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学备考资料.doc
3页阴影的一般消失规律从光点发射出的光线,将各物体投影到地面上,光点通过各种垂直边的顶端向下投影光线到地面时,恰与起点时每条垂直边低端的链接,直线交出截点背光部分的各条垂直边投影作出,它们同时向足点集中连接各截点,各物体的影子范围就确定出来了分析各物体的影子就会发现平行与画面的水平边的影子,仍是水平的,不消失,垂直画面的直角边的影子仍与直角边同向消失到心点,左右成角边的影子与各成交边消失到左右交点侧光投影的特点是:1,、投影在物体一侧形成 2 、垂直边的影线是水平的,不消失3、直角边的影线消失到心点 4、成角边的影线消失到余点逆光投影特点是1、 影子在物体前面或前侧形成 2、平行光线从前上方射来,恰是一组近低远高线,光点就是它们的灭点(又称光灭点)3、所有垂直边的影线都消失到足点,这个足点代表影子的总消失方向(又称影灭点) 4、水平边的影线仍是水平的,不消失 5、直角边与成角边的影线分别消失到心点、余点顺光的投影特点是1影子在物体后面或后侧形成 2、顺光光线是一组近高远低线,其灭点可作为间接光点3、垂直边的影线消失到倒足点 4、水平边的影线仍是水平的不消失 5直角边与成交边的影线分别消失到心点、余点反影透视的基本规律1、 实物与其影幻形象之就像用一块透明的玻璃将两个对称的空间及物体从中隔离一样 2、真实空间物体各点到反影面的距离等于反影空间物体各对应点到反影面的距离 3、两个空间处在同一视觉关系中,实物与反影统一与一条视平线制约到同一心点(或两个余点)上4、实物与其反影在视觉中的形象不是绝对对称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与画面平行的平面以及边线属于完全对称的其他则保持位置上的相对与消失上的一致,这是一种互为对应的透视形象关系1)平行仰视透视,地平线在下边,平行仰视立方体与平行透视中视平线以上立方体相比1、平行水平边与画面,地面平行,无消失变化,其中正面一条底边,离画面最近2、平行透视的直角边对仰视画面,已变为近高远低,向水平消失到地平线平视心点3、垂直边变为近低远高边,向上垂直消失到顶灭点顶灭点与平视心点在同一条中心垂线上2)平行俯视透视,地平线在上边,平行俯视立方体与平行仰视中视平线以下立方体相比1、平行水平边与画面,地面平行,无消失变化其中正面一条顶边离画面最近2、平行透视的直角边对俯视画面,已变为近低远高边,向上水平消失到地平线平视心点3、垂直边变为近高远低边,向下垂直消失到底灭点,底灭点与平视心点在同一条中心垂线上(3)成角仰视透视,地平线在下边,成角仰视立方体与成角透视中视平线以上立方体相比1、所有的边都消失,产生3个灭点,视点到3个灭点的视线互为垂直2、成角透视的左右成角边,对仰视画面,已变为左右两组近高远低边,向下水平消失到地平线上左右两个灭点两个灭点在平视心点两侧3、垂直边变为近低远高边,向上垂直消失到中心垂线上的顶灭点(4)成角俯视透视,地平线在上边,成角俯视立方体与成角透视中视平线以下立方体相比1、所有的边都消失,产生3个灭点。
视点到三个灭点的视线互为垂直2、成角透视的左右成角边,对俯视画面已变为左右两组近低远高边向上水平消失到地平线上左右两个灭点两个灭点在平视心点两侧3、垂直边变为近高远低边,向下垂直消失到中心垂线上的底灭点平行透视的特点1、 与画面平行与地面平行的水平边2、 与画面平行与基面垂直的垂直边3、 与画面垂直与基面平行的直角边平行透视的定义1、60°视域以内 2、平视观察、定点观察 3、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平视观察,立方体无论在任何位置(60°中)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与视点画面构成平行透视关系,它的侧面水平边与画面垂直,并且向画面中心部位(视心)纵深延伸消失这时立方体就会在画面上形成一点消失的透视图4、立方体的顶面对角线与画面成45°角分别消失在视平线左右俩个距点上成角透视的定义视点对立方体平行观察在60°视域中,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并且有一条与基面垂直的边,距离画面最近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成角透视关系它的左右两组水平边与画面形成90°以为的角度并且向心点两侧,延伸消失这时立方体透视图进入两点透视状态 名词解释 1. 斜面—与画面和基面都不平行,且不垂直与基面的平面叫斜面。
2. 曲线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我们在研究这三种透视时都把这三种透视统称为直线形体透视而在无限复杂的大自然中,还存在大量的非直线形体,即曲线形体,我们把这种形体透视称为曲线透视3. 主垂线—通过心点且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叫做变线这种线段一定消失;相互平行的变线消失于同一灭点4. 成角透视—以立方体为例,如果一个立方体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但有一条棱与 水平面垂直,它的变线(共8条)描绘在画面中,分别消失于灭点的作图方法称为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5. 透视—“透视”作为一种术语,是指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的专业技法理论6. 倾斜透视—与画面和基面都不平行,且不垂直于基面的平面叫斜面 7、正常视域—清晰且透视图形正常的视域,仅在视角为60°范围内,称为正常视域 简答题 1、倾斜透视的灭线的找法 [1]主垂线:垂直于画面的直立面的灭线是通过心点的垂线 [2]距点垂线:与画 面夹角为45度的直立面的 灭线是通过距点的铅垂线 [3]余点垂直:与画面夹角不是0度,45度,90度的其余角度的直立面的灭线是通过余点的铅垂线 2、在成角透视中,两组水平直角边灭点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位置 [1]由于立方体的两组直立面是相互垂直的,因此它们与画面的夹角之和必然是90度,这就限定了两组水平边的灭点的相互位置。
[2]直立面与画面的夹角都是45度,它们的两组水平边的灭点必然是距点,不等时消失的灭点是余点3、达芬奇对透视学发展的贡献 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绘画论》中,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散知识,整理 成为系统的理论,并论叙了绘画中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的规律,对后世欧洲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4、简叙透视圆的特征 [1]形,并非对称的椭圆,特别是透视圆两端要弯曲光滑,不能太突或太圆,这是写生中常见的错误 [2]辐,将圆分成若干份,由各点向圆心所作的半径称之为辐如自行车车轮,产生透视后轴长不等,且有疏密变化 [3]以同心圆为例,0A大于0B大于0C [4]最长轴问题要根据视点和该圆的位置决定 5、北宋的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到的中国传统的透视法是哪三种,并请对其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为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