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2.3.2听觉生理剖析.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842590
  • 上传时间:2019-10-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9M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二、听觉生理,(一)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三)听冲动的传入途径,二、听觉生理,耳—听觉外周器官 螺旋器—声音感受装置 螺旋器内外细胞—感音细胞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人耳能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16~20,000Hz,听阈与听域 Auditory threshold and audible area,(一)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外耳作用 耳廓、外耳道的集音、共鸣腔作用 2、中耳作用 鼓膜特性,放大作用 听骨链放大作用 鼓膜张肌与镫骨肌的作用 咽鼓管的作用,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空气传导 声波通过外耳道作用于鼓膜,经听骨链传递到卵圆窗,推动前庭阶的外淋巴液,使之发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膜引起鼓阶的外淋巴液振动,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振动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正 常 气导 骨导 传导性耳聋 气导 骨导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全减弱,耳传音机制 视频,(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Function of the cochlea,1、音(频)调分析与行波理论travelling wave 行波学说: 声波通过镫骨底板,作用于前庭窗,使耳蜗淋巴液振动时,基底膜产生一种行波 从蜗底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幅也随之增大 行波达基底膜某一部位时,振幅达最大,随即很快减小振幅,行波停止消失,行波学说: 不同频率的声音,从蜗底起始的行波运行至基底膜最大振幅的所在部位也不同 声波频率越高,行波在基底膜上推进的距离越短,最大振幅部位越近镫骨底板 声波频率越低,行波推进距离越远,最大振幅所在部位越近蜗顶 行波学说认为耳蜗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主要决定于基底膜上行波最大振幅的所在位置,2、音强(响度)与音色分析,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bioelectric phenomenon in cochlea (1)耳蜗内电位 endocochlear potential,耳蜗的作用:把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的神经冲动 基底膜的振动引起排列在它上面的螺旋器的振动,使毛细胞同盖膜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毛细胞因纤毛弯曲而兴奋,它分泌的递质作用于听神经末梢,引起听神经的动作电位,传向听觉中枢,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2)微音器电位 mincrophonice potential,耳蜗具有微音器效应 耳蜗接受声刺激时,产生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 特点:潜伏期短,波形、频率同刺激声非常符合,(2)mincrophonice potential,(3) 听神经的Ap,(三)听冲动的传入途径,螺旋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耳蜗核(第二级神经元)→中脑下丘(第三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 内囊→大脑皮质颞叶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听觉反射的反射弧:耳蜗核发出部分纤维→中脑下丘→脑干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病理分析 传导性耳聋: 定义:外耳和中耳担负传导声波的作用,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 如:慢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听力减退 神经性耳聋: 定义:内耳、听神经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练习题: 听阈 听域 微音器电位 气传导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声波经过外耳引起鼓膜振动,除了经听小骨推动卵圆窗外,还可通过鼓室内空气的振动推动 ,引起内耳淋巴的振动。

      声音的感受器是基底膜上的 空气传导主要是指声波经外耳道传到 和 ;推动 传至内耳练习题: 试述正常情况下的声波传导途径 什么是行波学说? 试述听觉传导通路 根据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及传导通路知识分析“听新闻并记录”这一活动是如何完成的? 试述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功能Thank You!,下面介绍平衡功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