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物流02.doc
3页物流史初探物流史初探作者:作者: 来源:来源: 时间:时间:2007-4-18 11:30:50 访问次数:访问次数: 902物流史初探孙亮 谭德荣 1, 1.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2.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摘要:针对国内在物流研究中存在的对于物流的社会价值认识不清晰的问题,论文中结合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物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世界历史资料的分析,指出了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得出了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文化传播、保险业、金融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结论与此同时,论文指出了在关注物流本身发展的同时,应更多关注物流发展对文化和其他相关行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物流;经济;历史;社会价值The elementary research on history of logisticsSun Liang Tan de-rong 1.Shan 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2.Wu 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center Keywords:logistics;economics;history;value of society物流业目前正在中国飞速发展,很多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了大量的物流研究工作,但对于物流史的研究以及在物流史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物流业的发展的社会价值,目前还没有形成清晰和明确的结论。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大量查阅有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典型的古代中国历史和近代中国历史的事例,对物流史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说明中国历史上的物流的特点并结合世界历史上的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物流业的发展对保险业和金融业产生过程的促进作用,希望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讨论有益于未来的思考1.中国历史上的物流1.1《礼中国古代的国家仓储的主要形式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仓储的重要作用,能够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记•王制》中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我国古代的国家仓储形式主要有常平仓、义仓、广惠仓制等公元前 54 年汉宣帝“令边群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汆,以利农;谷贵时,减其价而祟名曰常平仓,明便之义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北齐,盛行于隋唐公元 585 年,隋文帝劝令民间每年秋天由每户出粟一石以下,根据贫富分等储之里巷,以备荒年,名曰义仓广惠仓制度是以赡养社会老幼贫病为目的的仓储制度中国人民在古代已经意识到了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更重要的是承担了社会救济和保障的功能1.2 中国古代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关于物流标准化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 《礼记•中庸》中的记载:“书同文,车同轨”,可见在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标准化对于贸易活动和信息传递的影响。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用“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统一了六国的货币、文字、度量衡,甚至规定了造车、制造兵器、采矿、耕种的标准,从而使中国的各个民族进一步的融合,对当时的经贸活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车同轨”、“书同文”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举措,但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比如,铁路的宽轨,就不能跟国际的标准轨“接轨”,得换轮子;集装箱运输,尺寸大小也要按一定的标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让货物顺利到达目的地,则必须不断更换运载工具,造成运输成本的上升由此可见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标准化思想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影响1.3 中国古代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1.3.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之称,为 1872 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1],但从物流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应当看到,丝及其制品主要产自中原内地,以丝绸为主要货品向西与西域、中亚地区的贸易,实际主要是我国中原地区的对外贸易,也就是一种国际物流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寻到商周甚至更早,但其鼎盛时期是在汉唐时期,“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汉书•西域传》) 人类进行的第一次跨地域的大规模文化交流是在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了反击匈奴,决定与匈奴的死敌月氏国结盟,遣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走时带了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年,最后只有两个人活着回来虽然他没有为汉王朝完成政治任务,但他却在陆路开辟出了东亚与中、西亚贸易的通道《资治通鉴》记载,“博望侯(张骞)既以通西域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由于当时汉王朝出于政治需要的考虑,鼓励有志建功立业的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出使遥远的西域诸国,从而使张骞身后出现了一大批期望借出使西域而得到显贵的人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使者在中亚已经见到了辗转从印度贸易来的蜀地竹杖和细布由此可以看出,发生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这次大交流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和对当时的东亚以及中、西亚社会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件贸易的物品上无不烙印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这些贸易物品后面涌动着强大的文化巨流,正是这一次货物贸易为下一次更大的文化交流做好了准备这次大交流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形成,也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可能 1.3.2 郑和下西洋在我国明代,郑和率领一个共有 62 艘大船的船队,载两万七千多人纵横印度洋上郑和最初的航程仅限于亚洲,从第四次航海起,他的航线开始延伸到非洲海岸庞大的舰队所包含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是一座活动的科技展览馆,船上载的使用物品和交流物品更是一座博物馆,中国文化第一次在海上进行了大展示。
郑和在把这些中华文化和介绍到海外的同时,他也把地理、海洋和丰富的异域政治、经济、民俗资料,以及货物、物种带回了中国从物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郑和下西洋”除了肩负的政治使命来看,实际也是中国的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国际物流过程郑和七次下西洋,和张骞通西域一样,都为中国打开了未知而广阔的天地郑和完成第七次航海后,明王朝很快就强制推行闭关政策,使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航海事业终止了但是,这次历时近 30 年的海上行动给当时的沿海居民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在民间,偷偷的海上活动越来越频繁,来自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交流活动开始萌发中国古代的国际物流,主要由当权政府牵头组织,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产生的,其最初的目的并不在于进行贸易,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承担了贸易的功能,中国古代的国际物流,都是以大宗的货物运输为主1.4 中国古代关于物流装备的记载 在 1700 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181—234)与曹魏作战时,需要从四川盆地向北边的汉中等地运送大量军粮,但要通过艰险的秦岭,一般畜挽车根本不能通行,于是他设计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以解决问题据《三国志》卷 35“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对于“木牛流马”所使用动力的讨论,学术界的观点不很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仍然是人力驱动,因为在《诸葛亮集》中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厚一寸四分,同杠耳从其中可以看出其仍然使用人力,只是“不大劳而已”[2][3][4]木牛流马”的出现很好的体现了现代物流装备设计中的“节省人力”的原则同样从“木牛流马”可以看出军事对于物流装备产生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物流产生过程,与西方的现代物流有着相同的历史轨迹1.5 中国古代和近代快递业的发展在中国的清朝之前,几乎没有关于快递业的史料记载,但我国古代的“飞雁传书”以及使用“驿站”进行军事情报的传递,可以看作是中国快递业的萌芽形态中国的快递历史更可以追溯到 100 年前的快信——清朝邮局当时也面临民间邮局的竞争,信件递送效率不佳,因此在 1905 年,推出快信制度,并且设计以「飞龙」为造型的绿色邮票为了让经手的人可以管控流程,快信邮票设计为一张四小联,每经过一手,就撕下一节,贴上快信邮票的信件,不需要在转运的过程中停顿,邮票还可以当作负责送信的专差的报酬,相当特别初期快信制度只有天津,上海,北京三地实施,后来推广到长江流域及南方大邮局,四联设计让这张邮票面积比传统邮票大上好几倍,一度成为最大的邮票。
快信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图样改为飞雁,1916 年废止关于快递在中国应用于民间的一个典型记载是,中国唐朝杜牧的一首诗中记载:“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唐朝的皇帝为了讨的他的宠妃杨贵妃的开心,使用了快马传递的方法,将远在南方的荔枝运送到了北方的长安,而荔枝并没有发生霉烂尽管诗中的描写更多的是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糜烂的宫廷生活,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递业在中国的古代由军用转为民用的过程1.6 中国对物流理论发展的贡献弃儒从商的乔致庸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用一件狐皮袍子和一串钱从叫花子手里买下了平遥大商家王协老先生留下的《大清皇舆一览图》,从这张图上发现了当年王老先生为实现晋商货通天下的理想,从而促使乔致庸产生了开辟北到恰克图南下武夷山的茶路,以及开辟从江浙到山西潞州的丝路和绸路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货通天下”的思想货通天下”的思想的提出,可以说是对物流的作用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也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有史料记载的对物流理论形成的最大贡献,反映出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和近代商人的雄才为略货通天下”的思想的提出,比西方同时代物流概念的形成大约早了几十年的时间。
1.7 中国古代物流的特点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物流有如下特点:①以大规模的货物运输为主;②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主要以运输大宗不易腐烂变质的货物为主,如米,丝绸等;③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文化传播和民族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丝绸之路的出现,使佛教传播到了中国成为了可能;④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出现⑤中国古代的物流的产生多是出于封建君主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或为了满足某种宫廷的需要而产生的,单纯应用于民间的并不多见2.物流业的发展的历史意义2.1 物流业的发展对保险业产生的促进作用由于在商业运输过程和货物存储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人类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公元前 18 世纪中叶,巴比伦颁布《汉姆拉法典》,规定在商业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或马匹途中被劫或其他损失时,遭难者宣誓保证没有恶意行为或过失,那么可以免除损失者的债务,由该商队全体成员共同承担损失这种做法延续到后来,成为了航海中货物损失赔偿的通行做法公元 15 世纪末,美洲大陆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要求物流的范围在更大的规模下进行此时的物流不仅仅是在国内的,而且越过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由于货物的运输范围变大,风险也变的越来越集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近代的保险业1310 年,弗兰德尔商人厘定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费率1347 年 10 月 23 日,热那亚商人勒克雅伦开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险单,规定如船舶在 6 个月内安全到达,保险人不负责赔偿1601 年,英国制定了第一部海上保险法案,在其附件中的劳埃德保单,它的保险标准条款称为了海上保险的基本样本我们不难发现,物流业的发展,对保险业中最早的海上保险的出现的促进作用2.2 物流业的发展对金融业产生的促进作用英文称“银行”为 Bank,原为储钱柜的意思源于拉丁语“长板凳”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换,主要通过定期集市进行当时的欧洲货币种类繁多,币质低劣,伪币横行,于是,就出现了专门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钱窗,称为兑换人可是携带大宗硬币非常不方便,且不安全于是商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要带的巨额货币交给兑换人,由兑换人开出凭据,商人在经商地以凭据兑取他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