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必修3.doc
5页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3.如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4.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的是( )①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最后把所有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②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很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因为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③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④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⑤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⑥利用装有性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要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6.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7.下图表示一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
L代表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上的太阳总辐射,R代表呼吸量,NU代表未利用量,FU代表粪尿,L2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了,对陆地植物来说,这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8.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9.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10.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A.②③ B.④ C.⑥ D.⑤⑦11.为了控制牧区草场上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右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牧草与害虫、蜘蛛与害虫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B.通过图中的生物防治,使流向人类的能量传递效率有所提高 C.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至少能获得牧草所固定能量的10%D.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数量已经很少,主要原因是受到生产者的数量限制12.白桦树被害虫咬伤后,通过释放一种气体,使周围45米以内的金合欢树都能接到信号,在5~10分钟内大量产生单宁酸。
该信息传递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生物信息13.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随呼吸作用散失B.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含碳有机物中C.次级消费者无捕食者,因此同化的能量较多D.图中①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尸体、残落物、粪便等中的能量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动调节能力越小C.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动调节能力越大D.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自动调节能力越大15.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右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D.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非选择题16.低碳经济是以“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新型经济。
请依据碳循环模式图分析低碳经济的生态学原理1)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_______形式发生于_______碳库和_______碳库之间2)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气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工业生产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4)人类要给正在“发烧”的地球“退烧”,除了发展低碳经济外,还应积极采取________等措施17.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图2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请回答问题:(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图1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能量输出3)图2所示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18.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________(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_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19.下图为碳在无机环境、植物、动物体内循环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1)完成a,c两过程,生物体需要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CO2返回无机环境中,除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还有_____ 、___________3)如图所示生命活动中,能生成[H]物质的部位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炎热的夏季中午12~14点,绿色植物体内有机物生成量减少,主要是因为_____ _ ,此时叶肉细胞内C3,C5化合物和ATP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所谓“温室效应”是由于CO2过多造成的,你认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