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浅谈对问题学生的分析与教育对策.doc
6页浅谈对问题学生的分析与教育对策高州市潭头镇中心小学 何文锋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育,儿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甚至 有的教师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未成年人的德育问题更是引起了全 社会的关注那些经常违反道德行为准则和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的学 生,我们常称之为“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是 学校当前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议论的热点我试图从教育学、 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探 讨一、“问题学生”品德不良的表现1、 缺乏亲情关爱,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2、 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不用功3、 起哄、搞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教师、无礼貌、骂人、撒 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等4、 拉帮结派,成立团伙,逞强称霸,敲诈勒索,到社会上寻衅 滋事,或把校外的势力勾搭到校内来,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转化“问题学生”是获得教育教学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是全 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许多教师一提到“问题学生”就感到头痛, 认为“朽木不可雕”,其实,只要找到问题所在,“问题学生"是能够 变成好学生的《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这些“问题 学生”并非夭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少年迷失方向执迷不悟 呢?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一)、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青少年的某些品德不良行为,往往是由于对有关道德行为准则缺乏应有的理解,再加上外部条件的影响而 产生的2、 异常的情感表现品德不良的学生之所以会干一些违反道德 规范的事,是因为缺乏亲情的关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 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吸取教训,反而将怨恨情绪发泻到其他人身上, 甚至做出反常的行为在这种“受伤”的情绪支配下,常以粗暴蛮横 的行动来发泄自己受压抑的烦躁不满的情绪,挑逗同学,毁坏东西, 与关心他的父母、老师作对3、 道德意志薄弱品德不良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 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而发生不良行为例如,有的学 生明知打架、殴斗等行为是错误的但由于意志薄弱,正确的认识不 能见诸行动,出现明知故犯4、 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一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开始往往是 偶然的,但是当它一旦产生之后,这种不良行为方式就会与个人某种 欲望的满足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而形成一种不良的动力定 型,即坏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具体掌握,及时进行教育 引导二)、客观原因:1、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由于受社会上坏人的指使、教唆或被 街头那些描写性爱、凶杀、迷信的音像制品和读物的影响这些 格调低下的视听产品的出现,在不具有成熟心理的学生身上,缺少辨 别是非能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使他们受毒害和侵蚀。
2、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的影响有些家庭对子女养而不 教或重养轻教,管教宽严失度,方法不当,或有家风不正,家境突变 的环境,从而使这些青少年形成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3、学校教育失误学校教育的失误会给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 蔓延和恶化提供机会和条件学校教育的失误通常发生在以下几方 面:第一,强调智育,忽视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经常性的 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偏爱尖子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对“问题学生”的 教育第二,教育方法不当有些教师的素质不高,方法生硬,对学 生的教育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品德不良的原因,对症下 药,而是不作调查武断地批评学生第三,放弃教育责任有的教育 工作者,由于缺乏工作责任感,因此便对学生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三、“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只要我们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满腔热情 地关怀和引导,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一)、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问题学生,,一般都存在是非观念差,辨别是非能力低的心理特 点因此,他们往往不能在出现错误举动时,及时辨别并加以制止 犯了错误以后,也不会很快产生改正的意向,因而一错再错,最终变 成品德不良的学生。
因此,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转 化“问题学生”的重要一环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形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不 可缺少的条件,可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也 就是说学校改变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将校门打开,有计划地让学生走 向社会,使学生多接触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正反面的人和事,以提高 他们的分析、辨别是非能力.如组织学生参观我市建立的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参观宣判执法大会等;“请进来”也就是说在使学生走出去 的同时,还要将社会的教育力量请进来如聘请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 士和英雄模范人物到学校作,并结合学生实际作针对性报告,每 学期邀请镇司法和市普法办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 他们的法制观念;主动与当地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与宣传 文化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样 力争全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学 生辨别是非能力二)、设立“校讯通",亲情常伴我校每位教师与每个学生家长都设立了 “校讯通”,方便外出务 工家长与子女联系,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怀,感受亲情的温暖校 讯通”还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使 他们及时了解子女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 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通过“校讯通”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 爱就在身边,亲情并不因为父母的外出打工而走远如2009年从深圳市转回我校就读的四(1)班学生丁小红,自小 跟随在父母的身边,他父母因生意奔波无法照顾他,便送他来我校寄 宿就读由于远离父母,思家心切,他每天总是哭哭啼啼,甚至逃学 回家他父亲通过“校讯通”天天和儿子谈心,在老师的安慰、关心 下,丁某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父亲曾对班 主任说:“感谢校讯通,让我儿子安心学习,成绩进步了 丁某 也对同学说:"校讯通真好,我感觉父母就在我身边后来,丁 某同学因品学兼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三)、用师爱感化学生特级教师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好像和风细 雨,是教育“问题学生”的前提问题学生”对爱甚是敏感教师 对他们的爱,会让他们感到是学校对他们的爱与信任,以爱唤醒他们 的自尊、自信,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对因家贫而无心向学的“问题学生”,我首先鼓励他们要勤奋读 书,学好知识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明白“读 书乃是起家之本”的道理;其次为他们解决部分学习用品的费用;再 次,平时有伤风感冒者,给他们一些常用药,往往奏效。
对因学习目的不明确而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我首先与他们 谈人生理想,让他们树立人生追求的目标然后帮助“问题学生”树 立信心问题学生”基本上长期处于“低谷”情绪,学习往往丧失 自信心,我平时多给他们创造自尊自信的机会,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 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好学的欲望我注意加强同科任教师的联系, 为“问题学生”创造学好文化知识的机会首先保证学生愿学:1、 知识低起点,使学生感到我能学;2、练习形式新颖,使学生学得主 动有趣;3、变换考查方法,使学生有我要学的迫切感其次,在指 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花气力,使学生会学, 能自觉学再次,加强,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具体 指导,耐心帮助他们一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并表达教师对他们 的期望,让他们在教师、同学等人的赞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 树立自信心对因经常违反纪律,有严重过错行为的“问题学生”,对他们“ 晓之以理,喻之与义,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法开导教育他们,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我早年任教五年级时有一位学生陈某,不但学习成绩差,纪 律松懈,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曾多次出入学校领导、教师的办公 室接受批评教育,是一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上六年级后更是 无心向学,想缀学到社会上瞎混一天夜里,他又翻过围墙,到附近 的农村偷鸡,不幸被主人发觉,鸡偷不着,反被主人放出的狗咬了一 口,跌入路边的水沟,弄湿了身子,回校后发冷发热,胡言乱语,很 多同学都不敢近他有学生把他的情况反映给我,我二话不说,就搭 他上了医院,并替他付了医药费,亲自守护在他身边,直到他退热清 醒为止他父母见到我后感激不尽事后,我多次炖瘦肉汤、鸡汤为 他补养身子,并为他义务补课,讲了许多浪子回头的故事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陈某深受感动,决心发奋上进,安心读书后来,他以优 异的成绩考上省一级学校就读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爱如春雨 滋润了干涸的心田;爱如阳光融化了积雪坚冰;爱使迷途羔羊知途而 返;爱是黑暗中一盏明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但只要学校、 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起来,我相信没有转化不了的“问题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