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ppt
18页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李贽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西汉贾谊《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秦的统一和疆域扩展一、秦的统一和疆域扩展 2 2、开疆拓土、开疆拓土1 1、秦灭六国、秦灭六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秦北击匈奴,收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征服岭南,开凿灵渠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秦长城遗迹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 “东至海暨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 1)皇帝制)皇帝制((2 2)中央:三公九卿制)中央:三公九卿制((3 3)地方:郡县制)地方:郡县制李斯1 1、政治、政治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史记·李斯列传》 秦朝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有人认为: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学习思考】 采用“朝议”的方式,正确的意见得以发表并执行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专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决者是皇帝朝议召集与否,朝议的结果采纳与否,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因此,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有限的2 2、思想:焚书坑儒、思想:焚书坑儒焚书焚书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坑儒坑儒【阅读与思考】 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使秦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 (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建议他们只是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
三、西汉:三、西汉:1 1、中央:汉武帝时设刺史和司隶校尉、中央:汉武帝时设刺史和司隶校尉2 2、地方:汉初、地方:汉初“郡郡”、、“国国”并存,后逐并存,后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汉承秦制汉承秦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