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5008655
  • 上传时间:2018-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二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国际货币体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的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意味着各国在实 现内外平衡时,对第一节所述的基本问题要遵循的准则不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体现 了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对这些准则所进行的变革从时间先后看,国际货币体系大体 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制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 这一节我们分别进行介绍一、国际金本位制一、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 1880 年末,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在金本位 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金币外,还存在着可兑换为黄金的银行券及少量其他金属辅币,但 只有金币才能完全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 世界货币国际金本位制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一)金本位制的特点与作用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是货币体系的 基础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 买手段和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传统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它 的主要内容是:(1)用黄金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 货币的比价由其含金量决定;(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可自由地将黄金交给国家铸币 局铸造成金币;(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 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人由此可见金本位制具有三 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 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 兑换,各种价值符号(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 保持币值的稳定,不致发生通货膨胀现象;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移动,这就保证了 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所以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比较健全 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生产发展在金本位制下,币值比较稳定,生产成本易于计算,促进了商品的 流通和信用的扩大,生产规模和固定投资的规模不会因币值变动而波动,从而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2.保持汇率稳定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各国本位货币所含纯金 之比称为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各国货币汇率的物质基础。

      由于外汇供求关系,外汇市场 的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汇率的波动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黄金输送点 铸币平价加黄金运送费是黄金输出点,这是汇价上涨的最高限度;铸币平价减运送费是黄 金输入点,这是汇价下跌的最低限度由于黄金输送点限制了汇价的变动幅度,所以汇率 波动的幅度较小,基本上是稳定的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收支是自发进行调 节的,因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引起黄金的流动,黄金的流动使黄金输入国的银行准备 金增加,并减少黄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而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会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化, 从而造成贸易国双方国内物价和收入的变动,最后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制止黄金的流2动任何国家都不会发生因黄金储备枯竭而不能维持金本位制的情况4.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供给小于需求,外汇汇率 上升,当汇率上升超过黄金输送点时,就会引起黄金外流,减少了作为发行准备的黄金数 量,从而减少了货币发行量于是金融市场银根吃紧,短期资金利率上升,当国内利率高 于国外利率时,就将产生套利活动,促使短期资金内流,短期资金的利率上升,也会促使 长期资金的利率上升,引起长期资金的内流。

      如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则将发生相反的 情形这种资金流动,可以在短期改善国际收支,稳定国际金融5.协调各国经济政策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把对外平衡(即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 定)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而把国内平衡物价、就业和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放在次要 地位,服从对外平衡的需要,因而国际金本位制也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协调其经济 政策二)对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国际金本位制盛行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国内和国际政治都比较稳 定,经济发展迅速当时世界的工业制成品来自英国,其他国家的贸易赤字可以得到英国 贷款资金的弥补,国际收支可以大体上保持平衡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实行国际金本位制, 它所带来的固定汇率对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非常有利国际金本位制本身也还存在一 些缺陷,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并不像理论上所说的那么完善,其作用的发挥要受 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缺陷表现在:1.在实行国际金本位制的 30 多年时间中,黄金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并不频繁一国发 生贸易赤字,不一定总要输出黄金,它可以利用国外的贷款(主要是英镑贷款)来弥补赤字 同样,发生盈余的国家也可以利用资本输出,来减少盈余,也不一定要输出黄金。

      这样, 贸易的不平衡就难以通过由于双方货币供应量和价格的相反变动来得到纠正2.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作用必须通过国家之间物价水平的变动,才能使进出口贸 易发生变化,进而引起黄金在两国间的流动,使国际收支平衡,使汇率稳定然而事实上, 在金本位制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变动趋势相当一致,并没有发生物价变动引起 黄金流动的现象3.国际金本位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各国政府都遵守金本位制的基本要求,对经济不加 干预的基础之上然而在金本位制的末期,各国的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已经不是听凭 金本位制发挥自动调节作用,而是经常设法抵消黄金流动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当黄 金流人国内时,货币管理当局会采取措施抑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以稳定物价;反之亦然 于是,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实现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国之间的矛盾 使国际金本位制不可能自动调节达到国际收支平衡三)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1.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 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到 1913 年末,英、美、法、德、俄 5 国拥有世界黄金存量的 2/3,绝大部分黄金被少数国家占有,这就削弱了其他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

      一些国家为 了准备战争,政府支出急剧增长,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这 就破坏了自由兑换的原则,在经济危机时期,商品输出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引起黄金大 量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黄金不能在国际间自由转移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 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黄金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 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 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1925 年英国首先实行金3块本位制不久,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推行金块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准备金,以有法 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仍然规定含 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 流通中的货币黄金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量以上可按含金量兑换黄 金黄金输出入由中央银行负责,禁止私人输出黄金金块本位制虽然仍对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但金币的自由铸造和流 通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已被禁止,价值符号与黄金的兑换也受到限制,此时,黄金已难 以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

      因此,金块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残缺不全的 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 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币本位制 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2.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勉强恢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终于 在 1929 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 1931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由于经济危机的 影响,英国的国际收支已陷于困境,在 1931 年的金融危机中,各国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 使英国难以应付,终于被迫在同年 9 月终止实行金本位制同英镑有联系的一些国家,也 相继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接着美国在 1933 年 3 月,在大量银行倒闭和黄金外流的情况下, 也不得不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输出,从而放弃了金本位制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的崩溃,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的第一次危机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20 世纪 30 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 币秩序遭到破坏。

      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 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再次变为浮动的,各个货 币集团之间普遍存在着严格的外汇管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在国际收支调节方面,各国 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为了解决国内严重的失业,各国大打汇率战,竞相实行货币贬 值以达到扩大出口、抑制进口的目的,而且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外汇管制手段也非常 盛行结果是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 1936 年 9 月,英美法三国为恢复和稳定国际货币秩序,达成了所谓的“三国货币协定” 该协定保证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的汇价,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 稳定同年 10 月又签定了三国相互间自由兑换黄金的“三国黄金协定” 然而,由于不同 货币集团的对立,国际货币体系关系仍然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 于准备战争,购置军火,导致黄金外流, “三国货币协定”遂被冲跨不过该协定在制止外 汇倾销方面有一些成效,并为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创造了一定条件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已经退出 历史舞台。

      各个货币集团的建立和各国外汇管理的加强,使国际金融关系更加不稳定,成 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改变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局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 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以美国财政部官员名字命名的“怀特计划”是在 1943 年 4 月提出的,全称为“联合4国外汇稳定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各国必须缴纳 基金来建立外汇稳定基金;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其向基金组织交纳份额的多少; 基金组织拟订一种国际货币单位“尤尼他” ,其含金量相当于 10 美元;采用固定汇率,各 国货币汇率非经基金组织机构同意,不能任意变动;基金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提供短 期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基金办事处设在拥有份额最多的国家 “怀特计划”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力量日益强盛,从而试图操纵和控制基金,获得国际 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对此,尚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英国当然不甘示弱为了分享国际金融 的领导权,英国于“怀特计划”发表的同一天抛出了“凯恩斯计划” 。

      “凯恩斯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清算联盟”方案,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 出的这一计划的内容明显对英国有利经过长达 3 个月的讨价还价,英美两国终于达成 协议在此基础上,1944 年 7 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 44 国参加 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 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宣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 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双挂钩,即美元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