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习题(含答案).docx
11页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2.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创办京师大学堂 B. 废除科举制度 C.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 精简机构 3.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公车上书” D. 《天演论》的发表 4. 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座新式学堂,这座新式学堂是( ) A. 万木草堂 B. 京师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京大学 5.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D. 戊戌政变的发生 7.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 A. 改革社会风尚 B. 吸收世界文明 C. 发展近代交通 D. 主张机器生产 8. 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 A. 变法的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支持 B.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 C. 变法不够彻底 D. 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9.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A.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 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10. 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虎门销烟 C. 兴办民用工业 D. 创办海军 11. 直接引发“公车上书”事件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 12. 百日维新期间,发布的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项措施是( ) A. 发展农工商业 B. 训练新式陆海军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13. 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 A. 詹天佑--福州船政局 B. 谭嗣同--创办《新青年》 C.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D. 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 14.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 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15. 康有为说:“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学外国”指的是学习( ) A. 西方的科学技术 B. 西方的教育 C. 西方的思想文化 D. 西方的政治制度 16.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材料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 ) A. 发展农工商业 B.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7. 在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训练新式军队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8. 1895年, ______ 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______ 。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9.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错误: ______ 理由: 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你认为“贼”是指谁? (3)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4)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 【答案】1. B 2. B 3. C 4. B 5. C 6. B 7. B 8. B 9. B 10. A 11. B 12. A 13. C 14. A 15. D 16. B 17. C 18. 康有为;公车上书 19.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895年,公车上书 20. (1)据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知,材料出谭嗣同之口. (2)这里的“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变法法令,百日维新开始,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4)可以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故答案为: (1)谭嗣同. (2)“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4)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解析】1.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在京应试的举子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组织下向光绪帝上书,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故选B.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公车上书的掌握情况,要识记这一事件的时间、发起人,理解其在戊戌变法中所处的地位. 2.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所以ACD是“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B废除科举制度是1905年,“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其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3.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4. 1898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5. 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可知,这与戊戌变法有关.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