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科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化学电源单元测试.docx
10页⋯⋯⋯⋯⋯⋯⋯⋯⋯⋯⋯⋯⋯⋯⋯⋯⋯⋯⋯⋯⋯⋯⋯ 名校名 推荐 ⋯⋯⋯⋯⋯⋯⋯⋯⋯⋯⋯⋯⋯⋯⋯⋯⋯⋯⋯原电池 化学电源1.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锌锰碱性电池 B. 硅太阳能电池 C.氢燃料电池 D. 银锌纽扣电池2.如图是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溶液中 H+由 a 极移向 b 极C.电极 b 附近的 pH 降低D.电极 a 附近发生的反应是-+C6H 6O-28e +11H 2O6CO2 +28H3.(2017 北京海淀零模 ,12)我国科研人员以Zn 和 ZnMn 2O4 为电极材料 ,研制出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xZn+Zn 1-x Mn 2O4 ZnMn 2O4(0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盐桥的作用是传导离子B.外电路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1⋯⋯⋯⋯⋯⋯⋯⋯⋯⋯⋯⋯⋯⋯⋯⋯⋯⋯⋯⋯⋯⋯⋯ 名校名 推荐 ⋯⋯⋯⋯⋯⋯⋯⋯⋯⋯⋯⋯⋯⋯⋯⋯⋯⋯⋯C.锌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2e-ZnD.外电路中有 0.2 mol 电子通过时 ,铜片表面增重约 3.2 g5.(2017 北京西城期末 ,8)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将温室气体CO2 转化为燃料气体CO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电极 a 表面发生还原反应C.该装置工作时 ,H+ 从 b 极区向 a 极区移动D.该装置中每生成 1 mol CO, 同时生成 1 mol O 26.(2016 北京理综 ,26)用零价铁 (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 (N )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 还原水体中 N 的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①作负极的物质是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 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 小时测定 N的去除率和 pH, 结果如下 :初始 pHpH=2.5pH=4.5N的去除率接近 100%<50%24 小时 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pH=4.5 时 ,N的去除率低。 其原因是3) 实验发现 :在初始 pH=4.5 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 Fe2+可以明显提高 N的去除率对 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 .Fe2+直接还原 N ;2⋯⋯⋯⋯⋯⋯⋯⋯⋯⋯⋯⋯⋯⋯⋯⋯⋯⋯⋯⋯⋯⋯⋯ 名校名 推荐 ⋯⋯⋯⋯⋯⋯⋯⋯⋯⋯⋯⋯⋯⋯⋯⋯⋯⋯⋯Ⅱ .Fe2+破坏 FeO(OH) 氧化层①做对比实验 ,结果如下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 FeO(OH) 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释加入 Fe2+提高N 去除率的原因 :4) 其他条件与 (2) 相同 ,经 1 小时测定 N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初始 pHpH=2.5pH=4.5N 的去除率约 10%约 3%1 小时 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与 (2) 中数据对比 ,解释 (2) 中初始 pH 不同时 ,N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7.(2017 北京丰台二模,11)混合动力汽车 (HEV) 中使用了镍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 M 为储氢合金 ,MH 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KOH 溶液作电解液。 关于镍氢电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充电时 ,阴极附近 pH 降低B.电动机工作时溶液中OH -向甲移动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NiOOH+H 2O+eNi(OH) 2+OHD.电极总反应式为 MH+NiOOHM+Ni(OH) 28.(2018 北京朝阳期末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图 1 为其工作原理 ,图 2 为废水中 Cr2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名校名 推荐 ⋯⋯⋯⋯⋯⋯⋯⋯⋯⋯⋯⋯⋯⋯⋯⋯⋯⋯⋯图 1图 2A.M 为电源负极 ,有机物被氧化B.电池工作时 ,N 极附近溶液 pH 增大C.处理 1 mol Cr 2 时有 6 mol H +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D.Cr 2 浓度较大时 ,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9.(2018 北京海淀期末 )实验小组探究铝片作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 ,设计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 1】装置 实验现象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灯泡亮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镁条、铝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1) 实验 1 中,电解质溶液为盐酸 ,镁条作原电池的 极。 实验 2】将实验 1 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 NaOH 溶液进行实验 22) 该小组同学认为 ,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 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4⋯⋯⋯⋯⋯⋯⋯⋯⋯⋯⋯⋯⋯⋯⋯⋯⋯⋯⋯⋯⋯⋯⋯ 名校名 推荐 ⋯⋯⋯⋯⋯⋯⋯⋯⋯⋯⋯⋯⋯⋯⋯⋯⋯⋯⋯实验 2 实际获得的现象如下 :装置 实验现象ⅰ .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 ,镁条表面无气泡 ,铝条表面有气泡ⅱ .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 ,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 ,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 ,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3) ⅰ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 O2,则该电极反应式为 4) ⅱ中 “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 ”的原因是 实验 3 和实验 4】为了排除 Mg 条的干扰 ,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 3 和实验 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 装置 实验现象实验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 ,铜片没有明显现象 ;约 10 分钟后 ,铜片3 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实验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 ,铜片没有明显现象 ;约 3 分钟后 ,铜片表4 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5) 根据实验 3 和实验 4 可获得的正确推论是 (填字母序号 )。 A. 上述两装置中 ,开始时铜片表面得电子的物质是 O2B.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C.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 H2D.由 “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能推测 H+ 在铜片表面得电子(6) 由实验 1~实验 4 可推知 ,铝片作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等因素有关答案精解精析5⋯⋯⋯⋯⋯⋯⋯⋯⋯⋯⋯⋯⋯⋯⋯⋯⋯⋯⋯⋯⋯⋯⋯ 名校名 推荐 ⋯⋯⋯⋯⋯⋯⋯⋯⋯⋯⋯⋯⋯⋯⋯⋯⋯⋯⋯1.B A 项 ,锌锰碱性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 项 ,硅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项 ,氢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 项 ,银锌纽扣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C A 项 ,该装置是原电池 ,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项 ,放电时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根据电子流向知 ,a 是负极、b 是正极 ,所以溶液中 H+ 由 a 极移向 b 极;C 项 ,b 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 ,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 pH升高 ;D 项 ,电极 a 上苯酚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 ,电极反应式为 C6H6O-28e-+11H 2O6CO2+28H + 。 3.C A 项 ,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所以锌是负极材料 ;B 项,电解池内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而可充电电池充电时 ,阴极是原电池的负极,所以 Zn2+向锌电极迁移 ;C 项 ,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ZnMn 2O4-xZn 2+-2xe-Zn1-x Mn 2O4;D 项,充、放电过程中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4.A A 项 ,盐桥的作用是传导离子 ,形成闭合回路 ;B 项,锌片作负极 ,铜片作正极 ,外电路的电子由锌片流向铜片 ;C 项 ,锌片作负极 ,电极反应式是 Zn-2e -Zn2+;D 项,铜片作正极 ,电极反应式是 Cu2++2e-Cu,电路中通过 0.2 mol 电子 ,正极生成0.1 mol 铜 ,即铜片表面增重 6.4 g5.A A 项 ,根据图示可知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项 ,在电极 a 表面水转化为氧气 ,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C 项 ,a 为负极 ,b 为正极 ,H+从 a 极区向 b 极区移动 ;D 项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该装置中每生成 1 mol CO, 同时生成 mol O 2。 6. 答案 (1)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