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葱韭蒜病害大全】高清详解.doc

85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28672375
  • 上传时间:2018-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7M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蒜紫斑病 简介英文名 GarlicAlternarialeafspot病原香葱链格孢 Alternariaporri(Ell.)Ciferr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出现白色稍凹陷的小斑点,中央呈浅紫色,扩大后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阴雨天,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常形成同心轮纹,严重时,病斑逐渐扩大,致全叶枯黄,病叶易从病斑处折断病原物(1 )形态: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单生或束生,大小(30~100)微米×(4~9)微米;分生孢子长棍棒状,褐色,大小(60~ 130)微米×(15~20)微米2)特性:分生孢子发芽适温 24~27 ℃,病菌生育适温 6~34℃侵染循环病原以丝体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残体上于土壤中越冬,为翌春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在田间传播蔓延温暖多湿、连阴雨、植株生长衰弱、连作田和低畦地易发病发生因素(1 )环境:高湿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干旱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栽培:采用平畦点播,浇水后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的发生连作、邻作田未破坏病原物的活动场所,利于病原菌滋生,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种植密度过大,单株所占空间小,不利于植株的通风、透光,造成植株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①与马铃薯、小麦、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3 年以上②采用覆膜高畦栽培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残体上病原物借雨水传播的机会,提高地温、保墒、减少灌水次数,可减轻病害③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壮苗,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利于植株通风透光④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涝,预防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采摘蒜薹,尽量避免划伤叶片,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 3~4 次大蒜叶枯病!!!简 介 英文名 Garlic tip blight异名 俗称火风病原 枯叶格孢腔菌 Pleospora herbarum(Pers.et Fr.)Rabenhors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常见无性阶段为匐柄霉 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ot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 大蒜危害 常年发病率达 50%左右,重发年发病株率达 85%以上,一般造成减产 40%~50%,严重时减产 70%~80%。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和花梗病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病扩展病斑初为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受害植株前期长势弱,后期矮黄萎缩,迟抽薹或不抽薹 病原物 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暗色,大小(30~110)微米×(3 ~6)微米分生孢子灰色或暗黄褐色,椭圆形,大小(22~ 40)微米×(18~22)微米子囊壳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180~250 微米子囊长无色,椭圆形或棍棒状子囊孢子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大小(25~45)微米×(10~15)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气温回升后引起初侵染和进行再侵染该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注意不要偏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清除病叶、病花梗及田间杂草,以改善光照条件,降低湿度2)药剂防治:发病初喷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60%琥· 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 3~4 次 大蒜锈病!!!简 介 英文名 Garlic rust病原 葱柄锈菌 Puccinia allii(DC.)Rudolphi,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寄主 大蒜、洋葱、韭菜等危害 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发病率可达 10%~30%,在发病重蒜田病株率高达 80%,对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假茎初在叶片表皮下产生椭圆形稍隆起橙黄色小斑点即夏孢子堆,不久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形成黑褐色疱斑即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锈粉,发黄枯死 病原物 夏孢子黄色,椭圆形,大小(23~28) 微米×(18~32)微米;冬孢子长圆形或卵圆形 侵染循环 病原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和越冬青葱及大蒜病组织上越冬,第 2 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锈病品种,如紫皮蒜、舒城蒜避免葱蒜混种,注意清洁田园适时晚播,合理施肥,减少灌水次数,杜绝大水漫灌2)药剂防治:早春要及时检查,发病及时喷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20%三唑酮乳油2000 倍液,或 25%敌力脱乳油 3000 倍液。

      每隔 10~15 天喷 1 次,连续 1~2 次 大蒜白腐病!!!简 介 英文名 Garlic white rot异名 大蒜菌核病病原 白腐小核菌 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 大蒜、大葱、洋葱和韭菜  危害 大蒜主要病害分布 各地均有发生,西北地区发生重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大蒜萌发期,带菌蒜种在表皮下形成黑色菌核,严重的直接导致蒜种不发芽或生根不良,随后蒜种表面呈水渍状凹陷,软化腐烂,表面形成白色菌丝和球形菌核大蒜幼苗返青期受侵染的植株叶片发黄,长势极弱,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植株在田间极易拔出,其根部已软化腐烂,根以及腐烂的鳞茎表面附有大量白色菌丝和黑色球形菌核,受害严重的植株很快枯死,造成田间缺苗进入蒜薹生长期,蒜薹、蒜瓣已开始分化,随着田间植株抗病能力的增强以及气温升高,不再出现大量死苗,但受侵染植株长势较弱,生长不良大蒜收获后贮藏期间,带菌蒜瓣上的病菌以菌丝形态潜伏,少数在蒜瓣表面形成浅褐色凹斑 病原物 (1)形态:菌丝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 5~7 天就可形成小菌核菌核为黑色,球形或扁球形,表面光滑,大小(0.29~1.36))微米×(0.25~0.99) 微米,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形成菌丝。

      菌核在 10~20℃下易于形成,萌发适宜温度为 7~24℃菌核抗逆存活能力较强,干燥情况下存放一年,条件适宜仍可萌发,在土壤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2 )特性: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呈白色,绒毛状,较为稀疏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12~19 ℃,6 ℃或 25℃生长均受到抑制,30℃以上停止生长 侵染循环 病原地面越冬,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发病地温 12.5℃左右,适合于白腐病菌核的形成和菌丝生长,潜伏于蒜种上的菌丝很快显症,在蒜种表面形成黑色球形菌核翌年 3 月下旬正值大蒜幼苗返青期,开始浇头水,此时植株抗病能力较弱,而 5~20 厘米地温平均 7~8℃,又正适合于白腐病菌核萌发侵染和菌丝的生长,土壤中菌核随流水迅速萌发在田间不断形成再侵染,危害植株造成田间大量死苗;4 月中下旬达到死苗高峰期,进入 5 月份以后,随着地温的升高以及植株抗病能力的增强,田间为害减轻,逐渐不再死苗 发生因素 (1)环境:在高温季节湿度不大的条件下,扩展缓慢当气温低于 20℃,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流行2)栽培:早春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势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实行轮作 3~4 年以上,或于水田轮作最好切忌连作。

      ②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2)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用蒜重的 0.5%~1%的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拌种时应严格控制药量,药量过大会抑制大蒜根的萌发和生长②发病初期用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灌淋根茎或喷淋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 倍液每隔 10 天灌 1 次,连续 1~2 次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雾,其中以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大蒜疫病!!!简 介 英文名 Garlic Phytophthora blight病原 葱疫霉 Phytophthora porri Foister,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的中部和叶尖出现苍白色的病斑,水渍状,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叶片垂萎湿度大时病斑发生腐烂,并长出稀疏灰白色霉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中部或叶尖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3~4 天后叶片萎垂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物     孢子囊倒洋梨形,大小(31~82) 微米×(23~52)微米卵孢子球形,大小 22~39 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地下部分越冬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生因素 4~ 5 月降雨次数多,降水量大,雾天次数多,温度高,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发病地不要种植葱蒜类蔬菜露地栽培要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减少氮肥施用量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或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大蒜软腐病!!!简 介 英文名 Garlic bacterial soft rot病原 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t al.寄主 葱、白菜、甘蓝、芹菜、胡萝卜、马铃薯等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从脚叶开始由外向内发黄,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地下茎基部呈黄褐色软腐状,根系亦出现黄褐色腐烂,有臭味,植株一拔即断。

      后期轻病株停止软腐,可生出 3~5 条新根,并有 3~5 片新叶尚绿,但植株生长停滞,瘦弱矮小,无产量;重病株全部叶片枯黄,根系软烂,整株塌地而死 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大小(0.9~1.5)微米×(0.5~0.6)微米,周生鞭毛 4~5 根2 )特性:病菌生长适宜生存温度 4~39℃,25~30℃最适,50℃经 10 分钟致死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通过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原物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11 月份开始发病田间地势低洼、降雨及浇水多、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处发病重,阴沟阳畦方式栽培的发病重,抗寒性差的大蒜品种发病重,播种过早及施化肥过多而年前生长过旺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精细整地,整平地面,不留低洼积水处;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施用有机肥 75000 千克/公顷,尿素 50 千克,过磷酸钙 50 千克,硫酸钾 50 千克②选用抗寒品种 ③播种后 3 天浇水,喷除草剂后盖地膜,包括垄和沟都要盖严盖好①药剂拌种对防治大蒜软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剂用 77%多宁可湿性粉剂,或 77%可杀得,100 克药剂对水 3 千克拌种 50 千克,拌种时做到均匀一致,晾干播种②发病较重的地块,在播种时 77%多宁 600 倍液喷入播种沟内,喷药液 1500 千克/公顷,随后播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