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研究.doc
9页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研究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越发深厚且丰富发型发饰文化作为服饰文化的小分支,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发型发饰堪称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多姿多彩的发型发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独具魅力,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是政治权利、社会等级的标志,也是中国礼文化的载体秦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权力高度集中,文化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发型发饰文化也大放异彩但由于秦朝历史短促,仅仅存在了15年之久,加之史料缺乏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型发饰文化我们近于无知,但是秦兵马俑的发掘,为我们研究发型发饰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对它的深入研究,一定会为我们带来很多重要的信息本文将从秦朝的社会背景入手尤其以文化和政治为重点,然后展开分析秦俑发型发饰类型的和渊源变化,从而肯定其社会价值关键词:发型发饰 秦兵马俑;渊源变化 社会价值Abstract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the accumulation of more profound and rich. Hair hair culture as a small branch of costume culture,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unique to human beings. Chinese known as the "Kingdom of dress", hair ornaments is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lorful hair ornaments culture unique charm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but there is one of the biggest features: it is a sign of political rights, social class, but also a carrier of Chinese ritual culture. As the first in the history of the Qin Dynasty unified, highly centralized power, culture showing a thriving scene, hair ornaments culture also shine. However, due to the short history of the Qin Dynasty, only 15 years ago, and the lack of historical data. So for this period of hair hair culture to our ignorance, but discover Terracotta Army of Qin, provides valuable materials for us to study the hair hair. It will bring us a lot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Qin Dynasty especially in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ocus, and then analyze the types and origin of terracotta hair hair changes, thus affirming its social value.Keywords: Hair ornaments Qin Terracotta Army; origin change social value目 录TOC \o "1-3" \h \z \u 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前 言 1一、秦的社会历史概况 1(一)大一统王朝的形成 1(二)统一下的经济、政治、文化 2二、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的类型和渊源变化 2(一)发型 3(二)发饰 4三、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的社会文化功能 9(一)社会地位的象征 9(二)战争的需要 9(三)思想的反应 10结 语 11参考文献 12谢 辞 14前 言在古代,人们对头发十分重视,甚至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发型发饰文化不但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而且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属性秦“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1]完成了统一大业,在文化上自然也吸收六国文化,化异为同,文化愈加异彩纷呈,进而对发型发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兵马俑是对秦朝军队的复原,自1979年发现以来,在世界上就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秦俑热,对我们研究发型发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今学术界对秦兵马俑的发型发饰也颇有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散见于服装史的某个章节或者是考古发现的一些分析研究,篇幅都不是很长,而且对于专门撰写探讨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的论文著作也寥寥无几秦兵马俑的发型发饰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到底有多少种发型发饰?它们又有着怎么样的渊源和变化?有哪些社会文化价值?本文将从秦统一的社会背景入手,重点分析发型发饰的类型以及其渊源变化最后总结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的社会功能一、秦的社会历史概况(一)大一统王朝的形成秦的始祖伯益曾经辅助大禹治水,因为有功,帝舜赐赢姓在殷商时期,赢姓部落镇守西戎,是商朝的得力助手,所以受到了商朝的重视在周孝王时期,秦非子为其养马,凭借自己的本领,使得马繁殖的非常快,周孝王就将秦谷(今甘肃天水市)这一带分封给他。
从此以他们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且戍守边疆与西戎对抗,稳定了周朝的边疆然周幽王荒淫无道,为博取王妃褒姒一笑,多次烽火戏诸侯,因为有“狼来了”的经验,最终救援者寥寥无几但是秦孝公却可以不计前嫌,前来搭救,虽然周幽王最终仍被西戎所杀,但是秦也算是保卫了周王室并在之后拥立太子继位,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此得到了统治者的大为赏识,之后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秦穆公时先后灭掉了西方12国戎族,进一步扩大了秦国的疆土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秦的势力日益强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迈出了秦崛起的重要一步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即位,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并灭西周公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从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用了10多年时间先后消灭了北(燕、赵),中原(韩、魏),东方齐国以及南楚,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国统一全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兼并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始的一场封建统一的战争[2]之后秦国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秦国自身的原因和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秦国仅仅存在了15年,在公元前202年被西汉所取代二)统一下的经济、政治、文化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历代国王蚕食其他诸侯国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开辟了中国的封建时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一统以及制度和政策的大统一”。
[3]作为一个封建大帝国,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王大刀阔斧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确立了皇权至上,皇帝拥有一切政治、军事大权,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实行土地私有制在农业、工商业以及手工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思想文化上要求书同文,“法治”思想成为指导思想,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4]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秦的军事制度,秦朝实行军功爵制凡是有爵的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可见军功爵制与经济和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是法治思想的反映军功爵制最早开始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发展成为一套完备的二十级爵制“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天、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5]只有爵位高的人才可以担任重要官职,而爵位的获得要通过军功来定有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明尊卑爵轶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6]通过军功来受爵位,获的相应的经济和地位军功制下,士兵将每一场战争的胜负与自身实际利益相结合。
如此,秦的士兵如虎狼至师,骁勇善战,战斗力骤然增强,迅速扭转了在战争中的被动局面军功制不仅奖励军功,还严厉惩罚内部的私斗,使得内部人员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军功制下,秦朝军队所向披靡,才使得秦的政权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强大最终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而“秦俑军阵反映了秦政权的巩固和强大无比”[7]秦兵马俑从1974年发掘以来就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仰慕,“秦俑的魅力超越一切民族、国度以及不同的文化层次,无论任何人都会在此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美”[8]人们在感受其宏大气势的同时,更惊叹它从细节上带来的美感比如发型发饰二、秦兵马俑发型发饰的类型和渊源变化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西杨村的村民偶然发现了兵马俑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在感受其强大的魅力的同时,也可以真实的考证当时的历史虽然不乏对兵马俑的研究,但是对于微观的研究不够,发型发饰的研究更显苍白在这里,我们将对秦俑发型发饰文化做出整合,让我们对秦俑的发型发饰有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认识对于秦兵马俑的发型,将主要从发髻入手来写;发饰则围绕冠饰来展开,同时也是我们探讨的重点一)发型古文对头发十分重视,每日梳理,爱护备至。
男子也都蓄发不剪,成人后束发我国古代男子的发型主要有三种:披发、辫发、髻男子最早将头发披在肩上,根据古文献记载,披发是古代先民最早的发型后来渐渐发现披发不利于劳作,于是辫发开始兴起,在殷商时期,男子均以辫发为主,身份高的将头发都置于头顶,然后编成短辫,下垂到脑后身份低的则编好发辫之后盘结于头顶战国以后,发髻开始盛行,汉族梳辫的人越来减少从秦兵马俑坑出土的俑来看,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发髻的流行,兵马俑每个士兵都一丝不苟地梳有发髻,主要有圆髻和扁髻这两种发型,并在脑后盘着发辫,然后附有发卡和发带1、圆髻秦兵马俑出土的战袍武士俑和一部分穿铠甲的武士俑,他们都在头顶的右侧梳着圆形的发髻(如图1)首先将额前的长发从中间分开,在头顶束好发髻然后在两鬓和脑后分别梳成小辫,交在脑后,之后再与头顶的发髻连接在一起发髻的根部用发带束扎起来,发带都是朱红色圆髻的形状整体来看是相同的,但是近看又有单台、双台和三台的区别单台圆髻、双台圆髻和三台圆髻主要是根据发髻的台阶数来确定的秦兵马俑士兵头发的辫式种类繁多,主要都三股辫和六股辫;有十字形、丁字形、卜字形和枝桠形等其中最多的是十字形和枝桠形发辫既美观,又可以束发2、扁髻秦兵马俑出土的军吏俑、御手俑、骑兵俑,和一部分铠甲武士俑,都在脑后梳着扁髻(如图:2)。
扁髻的形状和盘结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头发梳成六股的宽辫形状二是头发不梳成宽辫形梳成六股宽辫形扁髻的陶俑一般都在头上还戴有冠饰,将扁髻的顶端放置在冠中将军俑的扁髻就没有梳成六股宽辫形,而是将头发全部放在脑后,然后上折,多余的头发盘结成髻,用笄固定说到笄,在秦兵马俑中,用笄的一般都是梳扁髻戴冠饰的秦俑,用笄来固定冠其实古人使用笄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固定头发,男子和父女都用二是用来固定冠饰,只适用于男子秦兵马俑武士也是为了方便才用笄来固定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