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及其新发展.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06892974
  • 上传时间:2023-10-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8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及其新发展李新德(温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15)摘要 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比较文学在法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以 来,人们常常将实证主义和影响研究等同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研究自 20 世 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法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伊维•谢弗雷 尔的《比较文学》1989年法文版的问世以及1995英语版的出版,还有阿兰•布 瓦耶的《文学的疆域》 1999 年的出版,很具代表意义法国比较学者在兼容并 蓄取他者之所长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固守自己的传统除在形象学领域所取得的 成就外,法国学者在翻译文学、神话研究、副文学、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以及比较诗学等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关键词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形象学;副文学French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its New AchievementsLI Xin-d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Wenzhou Norm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325015)Abstract As a methodological disciplin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been evolving over a century in France. Nevertheless , many scholars still identify positivism &influence approaches with French school's methodology. As a matter of fact, since 1 970-80s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made a rapid progress in France; particularly, the publication of Yves Chevrel'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day: Methods & Perspectives (1989, 1995) and Alain-Michel Boyer's Frontieres du Litteraire (1999)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rench comparatists learn from others with open-mindedness , and hold their good tradition at the same time. Apart from the achievements in imagology, they have made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ed text, literary myths, paraliterature, comparatist poetics, etcduring last two decades.Key word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rench school; influence approaches; imagology; paraliterature引言比较文学最早诞生在法国。

      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在法国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实证主义和影响研究等同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 研究综观我国学者近年来编写的教材和论文,在论及法国比较文学时,动辄就 是过时或武断的评述:“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是影响研究” [1](P36);甚至有学者 据此推论出“美国学派的研究方法是平行研究”、“中国学派的研究方法是„„” [①]事实上,自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法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尤其是伊维•谢弗雷尔的《比较文学》1989年法文版的问世以及1995英语版的 出版,还有阿兰•布瓦耶的《文学的疆域》(Frontieres du Litteraire) 1999年的出 版,很具代表意义而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国内学者在论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和 法国学者时,竟只字未提这两本书;对法国比较文学的最近发展,缺少全面客观 的论述本文在考察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定义 和认识的基础上,论述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的比较文学,在历经数次来自外部 和内部的危机和挑战后,法国学者是怎样兼容并蓄、固守自己的传统,“从自身 内部去觅生”;另一方面又如何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迎接挑战,进一步推动比较文 学这门开放性学科的持久发展的。

      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作者沿袭学界对法国比较文学的若干阶段的划分 [②],个别地方作了调整;着重从法国比较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定义角度切入,力 图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作以较客观的评述一、早期比较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对早期比较文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法国学者斐拉莱特•夏尔在考察了欧洲 文学间的影响与接受及他们间的事实联系后认为,文学研究应当探索“每个作家 所受到文明社会的影响及他对文明社会所做的贡献,„„观察他主动和被动的、 受制的影响和相互的影响;他对过去的继承和对未来的开拓” [2](P36)等一句 话,在他看来,法国是近代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中心和枢纽;斐拉莱特•夏尔更关 心的是“精神的历史,而不是文学的历史” [3](P168)勃吕纳狄尔则将世界文学等同于比较文学,将欧洲文学看成是“比较文学的 一个分支”,比较文学研究“仅仅和可比较的文学相联系”;他认为欧洲的五大文 学(意大利文学、西班牙文学、法国文学、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 ) 各自的情形、 发展进化 路线以 及与比较文学基本目标相一致的这种研究是我们要知晓的 [2](P157, 168);文学间真正的相互影响只能发生在单一的文化(欧洲文化)背 景内。

      1897 年,法国里昂大学正式聘任勃吕纳狄尔的学生泰克斯特为第一位比较 文学教授;在他的专论《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1895)上,他“第一个 渊博而广阔地,研究国际文学史的一个大问题”,泰克斯特“可以当之无愧地被 视为法国第一个比较文学专家” [4](P31)在法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学者们已经较自觉地意识到,比较文学 是“一种新的科学,她涉及了民俗学、神话艺术、比较神话学等领域,对人类思 想史极有兴趣它超越了文学研究的本体” [3](P173)早期比较学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学识渊博,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广 泛的比较,但对具体的事实和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发生接触的细节却不甚关心 而且,他们缺乏必要的方法,不能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时代“早产儿”的比 较文学,法国学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欧洲中心主义在早期比较学者的论述中有所 体现洛里哀在《比较文学史》(1903)结尾部分错误地认为,“各民族接触越密的 结果,向来各个所具的特性必将渐归消灭”,随着世界主义的扩大,而民族间的 差别将被铲除⑸(P352)洛里哀所说的世界主义,无疑是基于欧洲中心的世界主 义另一方面早期比较学者认识到比较文学研究中比较方法的重要性,但并没有 形成系统的方法论;正如后来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所诘难的那样:比较方法“只是 一种研究的方法,无助于划定一种研究领域的界限”,不仅普通方便,而且也是 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不能作为这门学科独有的基石。

      他认为,外在的 历史渊源研究,尽可归入全面的文学史研究中去,文学间的相类研究没有什么价 值,“没有什么研究比这种研究更乏味的了” [2]( P219, 220)因此,他的结论 是: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二、“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上的法国学派应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 广义的是指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法国的比较学者; 狭义的“法国学派”(这里加引号)这一称谓是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50〜 60 年代的国际比较文学危机之争中“赠与”的作为一个特定时代标签的“法 国学派”,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鼎盛于 30〜50 年代,终结于 60 年代之际法国学派”的形成则和巴尔登斯贝格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于 1900 年就成 了里昂的比较文学讲座的教席,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 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他的《歌德在法国》 (1904)、《巴尔扎克所受的外 来影响》(1927)等都反映了他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由于他著述的影响力和对 比较文学工作的大力促进,不愧是“法国学派”的第一位有影响的学者也正是 巴尔登斯贝格与阿扎尔,又共同创办了第一份法国的《比较文学评论》(Revue de Litterature Comparee)杂志(1921)。

      这样,比较文学在法国大学已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并形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次高峰巴尔登斯贝格在“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一文中,详尽地考证了“比较文 学”名称的由来以及比较方法的演变,指出比较文学“促使了古典主义之后的教 条主义的解体”,并有助于民族观点的确立,为“文学的民族主义”形成作出贡 献,希望比较文学不陷入“最危险的空想”,希望它有助于“将有教养的人类的 情感和倾向再次趋向一致”;巴尔登斯贝格虽然没有试图对比较文学做出任何定 义,但也同意了这么一条暗示性的概念定义:对于没有包含“事实联系”并可“作 为可靠依据”的比较,他是不予刊用的⑹(P31-48)事实上,他是对勃吕纳狄尔 等人只关注逻辑思维而忽视事实考察的批判梵•第根曾评论道:“巴尔登斯贝格的研究结果表现出比较文学从此之后是 可以依从文学史的最严格的要求了” [4](P37)而学派理论建构的中坚人物是梵•第根,他是全面阐述比较文学“法国学派” 观点的第一人他的《比较文学论》 (1931)一书是“法国学派”理论与方法的 最权威的总结,并已成为代表法国学派的经典针对当年克罗齐攻击比较法的论 点,梵•第根反驳道:“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了一个 科学的涵义的。

      而那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的两种或多种书籍场面主题或文 章等所有的同点和异点的考察,只是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一种假借,以 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品的必然出发 点而已 [4](P17)在他的《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梵•第根用了一半还多的篇 幅来构建比较文学方法论体系梵•第根认为,“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在两个因子间的二元 的关系;这些因子或是作品,或是作家,或是作品或人的集团⑷(P174)这里, 梵•第根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两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 的目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这也就是后来人们 所说的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巴尔登斯贝格和梵•第根之后,为法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J-M •卡雷和他的学生基亚而基亚的《比较文学》(1951)则是梵•第根《比较 文学论》的延续与扩展,使“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理论更为完善与统一他们对 法国学派体系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卡雷在给自己的学生基亚的《比较文学》 (1951)所写的“初版序言”中指出: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比较文学是研究在属于一种以上文学背景下的 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作家的生平之间所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 际联系”; “比较文学主要不是评定作品的原有价值,而是侧重于每个民族、每 个作家所借鉴的那种发展演变。

      [6](P42-43)从梵•第根、卡雷等人的论述中不 难看出,这个时候的“法国学派”要摒“比较”于比较文学之外,一门心思去 找文学间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经过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等“法国 学派”的努力已经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