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2页.docx
2页1 )地质构造湖南位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复式沉降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的南段,南岭纬向构造带之中段以北总的看来,湖南发育的构造体系较多,有东西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各种扭动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体系以及体系归属不明的其它构造其展布轮廓是:湘南属南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中段北部,湘中、湘北有3条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横贯全省;大体以石门—安化—武冈一线为界,东西两边分别为新华夏系构造第二沉降带和第二隆起带,华夏系构造隐显其间;南部和中部发育有南北向构造带及弧顶朝西的山字型构造同时,中间还发育有各类型的旋卷构造这些组成了全省的主要构造骨架,它们相互联合又互相制约,彼此联合、复合、迁就、利用,互存于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中就构造形态来看,全省大致可分为两个差异明显地区,湘西北以宽缓舒展的褶皱为主,断裂较次;湘中南多为箱形紧密裙皱,且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2 )新构造运动自第三纪末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湖南普遍存在,迹象明显主要体现为第四纪沉积建造的发育,断裂、隆起、拗陷等构造形态和山地、平原多级剥夷面和河流阶地地貌的发育,以及高程变化,现代文物、古迹殁入地下,大量温泉沿断裂带出露等湖南新构造运动基本分为间歇性不均衡升降运动和断裂运动两大类。
① 升降运动从目前地貌形态反映出省区东、西、南三面为山地环绕,它们是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强烈上升的结果这些山地地区中发育了多级夷平面,沿河发育多级阶地,显示地壳间歇性上升;北部洞庭湖地区强烈下降,形成了广阔的第四纪巨厚的堆积平原区第四纪以来,本区的升降幅度,按周缘阶地标高与第四系沉积厚度估算,可达430m以上因此,自第四纪以来,湖南地壳升降是较强烈的,总的格局是西升东降、南升北降同时,大面积的缓慢抬升和沉降尤为显著,是湖南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并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间歇性升降运动形式可分为拱形隆起、掀斜运动及拗陷与断陷,显现于省区各地②断裂运动新构造断裂活动分两种,即第四纪成生的新断裂和挽近期仍继续活动的老断裂这两种断裂在全省各地皆普遍可见这些活动性断裂大部分属新华夏系构造成分,部分为华夏系构造部分,少量为东西向构造成分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它们都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