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新区教师对沪版历史教材教学建议(一).doc
4页二、会议记录2011年10月13日13: 30于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三楼半会议室召开浦东新区小学 历史教材教学研讨会与会的有浦东新区历史学科教研员吴广伦老师,浦东新区各个高中历 史学科教研(备课)组长和部分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组长吴广伦老师简要布置了此次会议的 议题,并将近阶段的教研活动重点进行了安排和沟通以下为此次研讨会会议记录:吴广伦老师:今天的研讨会是希望各位老师指出教材的问题,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的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各方面的困惑、疑惑、不同的理解,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的平 台,大家平时除了组内交流,能够交流看法、交流问题的时间不多今天我们以教材为载体, 可以探讨交流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其至是质疑,质疑 教材,硏究教材是老师必须要做的功课硏究教材也应该成为学校教硏组建设的重要抓手, 因为教材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不研究教材就不能抓住教学,也不能抓住教学的 核心希望大家踊跃发表真知灼见我们在H常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讲不完新课、课堂气氛沉闷、作业的有效性有待提 高、新教师与高三教学等历史学科要发挥校本研究的优势,主动在组内进行教学研讨,这 其实也是教硏组的建设内容之一。
我们所有老师要积极参与,及时掌握沟通信息,参与利用 区内外各种会议资料,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随时关注教研动态,让所有教师収得长远发展 和共享历史教研平台的成果在基础年级中,我们也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这样一个交流的平 台,大家可以分享平时教学的心得,也可以借鉴教训,共同促进我们在座的所有教师有更大 的发展,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发言的老师可以将你要提出的关于教材的问题具体到页码、段落、语句、文字,尽可能 详尽市实验学校:第一分册第42页知识链接中的《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要在大体字中予 以落实罗马法体系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来自本法典,法典也很完备,且其编纂的过程也体现 了罗马崇尚法治的精神,更是欧洲社会法制的基础许多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应在教材中重点体现例如《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权利法案》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基本纲领性文件、史实要在教材中扩大内容比例,并 和其前后历史内容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重点掌握第一分册《古代印度》可 以调整与课文无关的图片,如《古代印度国王石像》,可以改成种姓制度的形成的图片古 代阿拉伯的内容要突出阿拉伯文化成果另外在一些重要概念的表述上前后不连贯,难以理 解,第二分册商朝的方国联盟将商王表述为“方国联盟的共主”,西周建立后将周朝的天子 表述为天下的共主”,课本没有对这两个“共主”具体的概念做出明确表述。
第五分册 第1课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转变中有关主要矛盾的表述“主耍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的矛盾”,19世纪40年代应还不存在“帝国主义”,这是19世纪8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产物第2课课题没有不平等条约的表述,而其他都有,建议加上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表述前后不匹配,没有前的“I口”,前则一直表述为“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古代史缺少一 些代表性内容,如郑和下西洋,明长城等成就,而把过多篇幅用于叙述军机处等君主集权机构和史实C交中初级中学: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因为是在仓促时间内编写完成的,所以教材的严谨程 度是不够的第一分册的许多图片来源不科学,缺乏实证笫四分册《英国工业革命》后英 国各个行业产值的总和大于100%《启蒙运动》中课本认为卢梭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但是 卢梭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是明确反对的,他认为不可能有直接的绝对的民主教材的 错误也许不在教材的内容中建平中学:第二分册《秦末农民起义》将秦朝灭亡归因于秦朝的暴政,那么《大一统帝 国的重建》中如何理解“汉承秦制”,这种说法是否科学?西汉继承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而秦朝的灭亡是过于依赖中央集权制,所以汉代重新实行部分地区的封国制来缓解矛盾,所 以这种说法有些前后矛盾。
南汇一中:第一•分册第27页,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有些让老师找不到方向第五 分册《洋务运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和“求强、求富”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略显突兀第 四分册中马基雅弗利的思想教材不清楚,教师很难跟学生讲解第七分册的国家现代化进程 和第四分册重复,教学中难以有效抓住陆行中学:第一分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中希腊历史分期没有明确的线索明朝朝贡 贸易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教材没有特别说明,教师不易真正理解朝贡贸易的内容很好,但 可以再详细一些洋泾中学:第一•分册中采邑改革作为一个重点的内容,部分重点表述在小体字中出现, 希望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做出明确的要求,以符合考试要求小体字既然作为大字的补充,要 么不要在考试中出现相关内容,要么改成大体字第四分册中《权利法案》的个别用字不准 确,到底哪个“利”,希望及时更正有的学生提出第五分册第9课课本说“直到1911年清 朝覆亡”,而第10课又说“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清朝终结”,到底哪一年才是,我 们怎么理解这两个不同的年份?我们可能能够理解,但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也许就成为问 题了高一的四册书的顺序是否可以改变?不要把世界史的两册书放在两个学期里学,可以 高一上半学期学2、3分册,下半学期学1、4分册,或者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学完中国古代史, 一个学期内学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形成连贯的体系。
大团高级中学:教材的某些概念没有统一例如第一分册的希腊文化,第二、三分册的 中外文化交流、文献与考古中的下夏文化,这些“文化”的含义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怎么界 定这些“文化”的含义呢?夏文化其实就是夏朝的事情,所以是否可以将其改为“夏朝”就 可以了?对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概念的理解,教材应当给予一个准绳,使得前后概念统一另 外教材的一些观点也没有统一,第二分册对秦末暴政出现了 “横征暴敛”和“急切苛刻”两 种观点这由于是考虑到不同课文行文理解角度的不同,所以是应当能理解的(吴广伦)华师大二附中:第二分册第13课有关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图片缺少一个门下省往中书省 的箭头,表示其政令传达的顺序第五分册中华民国纪年的问题可以多用史学研究最新的 成果周浦中学:这个系列的高中历史教材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都出现了“封建”这个概 念,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疑惑,疑惑这两个“封建”到底一样不一样,为什么世界和中国都出现封建时代,所以课本教材要交代清楚第一分册第13课等级君主制加强了王权,但 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王权在英国削弱了,课本的把英国、法国的等级君主制放在一起就难免这 个问题的混乱第二分册第2课第47页民族融合的方式和孝文帝改革有逻辑上的次序混乱, 应当是以孝文帝改革为例,来阐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问题比较妥当。
第三分册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实际上是对文官制度消极影响的一个阐释和解决,但是考试大纲上没有要 求,就会出现教学的脱节,没有办法让学生完整的建立北宋文官制度的完整的历史框架第 三分册开始笼统地叙述了五代十国等,所以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具体的年代没有说清楚,希 望这样一些重要的年代还是讲清楚为宜南汇中学:“近代化”和“现代化” 一直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到底两者的确切含 义是什么?比如新航路的开辟说是开始形成现代世界体系,中国洋务运动说是中国近代化的 开端,辛亥革命又说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七分册的近代上海,和现 代化的历史进程等,我们该怎么让学生来分清楚“近代化”和“现代化” ?近代化首先明确什么是“近代”,近代社会的特征是什么?向近代社会所具有的这些特 征方向的发展其实就是“近代化”主要就是政治民主化,生产力工业化,思想理性化这 就是近代社会基本的特征现代化”的提出更晚,但是也由于其提出的晩,包含了 “近代 化”的意思在其中,并在其基础上向“发达工业社会,甚至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进程 建议大家阅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吴广伦)二工大附属龚路中学:第一分册对西欧中世纪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说明,而小世纪历史又 是第一分册的重点内容。
学校:第二分册第1课中国农业的起源的“南北并立”,更好的理解应该是“南稻北黍” 秦汉时期的推举制和察举制的区别教材没有明确魏晋南北朝以来止族与庶族的变化没有线 索可寻上南中学:第五分册中一个废除科举制度的年份是哪一年? 1905年还是1906年?第一 分册屋大维的头像问题高一年级四个分册的内容可以做一个调整,并把课本整合成两个分 册,髙一、高二共四个分册学校:第四分册美国独立战争,它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美国的额资产阶级革命,但 是在背景中没有美国独立战争双重性质的铺垫北蔡中学:第五分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列强支配世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之间 的矛盾没有直接建立联系,欧美列强的不平衡,不平衡在哪里呢?德国英国在背景小只字未 提第五分册练习册洋务运动的表格,上课时依据可能强调的是这些企业“有资本主义色彩”, 但是练习册的标准答案是“资本主义性质”,怎么取舍法?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两个问 题,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学校:课本练习册地图册之间的匹配还不够,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这么重要的内容,让 学生用地图看看,但是地图册上没有,这么重要的内容没有配图,学生不好理解吴广伦:感谢各位教师的发言和提出的问题、质疑。
今天我们这个会议其实是想让教师 用足、用好教材,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纲”,我们要理解教材的意图, 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为什么这个历史内容把这些知识编进教材,为什么是这样叙述的, 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些问题其实很好想到,解决了教材就用好了小体字和大体字的关 系要处理好,核心内容把握到位,历史线索梳理准确,史实讲解到位具体,学生的学习就基 本没什么问题了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处理、整合教材以考试为导向,做好教学,关注 考试,解读好教材,归纳好史实,关注好核心,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让历史课 堂有效、轻松、活泼、快乐,学生真正将历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一建平世纪朱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