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点.docx
10页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重点梳理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 接 案1.效劳对象来源: 主动求助者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效劳成为效劳对象2.效劳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3. 面谈主要任务:(1) 界定效劳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3) 鼓励并促使效劳对象进入角色(4) 促进和诱导效劳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5)达成初步协议机构和社工者可供给的效劳、对效劳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6)打算工作进程终止效劳、转介其他效劳,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4.面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2)沟通(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状况、效劳对象的特点及力量、效劳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6.资料收集的途径(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询问(3)观看(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5)问卷调查7.接案留意事项(1)打算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自杀/性暴力/虐儿/离家出走那么要越过接案,直接进入危机干预〕 (2)权衡是否有力量处理问题(3) 打算问题的优先次序先易后难,为效劳对象建立信念(4) 保证效劳对象所要求的效劳符合效劳机构的工作范围二. 预 估〔打算介入的策略发生在这一步骤〕1 预估的主要任务(1) 识别效劳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2)识别效劳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效劳对象的实际感受(3) 识别效劳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连续的因素(4) 识别效劳对象及环境的乐观因索即找到乐观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5)打算供给效劳的方式和内辑三. 计 划1 制训打算原那么(1)要有效劳对象的参与(2)敬重效劳对象意愿(3)具体而具体(4)打算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2 介入方法: 个人、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提倡3 介入行动: 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救济安置效劳四. 介 入1 介人类型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2 介入原那么(1) 以人为本,效劳对象自决(2)个别化 (3)考虑效劳对象的进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效劳对象相互依靠(5)瞄准效劳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五. 评 估1 评估的目的(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效劳对象进步状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阅历,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效劳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展社会工作争辩2 评估类型 (1)过程评估(2)结果评估3 评估方法基线测量评估▲定义:在介入开头时对效劳列象的状况进展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八行动效果进展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如一个人一个月发脾气次数为基线〕▲操作程序:建立基线 进展介入期测量 分析和比较5 留意事项(1) 留意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2)调动效劳对象的乐观性(3)评估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留意保密(4)要切合实际需要六. 结 案1 结案阶段主要任务(1) 总结工作 (2)稳固已有转变 (3)解除专业关系 (4)撰写结案记录2 结案的类型(1) 目标实现的结案(2) 服因务对象不愿连续承受效劳而必需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缘由的结案 进展转介(4)社会工作者或效劳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3 效劳对象的负面反响否认、倒退、依靠、埋怨、生气、讨价还价、愁闷4 结案处理方法(1)在结案前与效劳对象回忆整个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2)提前让效劳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预备(3)灾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削减与效劳对象的接触,提示效劳对象学会独立(4)估量一些破坏已有转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效劳对象共享各自的收获,相互鼓舞,面对将来其次章 儿童社会工作1. 儿童界定与治理(0-14 岁)2. 儿童相关本质特征:进展性、根底性、将来性,训练是关键儿童安康进展的根底条件: 适当的身心医疗照看、预防安康效劳的照看3.儿童社会工作功能促进儿童进展促进社会安全与进展3.儿童社会工作效劳保护性效劳:防止儿童被虐、无视,并增加家庭的功能,讲求最小的转变儿童的生存环境补充性效劳:对儿童的根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适用于父母角色不当.严峻损害亲了关系替代性效劳:完全用替代措施转变其生存环境,针对于女陷入格外危急的境地,是最底线的效劳支持性效劳:提高家庭功能,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功能完整但消灭压力4.儿童社区工作介入从直接的物质性建立目标入手从非物质、训练性效劳入手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及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大事入手介入从发动组织社区内综合效劳的力气入手从推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气入手从建立社会相关舆论入手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类型A 问题青年 C 文化叛逆青年:不甘平凡,宠爱标新立异B 正直青年 D 政治偏激青年:好打抱不平,认同实行激进展动追求某些抱负2.青少年工作范围微观:青少年个人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宏观: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法规政策提倡或转变性工作3.青少年社会工作类型进展性青少年效劳 供给文化、体育、消遣场所,使青少年得到学问、身体和精神熏陶设计举办各种活动供给国内外时事信息效劳供给青少年进展中的生理、心理、法律、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学问效劳供给就业治疗性青少年效劳 供给就学或生括补助未被无视、虐待的青少年供给保护效劳为有需要的青少年供给安全保护、收容效劳与安置效劳为在身体、心情、精神方面功能缺失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供给治疗效劳为犯罪及过失青少年供给矫正效劳预防性青少年效劳 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环境提倡有效的青少年效劳和进展政策探究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效劳模式4.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取向敬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 留意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帮助青少年适应社会变化和成长5.青少年社区工作特点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强调参与6.社会工作争辩:试验法、个案争辩法、社会调查法、行动争辩法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1.老年分类低龄老人:60-69 中龄老人:70-79 高龄老人:>80 2.老年工作根本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3.老年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产生问题反移情:由于对老年人抱有的特别感情,使工作者对待老年人时特别不或过度保护价值观问题:认为老年人没有价值自我意识和督导:长时间效劳感到精力和情感透支,觉得工作没有价值4.认知和心情问题抑郁徒:长期哀痛、感到毫无价值痴呆症、谵妄、焦虑症5.老年小组工作留意事项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干预小组动力:消灭“心理上行刑的暴徒” 敬重保密权:小组中的事留在小组中敬重自决权 6.老年人照看模式仓储模式:延长老人的生命园艺模式:满足老人未满足的需求,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力量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1. 妇女的需要与男子同等的社会进展环境和条件是最急迫的需要特别的妇女保护2. 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针对特别困难妇女群体: 失业妇女、单亲母亲、家暴被虐妇女、打工妹针对全体妇女3. 妇女个案工作共同特点帮助妇女理清思路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查找资源4.优势角度每个妇女都有优势不幸大事具有损害性,但也可能是成长的机遇全部的环境都是资源5.妇女小组工作预防性小组:如准母亲小组 治疗性小组:如失独家庭小组支持性小组:如反家暴小组等进展性小组:如丝袜花技巧传授小组6.社会支持网络以志愿者为主的支持网络 (如社区中为独居的老年妇女建立的邻里支持网络) 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7.妇女社会工作原那么为求助妇女保密接纳求助妇女个别化对待求助妇女不批判求助妇女参与自决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1.残疾损 伤:因意外损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构造或功能发生缺陷或特别的状况力量缺失:人体的构造缺陷和助能障碍使人体丧失应具备的力量〔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相对的力量)残 障:由于身体形态和功能缺陷或特别而影响残疾人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状况2.致残的原冈:△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沙眼、乙肝等△养分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其他因素: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等3.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损害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卫生询问、削减可以削减 70% 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二级预防:防止损害后消灭残疾 定期身体检查、把握危急因素、预防合并症可以削减 10%-20%三级预防:实行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残障 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4.康复模式:△世卫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社区效劳模式(民政部门负责) 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福利工厂)△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组织负责)△特别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民政部门、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 5.全面康复内容△医疗康复: 语言疗法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治疗、心理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就业前评价和训练) 心理治疗(松弛疗法、行为疗法、示意疗法、音乐疗法、精神支持疗法、催眠疗法) 文体治疗中医治疗△训练康复: 一般训练(初级到中高等训练)特别训练△职业康复:职业评定/ 职业询问/ 职业培训/ 就业指导△社会康复:维权/ 建立无障碍环境/ 社会参与/ 婚姻家庭工作/ 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1.矫正社会制度是刑罚执行制度,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效劳,矫正社会工作者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2.矫正社会工作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止或刑释期间,供给思想训练、心理、行为订正、信息询问、就业培训、生活照看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效劳使罪犯消退犯罪心理构造,修止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效劳活动3.矫正社会工作的作用针对罪犯:监管 矫正 效劳 本质上就是社会福利效劳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罪犯服刑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进展4. 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5. 矫正对象的主要需要根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维持根本生活的经济收入、低保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疗待遇训练、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效劳需要6. 社区矫止包括缓刑、假释、社会效劳、中途宿舍等各种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的刑罚制度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安置对象狭义:仅指退役军人 广义:退役军人、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等2.优抚对象的特点可利用的资源缺乏: 1 城乡差距拉大,农村优抚对象所能利用的资源不断萎缩2 老龄化社会,优抚对象中老年病等特点日益突出,相应效劳资源缺乏乐观与消极心情并存3.优抚对象需要根本生活保障需要医疗康复需要社会敬重需要 4.安置对象的需要(主要狭义)及特点就业权益的保障 利用帮助的力量相对较强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心情波动较大5.安置优抚社会工作成效个案工作:1 评估其体实际需求 2 帮助疏解压力 3 提高再社会化力量小组工作:1 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网 2 缓解压力社区工作:1 参与社区政策的制定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