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doc
6页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1)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2)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
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2)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答案: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钩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4)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 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 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5)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示消灭旧事物的豪迈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努力、毁坏、创造、滚滚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6)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时诗坛一绝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突出一种赞美情怀7)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特点: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8)《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
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霁月郭沫若淡淡地,幽光;浸洗着海上的森林森林中寥寂深深还滴着黄昏时分的新雨云母面就了般的白杨行道;坦坦地在我面前导引,引我向沉默的海边徐行一阵阵的暗香和我亲吻我身上觉着轻寒,你偏那样地云衣重裹,你团鸾无缺的明月哟,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我眼中莫有睡眠,你偏那样地雾帷深锁你渊默无声的银海哟,请提起你幽渺的波音和我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描写了一幅清幽秀美的情景:幽光清淡,森林寥寂,海岸沉默,自然之美令人陶醉B.第二节写白杨行道在“我”面前导引,浮动的暗香跟他亲吻,这时,诗人完全被自然吸引住了C.“我身上觉着轻寒”写诗人对霁月的感受,“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是诗人对霁月的请求D.“你渊默无声的银海哟,/请提起你幽渺的波音和我”是写诗人对霁月的不理不睬感到不满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母面就了般的白杨行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细腻,为下文的“导引”做铺垫B.诗歌借助拟人的手法,诗人与自然通篇互动,有助于诗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表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C.诗歌描写细腻,堪称清新、秀丽,体现了温柔含蓄的风格,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不失其浪漫主义的风格D.诗歌四节的安排颇具逻辑性,前两节主要写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后两节写诗人和美景的交融与互动3)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孚先评《霁月》诗“反映心灵对自然美的契合”,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4)诗人精心采撷了一系列意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些意象有何特点1)D(2)B(3)郭沫若的《霁月》反映了诗人的欢乐心情与美丽自然的高度契合前两节写诗人向情景的投入,后两节写诗人和情景的契合自然景象和“我”的高度融合使自然拟人化了,诗人不仅和明月交谈,和银海唱和,还要他们给自己温暖,使内在的生命之流与外在的万有生命成为一体,这种浑然一体的化境令人向往4)本诗的诗境由一系列意象构成,这些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系统,这个意象符号系统既是动态的,又是特定的首先,是动态的幽光浸洗的森林,是说黄昏时分的新雨已停而残留着点滴,月光照着,才闪着幽光;白杨行道坦坦导引着人前行;暗香在一阵阵亲吻同时又是特定的这样一个森林寂寥、暗香浮动、月光闪烁、波音幽渺的大自然,只是诗人无意间遇到的,是不可重复的,诗人捕捉到并亲自感受它,又有序化地将其组合成一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具有独创的审美意义的美的形式,促进了抒情意向的完满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