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5页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0·聊城模拟)一个地区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合理的是( )A.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生态保护B.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C.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2.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原因有( )①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1.D 2.C 解析:第1题,北部湾沿海红树林主要功能是防台风、风暴潮,保护海岸、农田、道路、村庄等,维护当地生态平衡,A合理;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中心,B合理;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C合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其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高寒生物物种和江河源头水资源,不应该大规模开发来发展文化旅游,因此D不合理第2题,我国各地区各种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差别迥然,各地区不能按照统一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固有优势,治理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
②④正确2021·沈阳模拟)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开发历史较久,贫困人数众多,贫困程度较深,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3~5题3.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是( )A.川东南 B.渝西南C.黔西北 D.滇东北4.乌蒙山片区整体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 B.人地矛盾突出C.地表崎岖 D.自然灾害多发5.政府实施补贴资金,部分村庄异地搬迁,主要利于乌蒙山片区( )A.整合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C.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D.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3.D 4.B 5.C 解析:第3题,据图中贫困村数量分布分析,滇东北最密集,集中连片,川东南、渝西南、黔西北地区贫困村比较分散、数量不如滇东北多,因此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是滇东北,D正确,A、B、C错误第4题,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属于两大地形过渡区域,地形起伏大,地表崎岖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是自然条件复杂不是经济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该地区贫困人数众多,贫困程度较深, 人地矛盾突出,人均产值低,这是整体贫困的根本原因,B正确,C错误土地、自然灾害多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D错误。
故选B第5题,政府实施补贴资金,部分村庄异地搬迁,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利于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避免形成恶性循环,C正确当地地形起伏较大,耕地分散,整合难度大,A错误当地就业机会少,部分村庄异地搬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影响不大,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是否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部分村庄异地搬迁和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关系不大,D错误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6、7题6.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这是利用长江( )A.落差大、不结冰B.水量大、江阔水深C.多支流、汇水区域广D.多宽而浅的“U”形河谷7.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有力推动了长江流域的发展,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长江航运中心B.传统工业基地C.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D.国际化大都市,科技实力较强6.B 7.C 解析:第6题,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这是利用长江水量大、江阔水深的特点,B对发展航运,落差大不是有利因素,A错。
多支流、汇水区域广,不能体现江阔水深的特点,C错 多宽而深的“V”形河谷,“U”形谷是冰川侵蚀形成,D错第7题,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公路、铁路、水运的交会处,C对重庆、上海是长江航运的起止点,不是中心,A错上海产业升级,是高技术产业基地,B错武汉、重庆不是国际化大都市,D错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完成8、9题8.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对京津冀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流水质变好C.灾害性天气增多 D.湿地面积减小8.B 9.B 解析:第8题,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主要是为了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调整优化该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故①③正确,②错误。
可以缓解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故④错误第9题,西北部地势高,多为海河支流的发源地,建设生态涵养区,能改善河流水质M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开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结合下图,完成10~12题10.西沙群岛典型的旅游资源有( )①热带岛礁 ②热带雨林 ③海洋生物 ④民族风情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11.稳妥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是因为当地( )①基础设施薄弱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远离祖国大陆 ④淡水资源匮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2.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有利于( )A.促进当地工业生产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 D.扩大当地岛礁面积10.B 11.D 12.B 解析:第10题,西沙群岛属于海南省西沙群岛典型的旅游资源有热带岛礁、海洋生物,当地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第11题,西沙群岛及其海域,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淡水资源匮乏第12题,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13.(创新培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下图示意京津冀发展战略图1)(综合思维)简述我国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2)(综合思维)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地理实践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会给京津冀地区带来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说明该战略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第(2)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注意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系列工作,保证基建;加强规划与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图中不同通道建设还反映要做好区际合理分工,突出特色等第(3)题,这一战略对京津等大城市及其他区域作用有所不同对京津而言可以解决“大城市病”,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冀而言,可以推进区域城镇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答案:(1)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依托临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明确功能,合理分工,突出特色3)分散北京的大城市职能,控制大城市(北京)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区域城镇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