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经济思想史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11页填空题:经济思想演化的基本脉络1、 经济思想史前史奴隶制时代经济学 中世纪经济学 重商主义经济学2、 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3、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4、 现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济学三个高峰:1、 第一高峰:亚当斯密 1776年 构建了经济学框架2、 第二高峰: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19世纪70年代构建了微观经济学框架3、 第三高峰:凯恩斯 1936年 构建了宏观经济学框架三本里程碑意义的教材:1、 约翰穆勒1848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2、 马歇尔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3、 萨米尔森1948年的《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批判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系统研究法、专题研究法学习经济思想史的意义:1、 经济思想史是理论创新的源泉2、 经济思想的社会变迁功能3、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三个阶段:1、17世纪到18世纪初2、18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名词解释: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是研究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学科柏拉图的《理想国》: 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差距的扩大,贵族生活腐化、堕落。
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公平价格:商品的出卖者能获得相当于所处等级地位生活条件的价格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它们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 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 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贸易差额论(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为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
当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自己的产业时,必然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利益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无法代劳的绝对成本论:即绝对优势,指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绝对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比较成本论:又称比较优势,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纯产品: 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生产农业生产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产品就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产品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两大矛盾:等价交换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矛盾;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货币数量论:货币价值由生产金银所费劳动决定商品价格与流通中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流通中货币数量成反比稳定货币币值相对成本论:相对成本,又称为成本降低是指为不断降低成本而作出的努力销售论-萨伊定律: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
一种商品总是用另一种商品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出售就是对另一种商品的购买,即:供给会自动产生需求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效用价值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是创造效用把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 ,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简答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2、政治条件: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的发展3、文化条件:文艺复兴的兴起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代表:色诺芬著述: 《经济论》、 《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财富论:财富是指一切有用的东西,即使用价值财富可交换2、农业论:农业是一切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3、分工论:分工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4、货币论:货币是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的统一5、价格与供求论:价格波动受制于供求变化的影响6、收入论: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认为,雅典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柏拉图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柏拉图的经济思想:《理想国》: 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差距的扩大,贵族生活腐化、堕落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
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1、分工与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个人不能自给以满足其欲望,为了解决个人需求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冲突,于是建立城邦,在人们之间实行分工2、财富论:对人有用的事物才是财富财富分三等:精神财富、肉体财富、物质财富3、公有财产论:贫困使人的行为和工艺低劣,财富使人奢华和闲散私有财产产生利己与贪欲之心,引起社会分歧,激化矛盾4、货币与利息论:货币名目论肯定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否定贮藏手段职能利息是罪恶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1分工与国家:国家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差别是自然存在的,分工是符合自然的安排2财富论:财富是实现幸福目的的手段集合财富分为两类:真正的财富(使用价值),积蓄财货的财富3价值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等同性是交换的前提4货币与利息:货币是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贮存手段必须依存于法律利息不符合自然5私有财产论:私有比公有财产更优越--高效、和谐、自我、实践、慈善人口是贫困的根源,贫困是革命和犯罪的根源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瓦罗等人的著作中 克优斯·贾图主要著作:《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 瓦罗主要著作:《论农业》古希腊古罗马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1.极力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力图巩固和发展奴隶主庄园制度,以保证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长。
2.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并从奴隶主立场出发论证了社会分工3.对商品货币经济作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①分析了商品的某些属性,提出商品二重性的思想萌芽②已经注意到市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③他们已经分析了货币的某些职能4.承认小商业存在的必要性,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反对用货币增殖货币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 主要著作:《神学大全》,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1、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阿奎那把商品交换的平等的基础归结为交换双方耗费了相等的劳动/商品的出卖者能获得相当于所处等级地位生活条件的价格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它们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 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货币: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工具,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但又不得不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伪造重量和长度 商业: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一个人从事贱买贵卖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免受道义谴责的:a.一个人用他从商业中获得的适当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帮助穷人b.买进时无转手卖出的意图,并对物品作改进,或因时间地点改变而价格有了变动,或因物品运输担负风险。
2.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驳了关于利息是对时间的支付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a.出借人出借货币蒙受了损失;b.出借人以合伙形式把货币委托给商人和手工业者,担负了丧失本金的风险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财富观念:重商主义者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他们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财富源泉的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强调国家的作用:重商主义者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封建割据的国家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并极力主张国家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并提出巩固和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因此,他们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人才移入本国重商主义者的局限性:1、 不探究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不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 混同了金银和货币,把金银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3、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反反映了当时西欧追求金银的狂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积累货币资本的渴望结论:重商主义者将他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得出他们的结论这是最早的探索,但其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不科学的早期重商主义一.时间: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 二.特点: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使货币增加尽量不买少买,累积货币,使国家致富对外贸易尚未展开它们代言人极力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国家采取各种严格措施,加强对外贸易的管制,防止货币流向国外 代表人物:1、约翰·海尔斯、斯塔福德、安德·孟克莱田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一.时间: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 二.特点: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
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抵制国外的竞争对手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提出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鼓励有熟练手艺技巧的工人移入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著作: 《贸易论》主要观点:1、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2、发展对外贸易是他的重要主张对外贸易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3、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认为这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和输出商品换回货币是一样有利的4、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他不要求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出超,而是要求国家每年出口的商品总值要大于进口商品的总值,实现出超5、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