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探究案例溶解.doc
5页案例 ~了解學生的想法98.3.9教學者:陳金香一、 班級介紹該班學生剛升上三年級,首次接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對自然都表達高度興趣,然而在上課表現上,男女生有明顯差異女生多數安靜的聽,僅有一、二位學生提出問題,而男生則會發問或回答問題的人數明顯增加此外,關於討論後的概念整理,男生也較能歸納和統整,女生卻多數處於接受知識的狀態在問題討論方面,因受限時間因素,老師自覺不管哪一個科目,教學時間明顯緊湊,除了教學節數不足之外,常常被一些學校額外活動壓縮和占據,有時也會用來處理學生常規,因此,避免教學進度落後,多數科目仍採取師生間問答方式進行,甚少讓學生討論、統整、發表的機會因此,當進行探究教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時,有的學生會不清楚老師在問什麼?不知道怎麼整理同學討論的結果?不敢上台發表,甚至會和小組成員爭吵,該由誰上台,或是拒絕和同學討論然而,在各組發表,也有數組表現不錯,仔細觀看他們討論過程,組員間會有一人(因老師沒有分組,僅就位置前後 4 人討論,也未訂組長 )擔任主導位置,其他人也願意聽從他的意見或是配合他的指令討論,則上台發表的品質較佳若是組員間有人不合作,沒有人願意或能夠將討論結果跟大家分享,則會將很多時間耗在那邊,最終會勉強有一人出來發表,但多數以應付了事,雖然勉強算教學結束,但是效果不佳。
二、單元名稱:溶解三、單元內容架構1. 利用五官辨識物質的性質,並知道水能溶解物質2. 知道溶解的概念3. 知道加速溶解的方法4.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量不同5.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四、教學目標:五、教學時間:六、教學情境內容描述經過會議上討論,老師認為我們的設計,或許受到教科書編排的影響,仍從概念來看學生的學習,但是有關溶解的學習,學生想探討的問題可能會同時出現,而不會是按照順序出現經老師這樣一點,發現之前所想的,似乎真的如老師所說,受到教科書的限制可是,又該如何進行探究教學呢?因不是很清楚學生會想到什麼 ,很難下筆寫出來 只大概抓到一個重點 ,讓學生有機會說 ,然後,順著學生所說的,挑他們有興趣的部分,先做教學,若學生沒說的,教學完後再補充吧 !第一節 ~引起動機假設學生完全沒有「溶解」的名詞概念,所以並不打算直接將「溶解」的名詞給學生,而是先讓他們了解「溶解的現象」 於是在一開始教學,就布置一個生活中「沖咖啡加奶精」的情境,讓學生說說看,生活中,有什麼會像沖泡咖啡加奶精一樣,我們會在水裡加入什麼東西呢?學生提到在湯裡加鹽,在水裡加沙子,加味精,小蘇打,但也或許奶精的話題太敏感,竟有一位較調皮的學生提到三聚氰胺的問題,引起其他同學紛紛討論,但因三聚氰胺跟教學無關,故將之省略不管。
為了想知道同學們想探討什麼,於是我繼而問同學,關於在水裡加鹽這件事,有什麼是他們好奇想要知道的?可維提到想知道 「鹽加到水裡,水是不是會變白色?」, 安秀也提到想知道 「鹽究竟要加多少,才不會繼續溶化?」 (注意:他用的是溶化,此時,我並沒有更正他的說法,其他同學也繼續相同用詞 ),愷恩也提到「一定要攪拌或加熱,才會溶化嗎?」⋯為了確認他們不是為問而問,也讓其他學生了解,必須是有想法、經過思考來問問題,接著我請同學說說看,他們這樣問背後的理由,例如可維認為,鹽是白色的,白色的鹽加入水裡,水是否會變成白色?我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再請學生想想看,黑板上的問題,他們最想知道哪一個問題,他們會想怎麼做? (不過教學後覺得這一段是多餘的,因為學生聽不太懂我的問題,多數在紙上是寫答案 ) 學生的答案:#鹽加在水中,是不是會變成白色?(拿鹽加到熱水中,攪拌一下,看水中有沒有變化有可能,因為白色的顏料加入水裡,水就會變白不會,因為鹽和砂糖本身就是透明的)#鹽加入水裡,會變成什麼?( 1.鹽消失了 2.鹽沉到底部 3.水底部會有小泡泡, 4.鹽跑到水裡的隙縫裡鹽加滿杯子,會不會全部溶解?(先把鹽加滿杯子,再把水加入;不會,因為鹽加太多。
不可能,因為鹽太多,不能加水;除非用少少的鹽才有可能,可能少少的鹽一下子就溶解了,如果一杯鹽有一點太多了 )#鹽加入茶或咖啡,會溶解嗎?(把鹽加入茶或咖啡,攪拌一下)#要加入多少鹽,才不會讓鹽完全溶解?(加入第一匙,⋯, 100匙,成功 ! )#為什麼鹽加熱後,會變不見?為什麼鹽不能浮在水面上?(把鹽放入杯子內,加熱水後再攪拌,觀察鹽會不會變不見?會不會浮在水面上?)第二節 ~溶解的概念觀察鹽在水中溶解的現象,請同學說說看,他們看到什麼現象?我的問題其實不是很不明確,再加上我是順著同學的問題:鹽加入水裡,會變成白色嗎?而我的引導詞是 「既然同學提出水會不會變成白色,那麼我們把鹽加入水裡,再來觀察水有什麼變化?」 學生除了說出我想要他們觀察的鹽的變化外,更多數的同學一直強調「水有一點變白色的 ;有氣泡;鹽剛放下去變白色 ,漸漸才變透明⋯」的答案,雖然我沒有否定他們,但是我卻在同學出現「鹽不見了,水變透明了」的答案後,強調我想要的結果 (應該問,鹽有沒麼變化? )接著,直接告訴,鹽在水裡不見的現象,叫做溶解,也順便澄清溶解和溶化是不同的概念因為有同學問,一定要攪拌才能溶解嗎?所以加問,剛剛有攪拌的,以及沒有攪拌的,讓同學知道,沒有攪拌也會溶解,可是為什麼多數的學童都會加以攪拌呢?麒軒說了,攪拌會使溶解變快,還有什麼方法會使溶解變快呢?攪拌、加熱、變細,下一次上課,從此次開始。
第三節 ~引導實驗設計老師:上次,老師把鹽加入水中,結果發現鹽在水中,消失不見了,還有一些會沉澱在杯子底部(同學說) ,這種現象叫做溶解板書)師:之前同學提到問題,有哪些沒有做的?安秀:要加入多少鹽,鹽才不會完全溶解?一定要加熱或是攪拌,鹽才會溶解?有什麼方法,會使鹽溶解的速度變快? (板書 )師:有什麼方法,會使鹽溶解的速度變快?麒軒:攪拌、加熱品寬:把鹽磨細一點應該加問他會這樣問的理由是什麼? )師:今天我們先來做加熱,會不會使鹽溶解得比較快?那我們要怎麼做?生:拿一杯熱水,在水中加入鹽師:可是要比較,熱水要跟誰比較?生:拿二杯水,一杯裝熱水,一杯裝冷水師:一杯裝熱水,一杯裝冷水,所以二杯有什麼不一樣?生:溫度師:那有什麼一樣?生:水量、鹽量、杯子大小、都要攪拌或都不攪拌、攪拌的速度、同時加入水中師:怎麼看出溶解得比較快?生:同時把鹽加入水中,鹽先不見的,就表示那一杯溶解得比較快師介紹水量的單位和量法,各組出來拿取器材,並開始做實驗)第四節 ~發表請各組說說看,實驗後的結果師:如果我們要實驗,攪拌會使鹽溶解得比較快,我們要怎麼做?二杯什麼要不一樣?生:一杯有攪拌,一杯不攪拌師:那有什麼一樣?生:水量、鹽量、杯子大小、同時加入水中,還有水的溫度。
師:如果我們要實驗,磨細的鹽會溶解得比較快,我們要怎麼做?二杯什麼要不一樣?生:一杯粗鹽,一杯細鹽師:那有什麼一樣?生:水量、鹽量、杯子大小、都要攪拌或都不攪拌、攪拌的速度、同時加入水中,還有水的溫度師:各組選擇你想做的實驗,你要做粗細或攪拌都可以各組實驗 )師:各組已經做完實驗,請各組討論,你們做的是什麼實驗?你怎麼做?結果怎樣?(各組討論後發表)各組大概都能說出實驗做法和結果,能說出經過攪拌的,和較細的鹽,都能使鹽溶解得比較快,無法明確說出的,其他組員也會協助,幫助發表的人說明只有一組,根據他們的說法 ,他們要做的是熱水和冷水 ,都選擇粗鹽,都有攪拌,他們的結果是沒有差別,但是其他組有意見,他們認為應該熱水溶解得比較快當這組發表時,有同學認為有問題,但是卻無法明確說出問題在哪裡這一組的問題,在於沒有掌握操作變因,因為之前以冷水熱水為例,全班都做試驗冷水或熱水,哪一種的鹽溶解得比較快,但是分組選擇粗鹽細鹽或攪拌不攪拌,這一組還是選擇冷水熱水,但是選擇的是粗鹽可是因為時間因素,只能草草結束,下一節應該先澄清煒鑫這一組的方法 )七、討論議題你認為這段教學,能引出學生想要探究的問題嗎?這段教學,能真正了解學生對溶解概念的想法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來了解學生對「溶解」概念的想法?針對三年級的學生,你會怎麼引導,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八、教學者反思九、研究者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