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科教学绩效评价方式精.docx
7页一、学科教学绩效评价方式精一、学科教学绩效评价办法学科教学绩效评价采用“进步幅度评价法(或离差增量评价法)” 该法以年级学科平均成绩为参照系,以本学科入口成绩(新生入口成绩或升级入口成绩、上次考试成绩)为基数,以本学科本次考试成绩X减去年级学科平均成绩X0所的得差值E2(离差)为评价指标,以本次考试成绩(离差E2)与入口成绩(离差E1)得增量(E2E1=E即进步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 具体说明如下:评价参照系和基数:学科教学考试绩效评价,以本学科年级平均成绩(见第2条)为参照系,以本届本学科入口平均成绩为基数;学科教学评价基本参量:上述学科教学考试“平均成绩”和“入口平均成绩”,包含2个参量:全班该科平均分(6 0%)+前10名学生平均分(40%) 取其代数和作为评价指标得基本参量;评价指标与标准:以本学科考试成绩X本年级学科考试成绩X0所的得差值E2(离差)为评价指标;再比较本次考试成绩得离差E2与入口成绩得离差E1,其增量(E2E1=E)即进步幅度,以进步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 经验公式:E=E2E1=(X2X20)-(X1X10);其中X2为某班某学科得本次考试成绩,X20为该学科得年级平均成绩;X1为某班某学科得入口成绩,X10为该学科得年级入口平均成绩。
(X1X10)为入口成绩(与年级)离差;(X2X20)为本次考试成绩(与年级)离差;E为离差增量,即进步幅度 操作程序如下:(1) 计算本次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X20:全年级本学科总平均分60%+前“10班数”名学生平均总分40%=X20;(2)计算本次考试教师本人教学得评价参量X2:本学科得平均分60%+全班本学科前10学生得平均总分40%=X2;(3)计算本次考试本人成绩与年级成绩得离差:E2=X2X20;(4)计算上次考试(或入口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全年级本学科得平均分60%+全年级本学科前“10班数”得平均分40%=X10;(5)计算上次考试本班本学科教学得评价参量X10:本班本学科得平均分60%+本班本学科前10名学生得平均分40%=X10;(6)计算上次考试本人与年级得离差:E1=X1X 10;(7)计算两次考试离差增量:E=E2E1.示例:例如,某甲班某学科入口考试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3个分值(离差E1为3),本次考试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5个分值(离差E2为5),则离差增量或进步幅度E2E1=E为53=2;某乙班入口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4个分值(离差E1为4),本次考试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2个分值(离差E2为2),则离差增量或进步幅度E2E1=E为24=-2;某丙班入口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低3个分值(离差E1为-3),本次考试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低2个分值(离差E2为-2),则离差增量或进步幅度E2E1=E为(-2)(-3)=1;结论:就某一学科教学绩效来说,甲。
班进步了2个单位,乙班退步了2个单位;丙学校进步了1个单位;但乙班成绩仍高于年级平均成绩(原因在于基数高于年级平均成绩,而不是乙本阶段得绩效),丙班成绩仍低于年级平均成绩,原因在于基数低于年级平均成绩,而不是丙本阶段得问题 二、班级集体学习成绩评价班级集体学习成绩评价以该班加权平均总分(即“全班总平均分60%+前10名学生总平均分40%),减去年级加权平均总分(即年级总平均分60%+前“10班数”名学生总平均分40%),的出该班本次考试成绩与年级成绩离差E2;再计算入口离差E1,再求其增量E=E2E1即该班“离差增量”,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各班集体学习成效或进步幅度 操作程序如下:(一)总分升降情 况(1)计算本次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X20:全年级本学科总平均分60%+前“10班数”名学生平均总分40%=X20;(2)计算本次考试教师本人教学得评价参量X2:本学科得平均分60%+全班本学科前10学生得平均总分40%=X2;(3)计算本次考试本人成绩与年级成绩得离差:E2=X2X20;(4)计算上次考试(或入口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全年级本学科得平均分60%+全年级本学科前“10班数”得平均分40%=X10;(5)计算上次考试本班本学科教学得评价参量X10:本班本学科得平均分60%+本班本学科前10名学生得平均分40%=X10;(6)计算上次考试本人与年级得离差:E1=。
X1X10;(7)计算两次考试离差增量:E=E2E1.(二)每科升降情况(1)计算本次考试本学科参照系得评价参量:本次考试全年级本学科得平均分数X20;(2)计算本次考试本班本学科成绩得评价参量:本班本次考试本学科得分数X2;(3)计算本次考试本班成绩与年级成绩得离差:E2=X2X20;(4)计算上次考试(或入口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全年级上次考试本学科平均分X10;(5)计算上次考试本班学习成绩得评价参量:本人上次考试本学科分数X10;(6)计算上次考试本班与年级得离差:E1=X1X10;(7)计算两次考试离差增量:E=E2E1.三、学生个人得学习成效评价每个学生得 学习成效也可以用离差增量法分析,评价其升降情况及其幅度 方式步骤如下:(一)总分升降情况(1)计算本次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全年级总平均分X20;(2)计算本次考试本人学习成绩得评价参量:本人本次考试得总分X2;(3)计算本次考试本人成绩与年级成绩得离差:E2=X2X20;(4)计算上次考试(或入口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全年级上次考试总平均分X10;(5)计算上次考试本人学习成绩得评价参量:本人上次考试总平均分X10;(6)计算上次考试本人与年级得离差:E1=X1X10;(7)计算两次考试离差增量:E=E2E1.(二)每科升降情况(1)计算本次考试本学科参照系得评价参量:本次。
考试全年级本学科得平均分数X20;(2)计算本次考试本人本学科成绩得评价参量:本人本次考试本学科得分数X2;(3)计算本次考试本人成绩与年级成绩得离差:E2=X2X20;(4)计算上次考试(或入口考试)参照系得评价参量:全年级上次考试本学科平均分X10;(5)计算上次考试本人学习成绩得评价参量:本人上次考试本学科分数X10;(6)计算上次考试本人与年级得离差:E1=X1X10;(7)计算两次考试离差增量:E=E2E1.四、高考成绩评价办法对学校高考成绩得评价分“各学科教学成绩评价”和“各班育人成绩评价”两项 一、各学科教学成绩评价各学科高考成绩评价采用“进步幅度评价法(或离差增 量评价法)” 该法以年级学科平均成绩为参照系,以本学科高一入口成绩(或高三入口成绩)为基数,以本人本学科高考成绩X年级学科平均成绩X0所的得差值E2(离差)为评价指标,以本次高考成绩(离差E2)与高一入口成绩(离差E1)得增量(E2E1=E即进步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 具体说明如下:评价参照系和基数:学科教学高考绩效评价,以本学科年级平均成绩(见第2条)为参照系,以本届本学科高一入口平均成绩为基数;学科教学评价基本参量:上述学科教学高考“平均成绩”,包含四个参量:本1学生平均分(40%)+本2学生平均分(30%)+本3学生平均分(20%)+专科学生平均分(10%);取其代数和作为评价指。
标得基本参量;上述学科教学“入口平均成绩”,包含2个参量:全班该科平均分(60%)+前10名学生平均分(40%) 评价指标与标准:以本学科考试成绩X本年级学科考试成绩X0所的得差值E2(离差)为评价指标;再比较本次高考成绩得离差E2与高一入口成绩得离差E1,其增量(E2E1=E)即进步幅度,以进步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 经验公式:E=E2E1=(X2X20)-(X1X10);其中X2为某班某学科得高考成绩,X20为该学科得年级平均成绩;X1为某班某学科得高一入口成绩,X10为该学科得年级入口平均成绩 (X1X10)为入口(与年级)离差;(X2X20)为高考(与年级)离差;E为离差增量,即 进步幅度 示例:例如,某甲班某学科高一入口考试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3个分值(离差E1为3),高考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5个分值(离差E2为5),则离差增量或进步幅度E2E1=E为53=2;某乙班高一入口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4个分值(离差E1为4),高考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2个分值(离差E2为2),则离差增量或进步幅度E2E1=E为24=-2;某丙班高一入口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低3个分值(离差E1为-3),高考成绩比年级平均成绩低2个分值(离差E2为-2),则离差增量或进步幅度E2E1=E为(-2)(-3)=1;结论:就某一学科教学绩效来说,甲班进步了2个单位,乙班退步了2个单位;丙学校。
进步了1个单位;但乙班成绩仍高于年级平均成绩(原因在于基数高于年级平均成绩,而不是乙本阶段得绩效),丙班成绩仍低于年级平均成绩(原因在于基数低于年级平均成绩,而不是丙本阶段得问题) 二、班级集体育人成绩评价班级育人成绩评价以该班各段上线人数乘以各自权重,取其代数和作为各班育人成绩 经验公式:B=本1以上人数(40%)+本2以上人数(30%)+本3以上人数(20%)+专科以上人数(10%);(以上权重可以调整)班级集体教学成绩评价以该班各段上线学生总平均分乘以各自权重,取代数和,减去年级加权平均总分,的出该班高考离差E2;再计算入口离差(本班生均总分减去年级生均总分)E1,再求其增量E=E2E1即可 高一入口总平均分,作为各班集体教学成绩 综合一、二两项成绩评价情况,的出综合评价结果 4 7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