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日本经济工业化陷阱与出口幻觉.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207737
  • 上传时间:2018-03-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0.3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日本经济:工业化陷阱与出口幻觉 —— 对日 、美 90 年 代经 济增 长巨大 反差 的实证 研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 济研 究所 叶 航 “ 不久以 前, 日本一 直是一个 繁荣 工业国 的楷 模,为世 界各 国,特 别是 亚洲国家 仿效 论到它 的政 治稳 定、 增长 有序、 国民 的勤 勉节 俭和 竞争热 情, 世界 上无 一国 家与之 匹敌 人 们甚至预 料,90 年 代将是 一个属于 日本 的年代 ,结 果成了幻 灭的 年代 人们 不禁要问 :日 本究竟 发生 了什 么事 ?” —— 《亚 洲周刊 》1994 年 11 月 20 日 一、背 景材料 战后, 日本用了整整 10 年时间来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 至 1955 年, 日本经 济全面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从 1956 年开始 ,日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 立起钢铁、 机械、 电力 、 造船、 石油化工、 汽 车、 家用电器等一大批 资本密集型 企业,把自明治维新开始的工业化进程推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新阶段 1956~1973 年, 日本经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年 均增长速度仅为3%左右1968 年,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 (GDP) 继超过英、 法两国 后又超过了前联邦德国,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其后, 日本经济 虽然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 (1973 年、1978 年) 以及1981~1983 年世界性经济衰 退的冲击而结束了高速增长时代, 但1973~1983 年10 年间, 日本经济平均4.3% 的增长速 度,仍 大大高 于同期美 国(2.2% ) 、 西德(2.0% ) 、法 国(2.7%) 、英国 (1.4%) 和经合组织 (OECD) 全体成员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2.5%)整 个 80 年代, 日本经济继续以每年 4.0%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美国的年均增长率仅为 2.9%至 1990 年,日本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已由 1980 年的 9.8%上升至 13.9%,增幅为 41.84%;而同期美国的该项指标由25.0%上升至26.2%,增幅仅为4.8% 由此可见,战后至 80 年代末是日本经 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956~1990 年35 年间, 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3%, 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仅 为3.2% 如果按这一速度推算, 日本将于2005 年左右赶上美国, 成为世界头号 经济强国 但进入 90 年代以 后,这一增长趋势却出现了逆转1991~1995 年日本经济 年均增长速 度 仅 为 1.3%, 而同期美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9%。

      1997 年以后, ———————————— 注:本文根据作者 1999 年 11 月 8 日~12 日在日本横浜神奈 川大学召开的国际经济学术交流会上所作的报 告修改而成 2 日本经济出现了自 1974 年石油危机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998 年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增长率为-2.0% , 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3% ;而美国经济却连续两年保持了 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 1997 年为3.5%、1998 年为3.9%特别是 98 年第四季 度,更是高达5.6%,并至今仍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1为了使经济走出低谷,日本政府曾于 98 年推出了一项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 的、 总额为16.65 万亿日元的综合对策 为了拉动国内消费, 日本国内储蓄已降 至零利率 的水平 99 年下半年 ,日本 政府又 推出了两 项新的 扩张政 策一项是 增加 8 万亿日元拨款,把综合对策的规模扩大到 24.65 万亿日元;另一项是对 60 岁以上的日本居民,根据其收入状况免费发放 50 万~100 万日 元(大致相当 于 4~8 万元人民币) 的定向购物券最近,还传来了日本国会批准公务员加薪 的预案 但日本政府的这些对策能否起到预期效果, 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最起码, 日本国内经济人士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2日、美两国 90 年 代前后经济增长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巨大反差,已经引起了 各国经济学家的深切关注有人用泡沫经济来解释 90 年代以后日本 经济的衰退 (三木谷良一,1998) ,但它却无法说明 90 年代、特别是 95 年以 后美国经济持 续、 高速的增长3也 有人把日本的衰退归结为 “亚洲体制” 和 “亚 洲价值” 的 保守,并将此 赋予道德 的含义,创造 出“裙带 资本主义” (crony capitalism )这 一名词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却 一 针见血地指出, “ 如果 这个体制真有弥天 大错 的话,过去 那么长时间它怎么会成 功,今天又怎么会突然 崩溃呢?” (1999) 4本文把日、美经济增长 90 年代前后出现 的巨大反差纳入“工业化向后工业 化过渡”这个背景中进行分析,试图给出一个实证性的解释 不 过,克鲁 格曼本人却由此断定日本的衰退是 “流动性陷阱” 所致, 并认为只要 “制造” 一 次通货膨胀, 甚至仅仅是一次通货膨胀预期就可以使日本经济摆脱困境 (1999), 这种结论未免过于草率。

      二、工 业化向后工业化过 渡时期的经济增长 尽管人们对后工业化的定义和起始时间还存有很大争议, 但人类社会正在跨 入一个与传统的工业文明完全不同的后工业文明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丹尼 尔· 贝尔, 1973; 阿尔温· 托夫勒, 1980; 约翰· 奈斯比特, 1982; Peter Drucker , 1993) 本 文无意 从技 术层面对 后工业 社会的 特征进行 全面描 述,仅 想就工业化 向后工业化过渡时期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作一粗略探索, 以便为本文主 题提供一个分析的框架 1以上数据 1997 年以前引自日 本银行调查统计局编制的《经济统计年报》和日本银行国际局编制的《外 国经济统计年报》 ,1997 年 以后引自新华社的有关报道 2这是我访日期间得到的一个普遍印象 3在此期间,道琼斯指数从 4003.33 (1995 年)上升至目前的 10000 点以上 4国内也有学者从文化和体制层面上寻找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参见《经济学消息报》1999 年 10 月 29 日 第二版纪昀的文章: 《日美国际 竞争力何以此消彼长》 3 1 、消 费需求 的变化 与消 费缺口 当一个国家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时, 首先会经历一个工业文明的鼎盛阶 段。

      在这个阶段, 人们 对传统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在经过一个不断创新和急速增 长后逐步 趋于饱 和,而 人们对新 兴的后 工业文 明的消费 需求尚 需一个 培育过程; 如果后者的扩张无法弥补前者的收缩,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一 个 消 费 增 长 的 缺 口 根据 H·N·沙伊贝尔等人(1976)的统计,战后的 25 年(1945~1970), 美国居民 消费水 平的提 高远远超 过美国 历史上 的任何时 期至 60 年 代末,100 户美国家 庭中 99% 都有 收音机、80%的家 庭拥 有一辆或 多辆小 汽车、 每个家庭至 少拥有一 台彩电 和冰箱 、99%的住 宅装有 空调 设备、92% 的家庭 使用 、86%的 家庭配备了微波炉 如果不考虑出口因素, 传统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除了更新和 自然增长外,基本处于饱和阶段 日本战后至70 年代末, 也经历了一个消费水平急速提升的阶段 其中从50 年代初开 始出 现纺织 品 消费高潮 ,1950 ~1953 年,日 本居 民衣着 类 开支以每年 50%的速度 递增 ;其后 又出现了 购买 家具和 耐 用消费品 的高 潮,1952 ~1953 年, 这两项消费开支分别增长了47.3%和26.1%;至 1954 年, 日本黑白电视机、 电冰 箱和电动洗衣机的产量分别比50 年代初增加了10 倍、7.4 倍和113 倍;60 年代 以后, 日本又出现了家庭现代化消费的新高潮, 此时典型的耐用消费品为彩色电 视机、 空调 器和家 用汽 车,即 所谓 的“3C”( Color Television、Cooler、Car) 时代;至 70 年代末, 日本居民的消费水平除小汽车拥有量略低于美国外,基本 达到了美国60 年代末的水平;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吸尘器、 、 家用轿车、 立体声音响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分别达到91.3%、98.8%、99.3%、88.4%、 95.2%、62.5% 和 45.0% 。

      (李 公绰,1988) 这 些事实 说明, 依靠 国内 消费需 求拉 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宣告结束 2 、投 资规模 的变动 与投 资缺口 由于乘数 — 加速数的交互作用, 投资规模将随消费水平的扩张和收缩呈现 出加速扩 张和收 缩的态 势(萨谬 尔森,1939) 代表工 业文明 的加工 业、制造业 和重化工业, 一般均为资本密集型企业, 而工业社会日趋精细的分工又使它们具 有较长的 产业链 ,因此 消费与投 资互动 所产生 的乘数 — 加 速数效应 十分明显 而与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如电脑、 软件、 信息和生物工程等, 一般均 为知识密集型企业, 资本 / 产量比较低、 且产业链较短 (或由于处在成长初期, 其产业链 还未能 充分拓 展) ,因 此乘数 — 加 速数效应 明显小 于传统 产业在工 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时期, 如果新兴产业的扩展无法在绝对量、 或者由产业链所 带动的相对量 (全部投资增长率) 上弥补传统产业的收缩, 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 个投资增长的缺口 战后美国国内私人投资年均增长率 1951~1960 年为 4.35%,1961~1970 年 为 6.22%,1971~1980 年为 5.27%,1981~1990 年为 4.68%,1991~1995 年为 5.80%。

      55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历年《统计摘要》的有关数据 其中,60 年代的投资高峰、70~80 年代的投资回落, 与美国消费水平4 的状况完全吻合;而 90 年代以后出现的投资回升,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给 出解释 战后日 本国 内私 人 投资年 均增 长率 1951 ~1960 年为 28.72% ,1961~1970 年为 10.28%,1971~1980 年为 12.32%,1981~1990 年为 12.80%,1991~1995 年为 4.66% 63 、经 济增长 轨迹的 转变 与凯恩 斯失 灵 其中,50 年代由于战 后经济恢 复使投资出现 报复性增 长外,70 年代的投资高峰与日本国内消费水平的高峰基本吻合,但 80 年代的 投资增长率 却没有象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回落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们将对推迟 10 年出 现的投资萎缩和经济衰退给出一个实证性的解释 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时期出现的消费缺口和投资缺口, 将使一个社会的经 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以美国为例,1962 ~1972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4% ,而 1972~1982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2.2%, 下降幅度几乎为50%。

      7就日本来说, 7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趋缓, 但经济总量 (实际GDP) 增长的轨迹 仍以60 度左右的斜率向上延伸, 直至90 年代以后, 增长曲线的斜率突然转变为 15 度左右,其变化程度亦相当惊人: 日本 1980~1995 年实际 GDP 增长轨迹 (1980 年 = 10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80 年 85 年 90 年 95 年 资 料来源 : 《外 国经济 统计年 报》1995 年版第 9 页 日本 银行国际 局 平成 8 年 12 月 发行 消费缺口与投资缺口对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 它将导致凯 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 众所周知, 凯 恩斯宏观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