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归纳笔记:第二章.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81319193
  • 上传时间:2022-04-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归纳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掌握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熟悉各种分类的依据分类依据分类结果解释范围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重要)(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特点: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特点: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未获得任何商品和劳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2.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很重要)(1)补偿性支出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目前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2)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3)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3.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熟悉)(1)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民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等方面的支出。

      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2)创造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4.按照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熟悉)(1)不可控制性支出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所必须进行的支出最低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债务利息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补贴等2)可控制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即弹性较大的支出经济建设支出5.按财政支出的收益范围分类(熟悉)(1)一般利益支出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国防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2)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企业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考试内容: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对流通领域的影响社会总需求由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以及政府的消费性需求所构成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的消费需求 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减变动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转移性支出的相应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社会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因此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生产领域的影响掌握:1.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增多——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增加国民收入,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者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掌握: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而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减少国民收入,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者劳务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2.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而在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 (1)购买性支出普遍增加时:促进社会生产增长——国民收入增加——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 (2)购买性支出普遍减少时:社会生产萎缩——国民收入减少——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下降。

      三、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比较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一)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不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三)对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不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四)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可以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 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也反映了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程度,更能反映财政分配的真实状况 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用国民生产总值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好于用国民收入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的原因在于: 1.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 3.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等 (一)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主要观点是: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二)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论 观点: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并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 1. 内在因素 在税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政府支出随之上升。

      2. 外在因素 财政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2)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 (四)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政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导致其规模越来越大,其支出水平越来越高 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熟悉) 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7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原因: 第一,政策性调整; 第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该上缴的财政收入未能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 第三,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预算外资金的问题; 第四,统计原因 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必须讲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掌握) 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 (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的效益标准 (三)择优的标准不同 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考试内容:掌握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一)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特别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考虑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等 金融成本与效益是指由于该项目的建设,使得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受到影响,致使价格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增加了收入或减少了收入二)最低费用法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该方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三)“公共劳务”收费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教育、交通等支出),适宜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地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 公共劳务的定价: 1. 免费和低价政策 适用于必须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居民对此尚未完全觉悟的情况,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2. 平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使用,又无必要特别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 3. 高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成本-效益分析法更为广泛地被发达国家所采用 第二章中,我们一共介绍了四节的内容: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