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巴黎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空间 .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7378280
  • 上传时间:2018-04-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巴黎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空间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当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巴黎作为法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中心,其“文化产业”从 20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转型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 21 世纪,巴黎“文化产业”的领域与空间也在不断变化与扩展本文将试图对巴黎“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一梳理,以期对其“文化产业”的发展面貌作一阐释关键词:巴黎?文化产业?城市“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范围已经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尤其近年来,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下,社会经济发展出现转型,对于“新经济”的讨论成为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热点话题在“新经济”的口号下,文化产业以其产业覆盖的广泛性、产业发展的创意性、消费方式的全球性迅速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内容x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信息革命、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世界众多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布局来看,第二产业已向城市外围拓展,第三产业则在城市内部迅猛扩张;从所占比重来看,传统产业逐渐减少,新兴产业所占的比重则不断增加;从生产模式来看,福特制的生产模式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以灵活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则蒸蒸日上。

      以上种种变化预示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所谓的“工业时代”进入了“后工业时代”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言, “全球化的本质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在这里, “流动”指的是物质产品、人口、标志、符号以及信息跨越空间与时间的运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正对此进行着最佳诠释:“流动的现代性”越来越多样化,而城市原有的以“物质性”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方式亦发生了某些根本转变同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知识与文化资本的全球性扩散业已成为全球城2市发展的新趋势巴黎,作为世人瞩目“世界城市”,其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及 1950 年代之后工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实可作为我们不容错失的研究案例至 1960 年代,巴黎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经历了持续的提升过程;至 1970 年代,巴黎的经济发展状况已基本表现出“福特制”向“后福特制”时代转变的种种特征,与此同时,某些极具优势的传统行业和文化艺术产业赖以蓬勃发展的土壤也渐趋成型一、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源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其 1947 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控制工具”。

      ①其理论逻辑认为:“在西方通常把文化分为:市场化的精英文化、中产阶级文化、下层文化但大众文化成为了那些最好的、最流行的唯一的市场从这一方面来看,媒体的不断兼并导致文化被垄断在一些少数跨国集团手中,由他们掌控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这样一来,文化不仅仅是社会大众的思想、行为的精神表现,同时它也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塑造和改造文化产业宣称服务于消费者,但隐含的意思是会使他们的需要被同质化,并掌控了消费者的愿望这种逻辑的结果是,大众化的产品形成了大众化的市场,但使社会的特性逐渐消失;消费者的独特的品味也逐渐消失 ”②以上观点,阿多诺主要是从哲学意义上对艺术的社会批判功用进行阐述的,在他3们看来,文化产业作为工具理性的代表,通过复制让艺术和文化的个性化和纯度消失,使得艺术成为千篇一律的东西,而作为工具理性的文化产业则成为异化大众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其对文化产业的艺术大众化倾向基本持否定的态度他的理论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把消费者从这种文化的垄断中解放出来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产业的批判立场不同,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却对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和技术的进步为民主和解放提供了机会,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

      ”③以上两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西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艺术从精英走向大众、由宗教走向世俗的过程中,学院派与大众派的争论19 世纪以前艺术市场主要由学院、皇室、沙龙组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品市场也越来越广以书商为代表的新势力在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艺术品的生产方式也由单纯的艺术家的手工生产变得更加多样化,艺术品的复制及其他生产方式不断涌现文化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愈加多样化,广告、电影、广播、报纸、摄影等对于传统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此,社会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如阿多诺等人所认为的,文化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被弱化了,正如当时流行的观点所称:“赝品是交易价值取代了实用价值,艺术品的制作和贩卖成为一种普遍的犯罪行为”④而另一方则持乐观的看法,如本雅明所坚持,文化产业把文化艺术从天上下放到民间,从贵族走向大众由此可见早期对文化产业的讨论主要局限在哲学层面,但在阿多诺对文化产业的本质的哲学思考及其对文化产业的二分法中我们也看到了文化产业最基本的范围与广度,即: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艺术——娱乐表4演二、 “文化产业”的特征与领域澳大利亚昆士兰技术大学创意产业研究和应用中心主任斯图亚特·坎宁安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发展史做了四个阶段的划分:20 世纪 30-4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性批判时期;20 世纪 70-80 年代重新用文化来界定古老的商业产业时期;撒切尔城市重建等实用主义艺术实践时期;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艺术的应用时期。

      ⑤从坎宁安的划分来看,文化产业自第二阶段开始就脱掉了学术争论的外衣,开始成为经济政策的工具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迅猛,学者们对于文化产业的争论逐渐由学理意义上的探究转向现实功能上的界定综合目前的研究来看,学术界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众文化研究所执行主任贾斯廷·奥康纳认为(Justin O’Connor):“文化产业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 ”“它首先包括了我们称之为‘传统的’文化产业——广播、电视、出版、唱片、设计、建筑、新媒体,和‘传统艺术’——视觉艺术、手工艺、剧院、音乐厅、音乐会、演出、博物馆和画廊”⑥英国著名媒体理论家尼古拉斯·加纳姆(Nicholas Garnham)在 1983 年把文化产业定义为:“那些使用同类生产和组织模式如工业化的大企业的社会机构,这些机构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报纸、期刊和书籍的出版部门、影像公司、音乐出版部门、商业性体育机构等” ⑦我国著名学者朱相远把文化产业定义为:“通过市场机制和运作,将文化制品及文化服务,转换为商品与服务,实现货币化的产业”。

      ⑧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花建从产业发展角度认为:“文化产业指以物化的文化产品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进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部门包括文化产品的制造部门;文化产品流通部门,如电影和报刊发行业、图书零售业;消费部门如大众娱乐业、广播电视业5⑨随着 20 世纪中叶以后,发达国家经济的转型,尤其是城市逐步从工业福特主义大批量生产型向灵活生产的服务型新经济转变,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对于这种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人们用“后工业社会”、 “弹性积累”、 “后福特主义”等名词来形容 “这里,也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代经济中,增长和创新的前沿是诸如高科技企业、新工艺制造、商业和金融服务和文化产业等部门组成,而且这些部门共同组成了‘新经济’”⑩伴随着与“新经济”的密切关系,文化产业从理论的争论逐渐走到政策领域,文化产业政策成为社会经济政策关注的重要内容1997-2001 年,美国文化产业外贸收入和出口额以年均 9.41%的速度保持增长,2001 年达到 889.7 亿美元,再度领先于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装配业、航天业1997 年,英国工党上台后,就抛出文化产业的政策,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将其称为“创意产业”,之所以称为“创意产业”是为了突出文化产业的知识性特征。

      基于此,英国的文化产业涵盖了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 13 个部门自从欧盟 2000 年的信息规划中提出了“内容产业”概念之后,日本政府把电影、电视、影像、音响、书籍、音乐、艺术都归入内容产业而文化产业被统称为娱乐观光业法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一系列经济活动,这些活动把文化的概念、创造、产品的特性与文化产品的制造与商业销售联系起来”美国虽然没有官方认定的文化产业的说法,但其用“核心版权产业”命名的产业分类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巨大从一组数字可以看出,2001 年其核心版权产业创造增加值 5351 亿美元,占GDP5.24%,在过去 24 年中年均增长 7%,超出其他产业增长的 2 倍;核心版权产6业为美国提供旅游业机会 471 万个,占美国整个就业率的 3.5%就其行业来看,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业、影视业、图书业、音乐唱片业加拿大遗产部对文化产业做了如下概述:“包括以国家社会、经济及文化为主题的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杂志、音像在内的印刷、生产、制作、广告及发行;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书店、文具用品商店等在内的服务”,以后又在其中增加了信息网络、多媒体等内容。

      我国台湾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综上,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文化产业其特征主要有几下几点:(一)呈现出文化和经济两方面的双重意义二)其产品都具有人类创意的成分三)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是符号信息的载体四)它们的内容都潜在的含有属于某个人或团体知识产权因此,从文化、内容的发散角度看, “文化产业”的领域大体也体现为“内容的创造、生产和商业化”三个部门根据澳大利亚麦觉里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索斯比(David Throsby)的同心圆模式,可以把文化产业划分为三个从“核心—外围”的圈层:核心——极具文化内容;极具创造性的部门,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视觉艺术、工艺等第二圈层——文化直接产业化部门,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和书籍最外围——依附性的文化产品制造、服务部门,如:建筑、广告、旅游等由于文化产业涉及领域众多,单向度的“中心—外围”并不能完全概括文化产业的全部内容,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产业又可以分为:文化遗产、艺术、媒体和功7能性领域几个主要方面从目前学术和政府政策两个层面来看,关于“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没有确切的、一致的定义。

      上述两个维度的划分,基本上体现了“历史传承”、 “美学符号传播”、 “创意、创新”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同时这也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石三、巴黎“文化产业”的领域与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巴黎(小巴黎),仅仅指现在法国第 75 省但由于区划调整及经济转型,现代意义上的巴黎一般指巴黎大区(大巴黎),即法兰西岛(Ile-de-France),它由第 75 省——巴黎;及近郊区:92 省——上塞纳(Hauts-de-Seine)、93 省——塞纳.圣.丹尼斯(Seine-Saint-Denis)、94 省——瓦.德.马赫勒(Val-de-Marne);远郊区:77 省——塞纳马赫勒(Seine-et-Marne)、78 省——依夫里勒(Yvelines)、91 省——艾索勒(Essonne)、95 省——瓦.德奥赛(Val-d’Oise)组成本文中巴黎即指巴黎岛范围区域(大巴黎)巴黎岛面积 1 万 2 千平方公里,人口数 11,399,319(2005 年)其中就业人口5,041 ,995(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