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意思自治原理及其展开探索.docx
5页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意思自治原理及其展开探索 “意思自治”主张“个人生活应自主自治,不应受到非法的干涉”,它是私法的理想,民法学话语体系中可以分为“意思自治原理”以及“意思自治原则”两个“意思自治”,它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植根于启蒙时代,对“法律”、“人”、“认识伦理”均带有启蒙时代的气质本文主要就“意思自治”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展开进行简单的探索分析一、发生角度定义从发生角度定义,民法基本原则其实就是通过对“意思自治”进行逻辑演绎形成的原则体系如果将“意思自治”看作是演绎推理的前提,那么,该原则体系主要有两层涵义:其一,民法规范形态之下,通过推演“意思自治”这一私法理想,能够获得一个抽象的、一般的法律原则体系即民法基本原则体系;其二,民法学理论形态上,通过对“意思自治”这一民法学公理进行预设推演,可以得到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学理论体系核心框架的主要构成定理、命题、原则、假设即民法基本原则,而基于意思自治原理展开的公理化命题系统其实就是民法基本原则体系规范形态上,民法基本原则可以外延为公序良俗、个人责任、私权神圣、意思自治、城市信用以及人格平等六项基本原则,它们之间的位次、秩序及价值权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意思自治原埋包含着私域共存以及个人自由双重价值,蕴含着两个原则体系,民法基本原则体系的“帝王”条款即私权神圣及意思自治,它们二者的排序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互为表里第三位是个人责任原则,只有法律肯定个人的自由资质,个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主行为,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个人责任、私权神圣以及意思自治是民法中与个人自由有关的所有制度建构的基础人格平等原则占据第四位,人属于群居动物,与人交往是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交往对象中,“我”与“你”享有的权利及义务是平等的,必须要尊重对方作为自由人的尊严,这也是“人格平等原则”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五位即诚实信用原则,这也是私域共存的基本条件第六位是公序良俗原则,为了保障所有人的个人自由基私域共存,个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要遵循公共秩序原则,这也是私域自治存在的基本条件的法律表达这6条原则的结构、位序及层次可以表明私法、公法、社会习俗之间的界分二、功用角度定义从功用角度定义,民法基本原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私法理想“人格体”的构造原则这里的“人格体”指的是“人”的法学成像,“人格体”图释时需要借助民法学语言及民法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法基本原则其实就是民法申“人格体”的素描曲线。
民法基本原则属于一般的抽象规范,是民法学的基本标书语言,将民法原则界定为“人格体”的构造原则,满足民法中“人格体”构造的要求如上文所述,民法基本原则主要包含6条内容,它们的结构、位序、层次等反映了个人欲实现意思自治在处理与国家、社会、自我、他人之间关系式的各种权利、义务的主要来源、结构民法将“人”变为“人格体”,这同样也是民法规范体系的任务,民法基本原则将“人格体”的精神、意蕴都很好的勾勒了出来将民法基本原则概括成为“人格体”构建原则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借助“权利”概念,民法将“权利主体”、“人”以及“权利能力”看作是同等位置,私法上的“人格体”其实也就是全部民事权利及相关约束的抽象集合民法崇尚“意思自治”,利用“权利”概念为个人行为自由划分出一定的空间,通过界定、清理限制及约束条件的因素,为个人自由设定一个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借助私权神圣以及意思自治两个重要原则界定“权利”,利用公序良俗、诚实信用以及人格平等原则划分范围,私法话语中,“意思自治”、“私法自治”以及“私域自治”的定义虽然不相同,但内涵是一致的民法中“人格体”是一个+分抽象的集合体,是个人各种民事权利的集合,“人格体”自由行为空间的构造原则其实也是“民法原则”。
也就是说,可以同时也十分有必要利用民法原则体系解释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民法原则同样也是私法上“人格体”的主要构造原则从立法角度而言,整个民法制度的主要构成及框架性原则即“民法基本原则”整[来自wWw.Lw5u.coM]个民法体系的主要地基是“意思自治”,支柱是“民法基本原则”它将民法价值体系与民法制度体系联系起来,使得整个民法规范体系上下勾连,最终实现体系化从私法角度而言,民法适用的重[来自wWw.lW5u.CoM]要工具即民法基本原则基本上所有的成文法律规范中出现矛盾、空白或者错漏的地方都需要借助上位法律概念,表现了民法基本原则具有“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功能三、结语本文从功用角度以及发生角度对意思自治原理及其展开进行了探索分析,就民法基本原则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总而言之,从本文的分析讨论可以总结出以下内容:民法基本原则问题其实也就是民法学理论及民法体系的构造问题,民法基本原则是意思自治在民法学理论体系以及民法规范体系中具体化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