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与人力重点.doc
11页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经济科学作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和人力资源现象2.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3.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a.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具有阶级性b.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具有实践性5.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a. 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条件是客观的b. 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6.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方法a. 联系和发展的方法b. 科学的抽象方法c.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d. 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7.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各种纷纭复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揭示各种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第二章 :人口的基本概述8.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10.如何理解人口的两重属性:a. 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
因此,人口从自然属性来看,人类增殖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一种生物现象b. 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人口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11.人口的社会属性的表现a. 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b. 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c. 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13.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a. 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b. 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c. 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d. 两者决定性因素不同14.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a. 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b.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劳动者才能制造和改进生产工具,发挥劳动资源和劳动对象的作用)c. 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15. 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 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b. 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a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b两个级数的论断c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d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17. 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a. “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b. “两种生产”的各自作用c. “两种生产”的各自特点d. “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三章: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18.人口高出率的原因?a. 经济原因b. 旧伦理观念的影响c. 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d. 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19. 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a.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b. 贫穷困苦和繁重的劳动折磨c. 灾荒和疾病d. 溺女婴风气盛行20. 旧中国存在着哪些严重的人口问题?a. 城市失业现象极其严重b. 亿万农民贫困破产c. 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d. 少数民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乃至减少的状态21. 现阶段中国人口状况和问题a. 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b. 人口文化素质偏低c.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d. 就业人口持续增加e. 人口性别比偏高22.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23.人的自然结构是根据人口的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24.人口结构的分类(图3-1)25.人口的地域结构是根据人口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它既有反映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面,又有反映其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的一面26.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根据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口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口结构比例关系27.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或者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的特点?a. 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它速度快、来势猛、规模大b.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c.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高度老龄化社会所有的现象28.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部门按三次产业划分后彼此之间及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态29.人口城镇化:又称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严格的说,它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30.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内容?a. 乡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集聚和居住在城镇,他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脱离农村和转向城镇。
b. 在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的同事,城镇数量随着增加并逐渐形成各种规模和不同类型相结合的城镇体系c. 随着非农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绝对多数,城镇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心,对乡村地区以至全国产生日益强大的影响d. 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31.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长期实行城乡村双重体制和严格限制城乡迁移的政策,这些做法既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也妨碍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b. 长期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而重工业为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发展轻工业相比,不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使之转化为城镇非农人口;c. 长期全面实施指令性计划经济,严格限制市场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把它们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加以打击和取缔,甚至限制沿海大城市的发展,使它们难以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32.中国人口城镇化主要模式:a. 内力自生型b. 中心辐射型c. 资源基地生长型d. 政经中心扩展型第四章:人口的自然变动33.人口的自然变动:指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34.人口出生规模的决定性因素:a. 从育龄妇女的数量来看,在生育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育龄妇女数量较大,人口出生的规模相应也较大b. 从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来看,在育龄妇女数量一定情况下,如果生育水平越高,人口出生的规模相应较大c. 如果育龄妇女的数量较大,同时生育水平很高,则人口出生规模巨大35.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a. 在一般情况下,婴儿死亡率较高,净增的新生人口就较少,从而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比较缓慢,反之相反。
b. 一般来讲,死亡对出生可以产生“反馈”作用在高婴儿死亡率地区或时期,往往伴随着高婴儿出生率c. 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长短3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含义是:假定一个人按某一分年龄死亡率度过其生命的全过程,在活到某一年龄时,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37.影响死亡率的自然、社会因素?a. 自然生态因素;b. 经济因素;c. 医疗卫生条件;d. 婚姻家庭关系也是影响死亡率水平重要社会因素;e. 文化水平对死亡率的影响38.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a. 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型b. 高出生、低死亡、高人口自然增长模型c. 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型39.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a. 政策因素b. 婚姻因素c. 文化因素d. 社会经济因素40. 社会经济因素?a. 劳动力培养费用的变化b. 老有所养的变化c. 经济发展水平高时,劳动力本人的受教育和再学习实践,精力消耗多,使之不得不晚婚、晚育、少育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及教育41.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1.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与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a. 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口规模变动、人口质量变动与人口结构变动的方向与水平。
b. 人口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是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承担着2.在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a. 经济发展是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前提b. 人是社会化的个体,它只能生活在由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不能孤立存在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自然变动与社会变动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人口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一切变化均归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的任何变动反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 人口发展受到一定的人口规律支配,而一定的人口规律必然要体现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性质与特点;42.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客观影响?a. 社会经济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决定性影响b. 从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同经济的发达程度成反比关系c. 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影响d. 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影响43.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起着哪些决定性影响:a. 人口分布及其发展趋势,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的分布;b. 人口迁移变动同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获得生活资料的难易程度和方式有关;c. 人口流动的流向和流量,归根到底也取决于社会经济44.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有哪些决定性影响:a. 人口社会结构的性质与内容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b. 人口社会结构变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取决于社会经济;c.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是人口社会结构急剧变动最重要的原因。
45.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a.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人口,社会经济活动不可能存在b.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导c. 人口是生产者、消费者、生育者的同意,人口身份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46.人口质量主要内容?a. 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及大脑的技能状况)b. 科学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指一个国际居民平均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劳动技能素质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c. 思想道德素质(指人口的思想意识形态及其实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社会化程度等)47. 狭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微观个体基本素质的总称48. 广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宏观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49.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a.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b.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相互制约c. 人口数量与质量存在替代转换关系50.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a. 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素质b. 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第六章:人力资源概述51.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投资而提高了人的素质和技能人力资本是多种形式投资的结果。
53.人力资源特征?a.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b. 人力资源的形成是人们社会劳动和生命过程的结果c.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可塑性d. 人力资源的持续性和时代性e.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和无限性f.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共用性g. 人力资源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