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校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而不是罚.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49057505
  • 上传时间:2018-07-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学校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 而不是罚而不是罚学校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而不是罚XX 年 10 月,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在一次早读课时吵闹不休,老师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用胶纸贴住嘴巴此事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部分被罚学生的家长纷纷到教育局投诉小孩子上课吵闹是不应该,但也不是什么滔天大罪,老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肉体上受到伤害,心灵上也从此蒙上一层阴影XX 年 11 月,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分析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导致他们与教师关系的恶化和对立有时由于涉及人身伤害,还会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对簿公堂,导致学校与家长间的关系趋向恶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双方之间协调起来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 、 “严师出高徒” 、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 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 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 ”我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如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应当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其职责的总之,教师应当切记,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而不是罚,不是体罚或“心罚” 。

      学校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而不是罚XX 年 10 月,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在一次早读课时吵闹不休,老师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用胶纸贴住嘴巴此事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部分被罚学生的家长纷纷到教育局投诉小孩子上课吵闹是不应该,但也不是什么滔天大罪,老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肉体上受到伤害,心灵上也从此蒙上一层阴影XX 年 11 月,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分析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导致他们与教师关系的恶化和对立有时由于涉及人身伤害,还会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对簿公堂,导致学校与家长间的关系趋向恶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双方之间协调起来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 、 “严师出高徒” 、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 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 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 ”我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如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应当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其职责的总之,教师应当切记,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而不是罚,不是体罚或“心罚” 学校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而不是罚XX 年 10 月,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在一次早读课时吵闹不休,老师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用胶纸贴住嘴巴。

      此事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部分被罚学生的家长纷纷到教育局投诉小孩子上课吵闹是不应该,但也不是什么滔天大罪,老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肉体上受到伤害,心灵上也从此蒙上一层阴影XX 年 11 月,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分析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导致他们与教师关系的恶化和对立有时由于涉及人身伤害,还会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对簿公堂,导致学校与家长间的关系趋向恶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双方之间协调起来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 、 “严师出高徒” 、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 。

      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 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 ”我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如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应当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其职责的总之,教师应当切记,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而不是罚,不是体罚或“心罚”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