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第3节血管生理.ppt
35页第三节 血管生理Physiology of vessel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 1.弹性贮器血管 Windkessel vessel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2.分配血管 Distributive vessel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 3.阻力血管 Resistance vessel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Post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4.4.交换血管交换血管 exchange vesselexchange vessel指指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true capillary 5.5.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Capacitance vesselCapacitance vessel即即静脉血管静脉血管 veinvein 6. 6. 短路血管短路血管 Shunt vesselShunt vessel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 blood flow: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
以ml/min or L/min表示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又称线速度,血液中一个质点移 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 容积速度线速度主A中流速最快18 -22 cm/s;Cap总 截面积最大,流速 最慢0.03~0.07 cm/s1.泊肃叶定律 Poiseuille’s low单位时间内,液体流量(Q)与管道两 端压力差(P1-P2)和半径(r4)成正比, 与管长(L)成反比该定律适用于层 流情况)K为常数,与液体粘滞度有关; η为液体粘滞度; r 4(p1-p2) πr4(p1-p2) Q= K = L 8ηL2.血流方式 ①层流 laminar flow:液体中各质点 流动方向均与血管长轴平行一致层流 情况 下各 层血 液的 流速②湍流 turbulent flow血流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液体中各质点 流动方向不一致此时, Q与血管两端压 力差平方根成正比产生涡流条件:Reynolds经验公式VDρ (V血液平均流速,cm/s)Re= (D管腔直径,cm)η (ρ血液密度,g/cm3)(η血液粘滞度,dyn•s/cm2,泊)Re>2000 发生湍流(二)血流阻力 blood flow resistanceP1- P2 8ηL Q= R = R πr4 η为血液粘滞度 blood viscosity与血液粘滞度相关的因素: ①红细胞比容 ②血流切率 ③血管口径 ④温度 相邻两层血 液流速差与 液层厚度的 比值(下图抛 物线斜率 b/a)与ηL成正比 与r4成反比层流情况下各层血液的流速ab轴流 Axial flow1.匀质液体粘滞度不随切率变化而改变,称牛顿液 2.非匀质液体粘滞度随切率减小而增大,称非牛顿液 3. b/a高,轴流明显,粘滞度低 4.b/a低, RBC向中轴集中趋势被碰撞抵消,粘滞度高RBC 向中轴 集中(三)血压 blood pressure(BP)1.定义: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单位:Pa(牛顿/米2,N/m2); mmHg1mmHg =133Pa =0.133kPa 2.BP的形成:(1)(1)前提:血管内血液充盈—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血液停止流动时,测得的循环系统内的平均压力。
高低取决于血量与 循环系统容量间的相对关系正常约为7mmHg , 0.93kPa(2)动力:心室射血—射血能量(3)外周阻力:阻力大动能:推动血液流动势能:对管壁侧压力 (压强能)阻力前BP↑阻力后BP↓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强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②血流的动力③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动脉壁顺应性(compliance)C=△V/△P收缩期-心室肌的收缩力 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力 (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血压)2.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1)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100~120mmHg 13.3~16.0kPa2)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60~80mmHg 8~10.6kPa3)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约100mmHg 5)表示法:110/70mmHg6)体循环各部分血压:克服阻力,消 耗能量有落差:如主动脉平均压100mmHg 直径 3mm的动脉95mmHg 微动脉始端85mmHg 毛细血管始端 30mmHg 落差 最大3.影响Arterial pressure的因素① 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血流速快→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②心率 heart rate 心率快,舒张期短→流出少,心舒末期 大A内存血↑→舒张压↑(收缩压虽也↑,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③ 外周阻力 peripheral resistance 外周阻力↑→向外周流速变慢→舒张末期动脉内存血多→舒张压↑→脉压↓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④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弹性贮器作用):A硬化,顺应性小→脉压↑ 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维持一定的脉压 ⑤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二者相适应,产生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维持正常血压 (二)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 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生的波动在体表可扪及,如桡动脉脉搏脉搏图波形呈现有上升支和下降支切迹为降中峡(dicrotic notch),发生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 管壁顺应性越大,脉搏传播速度越慢: 主A=3~5m/s;较大A=7~10m/s;小A=15~35m/s降中峡降中波 心 室 快 速 射 血异常波形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Venous pressure and Venous return(一)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值4-12 cmH2O (0.4~1.2kPa)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是观察心血管功能状态 , 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外周静脉压Pet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1.血液受重力影响产生 一定的静水压;2.各部分血管静水压的 高低,取决于血管所处的 位置与右心房水平之间 的垂直距离;3.右房水平以下血管每 下降1cm,静水压增高 0.77mmHg;以上血管 则重力作用使血压相应 降低(三)静脉血流 Venous blood flow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仅占体循环总阻力15%,为毛细血管后阻力 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节来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间接影响循环血量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② 心肌收缩力③ 体位④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⑤ 呼吸运动 五、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1.微循环的组成:①微动脉 arteriole②后微动脉 metarteriole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precapillary sphincter ④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 ⑤通血毛细血管或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⑥动-静脉吻合支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⑦微静脉 venule捷通血毛 细血管...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功能:物质交换特点:轮流开放 (2)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功能:部分血迅速回心,维持循 环血量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快。
3)动-静脉短路功能:调节体温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感染或中毒性休克(shock)时,大量开放,可缩短循环途径,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迅速回心但可加重组织乏氧 (二)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Hemodynamics真毛细血管关闭→ 代谢产物堆积、Po2↓→ 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舒张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代谢产物被清除 ← 真毛细血管开放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谢 水平相适应 (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1.扩散 diffusion2.滤过和重吸收 filtration and reabsorption 3.吞饮 pinocytosis六、组织液的生成forma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一)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Kf[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 )]-[血浆胶体渗透压(πP)+组织液静水压(Pif)]其中Kf为滤过系数,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A端EFP=(30+15)-(25+10)=10mmHg(滤过) V端EFP=(12+15)-(25+10)=-8mmHg(重吸收)(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Cap压↑(如静脉回流受阻)→组织液↑→水肿2.血浆胶体渗透压胶渗压↓(如肝功受损低蛋白)→组织液↑→水肿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如淋巴管炎)→组织液积聚→水肿4.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如过敏)→组织液↑→水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