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抗生素药动学ppt课件.ppt

22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89156988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1M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动学基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动学基础1 一、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1. 吸收 吸收过程 药时曲线 AUC 生物利用度 2. 分布 表观分布容积 分布特性(骨、前列腺、脑脊液、胎儿) 3. 消除 血浆半衰期(t 1/2) 肝、肾消除 胆汁二、药动学(二、药动学(PK))-药效学结合模型药效学结合模型 (PD) 提要提要2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分布 iv po周边室组织中央室游 结离 合型 型药物 作 用部 位游离型 肝排泄再 吸 收 生物效应 im,sc 类脂质屏障3 制 剂药物+辅料崩解或解凝聚释放颗粒或粗分散体 药物 溶于体液药物溶液血药浓度透过生物膜溶出相吸收相一、药物吸收一、药物吸收口服固体制剂体内吸收过程示意图口服固体制剂体内吸收过程示意图4 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 吸收完全(80~90%以上)吸收不完全(30~60%)吸收甚少或 不吸收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培氟沙星异烟肼 利福平 SMZ TMP 氯霉素 甲硝唑 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氨苄西林 苯唑西林 头孢克肟 四环素 磷霉素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咪康唑 呋喃妥因 青霉素G等某些青霉素类 大多数头孢菌素类 氨基苷类 多粘菌素类 万古霉素 两性霉素B5 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速度)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速度)口服给药后口服给药后1~2 h,, im给药后给药后0.5~1 h达达Cmax6 根据吸收情况确定抗生素的选用根据吸收情况确定抗生素的选用感染程度感染程度选择药物选择药物轻、中度感染选择口服易吸收的抗菌药,不需肌注、静脉给药危重感染静脉给药,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影响药物吸收肺部感染或上尿路感染不易选用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如诺氟沙星、林可霉素、磷霉素(但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或单纯尿路感染)7 血供丰富的组织分布较高,如肝、肾、肺血供差的组织分布较少,如骨、前列腺等生理屏障影响分布,如脑脊液,胎儿等骨组织感染的药物选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大多数氟喹诺酮类前列腺感染的药物选择: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SMZ、TMP二、药物分布二、药物分布8 VdVd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药药 物物5血管内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10~20细胞外液青霉素G、羧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他定、链霉素、庆大霉素、SMZ、TMP20~30细胞内液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万古霉素30~40全身分布异烟肼、氟胞嘧啶、氯霉素>40与组织结合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乙胺丁醇、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表观分布容积与在体内的分布范围表观分布容积与在体内的分布范围9 脑膜炎症时抗菌药物的脑脊液浓度脑膜炎症时抗菌药物的脑脊液浓度脑脊液/血药物浓度比值>50%者脑脊液/血药物浓度比值5%~>50%,可达治疗水平者脑脊液药物浓度微量,不能达治疗水平者脑脊液药物浓度甚微量或不能测得者氯霉素SD、SMZTMP甲硝唑拉氧头孢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氟康唑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 青霉素 氨苄西林 替卡西林 派拉西林 头孢唑肟 头孢 他啶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呋辛 氨曲南 万古霉素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乙胺丁醇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苄星青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多粘菌素B酮康唑两性霉素B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拉维酸乙胺嘧啶10 抗菌药物胎盘屏障通透性抗菌药物胎盘屏障通透性11 妊娠期抗感染药物的选用妊娠期抗感染药物的选用12 v 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50%者 磺胺药、TMP、异烟肼、甲硝唑、红霉素、克林 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v 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者 阿洛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甲肟、头孢 哌酮、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呋辛、 美洛西林、萘啶酸、呋喃妥因、苯唑西林、青霉素 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13 三、药物消除三、药物消除v半衰期(半衰期(half lifehalf life)) 定义: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意义:表明药物消除快慢 单次用药后,经过3.32t1/2 ,体内药物消除90% 经过6.64t1/2 ,体内药物消除99%制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一般每间隔一个t1/2给 药一次抗生素后效应(PAE)----某些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去除药物后,对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仍可持续一定时间.14 按半衰期对药物分类按半衰期对药物分类消除类型消除类型药药 物物 超快速消除类药物 ( t1/ 2≤ 1 h)青霉素G等大多数青霉素类、头孢噻吩、 头孢克洛、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呋喃妥因快速消除类药物 ( 1h ≤t1/2 ≤ 4h)哌拉西林、头孢唑啉等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红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等多数氟喹诺酮类、磷霉素中速消除类药物( 4h< t1/2 ≤8h)头孢曲松、林克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氧氟沙星、酮康唑慢速消除类药物 ( 8h< t1/2 ≤ 24h)罗红霉素、多西环素、SMZ、TMP. 咪康唑极慢速消除类药物 ( t1/2>24h)阿奇霉素、氟康唑、周效磺胺15 抗菌药物的主要消除途径抗菌药物的主要消除途径途径途径药药 物物肝脏阿奇霉素、林克霉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肾脏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唑肟、胺曲南、亚胺培南、氨基苷类、SMZ、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乙胺丁醇、阿西洛韦、更西洛韦肝、肾头孢哌酮、氯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异烟肼、利福平肾、肝青霉素类、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四环素、多西环素、SMZ、TMP、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硝唑16 抗菌药物的胆汁浓度抗菌药物的胆汁浓度胆汁/血药浓度药 物 >1氨苄西林(1.0~2.0)哌拉西林(10~15) 美洛西林(10) 四环素(5~10) 多西环素(10~20) 红霉素(8~25) 克林霉素(2.5~3.0) 头孢孟多(3~4) 头孢曲松(10) 头孢哌酮(8~12) 利福平(100) 甲硝唑 TMP 环丙杀星 头孢羟氨苄0.5~1青霉素 羧苄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氨曲南 SMZ 万古霉素<0.5苯唑西林 头孢氨苄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氯霉素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呋辛 亚胺培南17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18 v 可选用,维持原量或剂量需适当调整者 包括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多西 环素、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环丙沙星 主要经肾排泄但毒性较低者,如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 SMZ、TMP、氧氟沙星v 尽量避免应用,确需用时应显著减量并TDM 主要经肾排泄且有明显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类v 不宜应用者 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可加重氮质血症 呋喃类、萘啶酸——神经系统毒性肾功能减退者抗菌药物的选用肾功能减退者抗菌药物的选用19 项 目 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皮下及肌内注射吸收程度(%)100100<100起效时间快稍 慢较 慢血药峰浓度(Cmax)与剂量有关与注射速率成正比与剂量有关与滴注速率成正比达峰时间(Tmax)较慢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血药浓度特点波动较大每天常需多次给药波动小恒速滴注可每天1次波动较大每天常需多次给药影响吸收因素——局部组织血液循环PH值等各种注射给药药动学的特点各种注射给药药动学的特点20 抗菌药物的有效组织浓度抗菌药物的有效组织浓度有效组织浓度应大于最小抑菌浓度(MIC),其与血药浓度呈平行关系通常 血药浓度/MIC=2~10评价药效指标 1. Cssmax/MIC 轻、中度感染为4~8 重度感染应>8 2. 强度指数II: II(72)即给药72h超过MIC的AUC 轻、中度感染为100~300 重度感染应>30021 • 感染部位有效药物浓度感染部位有效药物浓度 常规剂量给药——血液、浆膜腔、血供丰富组织,体液 均可达有效浓度; 脑组织、脑脊液、骨组织、前列腺、 痰液等常难达到有效浓度。

      • 根据感染程度不同选择给药途径根据感染程度不同选择给药途径 轻、中度感染——选择口服吸收好的药物; 严重感染——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给药尽量避免局部给药 药物在体腔内一般均可达到有效浓度,不需腔内注射• 妊娠期用药注意妊娠期用药注意 禁用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 尿路感染药物选用尿路感染药物选用 多数药物在尿液浓度很高——选用毒性低、价廉、小剂 量的口服药物抗菌药物体内过程指导临床用药抗菌药物体内过程指导临床用药2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