指出了2018年各类学校需开齐美育课程,并将艺术素质评价作为中小学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4]这些都为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四、学校美育间的差异(一)师资建设英国基础美术教师来源于高校艺术类专业,需本科及以上学历,任教前需完成职前教师教育培训(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or Training ,简称ITET)课程,并获得教师资格证(Qualified Teacher Status,简称QTS),同时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领导组织能力除了ITET课程提供学校教育实践之外,小学美术教师在上岗前需要有10天与孩子相处的教学经历英国中小学教师一般分为:全职教师、非全职教师、助教,私立学校会划分出“名師”等级英国教师待遇丰厚,职业认同度高,所以教师常年被英国人评为最开心的职业,2015年英国电报调研结果显示教师是国家5大最稳定职业之一[5] 我国基础美术教师主要来源于高师艺术类专业、专业艺术学院或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整体师资呈现专业化、年轻化,甚至在一二线城市出现高学历化我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录用后需持证上岗,正式入职前有着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见习期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五个级别[6]教师根据学历、能力和执教年限申请职称,有利于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保障教师权益,促进基础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职业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但中小学基础美术教师的数量缺乏仍是事实国家强调需配齐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但在2015年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中显示全国美育教师至少缺四万,偏远地区尤为严重[7](二) 教育形式(图)英国中小学共13个年级,每个学年分3个学期,1-8年级为小学阶段,9-11年级为初中阶段,12-13为高中阶段每学年分3个学期,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课程为:“设计与工艺” (design and technology),“艺术与设计”(art and design)是必修课程,课程内容通常为涂鸦、绘画、手工制作初中阶段课程为:“设计与工艺”(design and technology)和“艺术”(arts)是二选一的选修课,课程内容一般为电脑设计、摄影或综合材料课时一般每周2次课,小学一次1课时,中学一次2课时课程结束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和考试作业等级制评分,A为优秀[8]高中阶段为一般为专业选修课,为准备申请艺术高校的学生提供普通中等教育中的艺术课程(GCSE art or GCSE art & technology)以及英国高中课程(A-levels)中的艺术课程,课程通常为艺术专业课,如视觉设计基础课程。

      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分布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3年,小学加上初中为义务教育,每学年分上下两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性质均为必修课课程安排通常分为:实践类的绘画、欣赏与评论类的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安排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学期为专业课学期,课时一般为每周1课时,共18课时课程结束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不及格者允许补考重修有条件的高中为准备报考艺术高校的学生提供美术基础课,如素描、速写、色彩三) 教学方式英国教学倾向于开放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有教学大纲式的教学建议英国课堂人数一般为20-30人,美术课一般有专门的画室,教师课堂上注重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上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表现主题,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课上保持自由的心态去张扬个性英国善于利用周边美术资源,强调校内校外美育资源整合课下艺术相关的社团、工作室、展览等隐性艺术活动做到了课余艺术教育的有效补充我国教学属于程序式教学,教学准备、教案齐全,教材配套准备齐全上课时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一步一步地推进教学设计,学生多为被动的灌输知识虽然我国提倡个性和创造力,但由于长期重视技能教育的影响, 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和适应。

      五、社会美育中的差异英国政府重视文化艺术,2016年英国当局在文化白皮书(White_Paper)中强调:文化和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我们的基因里有创造力,我们希望给所有的孩子高品质的、丰富的艺术文化生活[9][10]美术馆、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观摩的空间,艺术机构定期的讲座沙龙是交流的场所,社区里的艺术工作室和画室有大量艺术实践的机会,艺术基金和艺术高校开放了免费的专业艺术课程,不间断的赛展给学生提供了作品展出的平台如康沃尔郡政府为社区儿童和青少年配备了300间私人画廊,10家戏剧和舞蹈公司,72所博物馆和1000间礼堂用于文化艺术活动索瑞尔基金会(Sorrell Foundation)设立了国家周六艺术与设计俱乐部(National Saturday Art and Design Clubs),俱乐部为年轻人免费开放了30周的艺术和设计课程,每周六上午学生去当地的艺术高校学习绘画、雕塑、版画和定格动画,[14]丰富的校外美育资源已经成为了英国学生的第二课堂英国中小学“艺术与设计”、“ 设计与工艺”、“ 艺术俱乐部”上课照片我国中小学学生校外美术学习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参加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如少年宫或画室的相应美术类课程。

      社会上的此类画室或者私人美术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它们以营利为目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由于相关法规条例少,且难以执行,所以从教学到管理都难以监管孩子进入画室学习后多数都会参加“全国美术等级考试”,等级考试共分为10级,以素描考试为例:1-3級考核内容要求为石膏几何体写生,定级标准集中在构图、比例、透视等方面的评测; 10级内容为石膏像或人物胸像写生,定级标准主要集中在构图、造型、对象特征、结构关系和是否熟练掌握素描表现技法[11]可见,美术考级重在美术技能的考核,考试大纲内容影响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走向,技能型培养的垄断有碍于审美素养的提升,校外的欣赏批评类的美育课程更加难以生存相比之下,英国没有设立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美术考级,只是在国家资格等级考试(National Qualifications)下属的80多门学科考核中有艺术与设计方向的等级考核,但主要针对成年人的专业技术进行考核六、与高校美术教育衔接中的差异英国高中阶段为12-13年级,此阶段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分流,类似中国高中的文理分科选择申请艺术类高校的同学开始学习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此时的美术教育从原来的素质教育转变成专业基础教育。

      英国高校是自主招生,学生申请艺术高校需要获得A-levels中的艺术成绩,再递交作品集,之后进行面试,录取后进入专业美术课程学习,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可根据兴趣选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