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心理学重点.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9356747
  • 上传时间:2018-05-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三章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研究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882 年 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学》 )一、婴儿期 0-3 岁,新生儿期 0-1 个月 P2101、 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第一类有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 第二类无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抓握、行走、游泳、围抱、巴宾斯基反射)4-6 个月自行消退2、 婴儿感知觉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约 6 个月就具有深度知觉3、 婴儿的记忆发展:发生时间胎儿末期12 个月前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 个月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4、 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发展1.5-2.5 岁是掌握母语的关键期,3 岁末基本掌握5、 婴儿的气质类型:巴斯将其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托马斯和切斯将其分为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和发展缓慢型6、 婴儿情绪发展: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7、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生来就会)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够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 。

      8、 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与生俱来) 、应答性的哭(不适宜的内外环境刺激引起) 、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如打针与痛和白大褂联系) 9、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安斯沃斯将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10、婴儿自我发展:8 个月前没自我意识,1 岁后主体我,2 岁后客体我(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 二、幼儿期指 3-6、7 岁 P2271、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婴儿期以机能游戏、幼儿期以象征游戏(假装游戏) 、童年期以规则游戏其社会性发展分: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或旁观) 、平行游戏(无交流) 、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2、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P229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3、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P229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级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4、幼儿的记忆策略:5 岁以前难运用,5-8、9 岁经指导可运用,10 岁后主动运用。

      5、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 P2306、幼儿思维的发展 P230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A、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和动态性) ;B、逻辑思维开始萌芽7、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P239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健期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8、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P2401)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2)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3)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1、父母的教育方式;2、同伴关系因素9、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P241认同的对象具有地位高、权威、能力强、聪明、健壮或漂亮幼儿对父母、老师(强烈认同) 、喜欢的叔叔阿姨或年龄相差别较大的哥哥姐姐产生认同感10、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幼儿期,年龄主要是 3-4 岁 P2412特点: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三、童年期指 6、7 岁到 12、13 岁,属小学阶段1、童年期的学习 P243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3)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4)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2、主要记忆策略有: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联想、谐音、拆分、重组)3、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P245基本特征: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转折年龄在 9-10 岁思维形式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分为: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三个阶段2)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3)新的思维结构形成:A、掌握守恒:数概念和长度守恒在 6-8 岁,液体和物质守恒 7-9 岁,面积、重量守恒 8、9-10 岁 ,容积守恒要在 11-12 岁才能掌握B、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即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4、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P252根据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四、青春发育期 11-12 岁至 15-16 岁 P2561、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2、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P258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3、少年期记忆的发展:P2591)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少年期的短时记忆达到个体一生的最高峰) 2)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4、少年期思维的发展 P2591)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A、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B、已具有假设演义推理能力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P260A、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高二年级后,基本达完善水平B、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认识上,排中律的成绩低于同一律和矛盾律5、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P2616、少年期情绪的变化 P262 1)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动态发展趋势:青春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青春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2)情绪变化的特点:A、烦恼增多: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为在同伴集体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而烦恼;为与3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情感疏离而烦恼。

      B、孤独感、压抑感增强7、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1)独特自我:一种个人的虚构,是一种以个人的意愿作为独立推理体系的模式2)假想观众: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观众8、第二逆反期 P2631)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A、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B、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C、观念上的碰撞2)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3)反抗的形式有两个方面:A、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B、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4)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①年龄时段:第一逆反期在 2~4 岁期间,多在 3 岁左右;第二逆反期在 10~11 岁至 15~16 岁②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A、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B、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反抗期儿童具有“长大感” ,第二反抗期的儿童具有“成人感”③两个逆反期的不同点:A、第一逆反期: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要求超出能力范围) B、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等内在需求9、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1)网络成瘾 原因(网游本身、青小年本身特点及人格特征、家庭环境不良及学校压力过大) 。

      2)青春期分裂症3)自杀倾向五、青年期指 17-18 岁至 35 岁.1、青年期一般特征:P2701)生理、心理发展达成熟2)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3)生活空间扩大4)开始恋爱结婚2、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三个阶 P2711)二元论阶段: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灰区)2)相对阶段:能对知识和真理相对性的认知.并通过比较审视不同,找出有效理论.3)约定性阶段:能从不同观点立场调整认识,把握本质规律、意识运动变化性质,进入辨证逻辑思维阶段3、青年期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P271 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初一开始掌握,初三迅速发展(重要转折期) ,高中已趋于优势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A、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B、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C、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4、青年期自我概念的发展 P272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1)自我概念的特点:4A、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B、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C、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根据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 。

      2)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A、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B、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C、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5、确立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P273(一) 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1) 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观察者、分析评价者、认同者)和客体我(被观察者 )2) 通过自我接纳(积极肯定心理倾向)和自我排斥(消极否定心理倾向)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3) 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主客体我矛盾冲突引发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冲突,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或社会角色混乱,并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4) 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马西亚):同一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 同一性混乱(扩散)二)同一性征候群(小此木启吾归为六个方面)1)同一性意识过剩2)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3)与他人距离失调4)时间前景的扩散5)勤奋感的扩散6)否定的同一性选择(三)延缓偿付期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如大学期间六、中年期指 35 岁至 60 岁1、女性更年期 50 岁左右又称第二青春期,多数在 45-55 岁,一般延续 8-12 年。

      2、中年期思维特点 P2811)表现出成年人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2)思维活动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3、中年期智力发展:P282液态智力开始下降、衰退,而晶态智力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上升4、中年期人格特征 P2831)人格结构的稳定性,有两重基本含义: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2)人格的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即出现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这种男女同化的人格被认为完美人格七、老年期:60 岁至衰亡1、老年期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P2861)视觉减退:视觉敏税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所需时间延长2)听觉减退:听觉敏税度(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明显,50-60 岁是听力减退的转折期2、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P2871)年龄趋势:70 岁是记忆衰退的关键期2)特点:机械记忆、再认和回忆能力减退识记和回忆人的姓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烦恼3)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54)记忆减退的解释理论: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3、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P2901、不安全感2、孤独感3、适应性差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5、回忆往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