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变观念优化策略提升班会课实效.docx
7页转变观念,优化策略,提升班会课实效 顾新红【摘 要】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班主任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以及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等因素,班会课未能发挥应有的实效班会课要实现四个改变:变随意盲目为主题教育,有目标、有针对性;变简单灌输为唤醒激励,重活动体验,重情感熏陶;变道德宣讲为行为指导,关注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变课堂演绎为相伴成长,做到心中有“人”、有“我”、有“远方”关键词】班会课 转变观念 优化策略班会课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思想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场地,也是师生交流、沟通,相伴成长的平台然而,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班主任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以及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等因素,导致班会课未能发挥应有的实效一方面,班会课被挤占、被忽略已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即使偶尔上班会课,多半也是以批评训话、布置任务、处理问题为主班会课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更无创造性,难免低效乃至无效要改变这种现状,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优化策略,努力提升班会课实效一、内容上:变随意盲目为主题教育很多班级的班会课目标盲目,内容随意往往是学校布置了什么教育任务,班主任简单传达,抑或是班级常规管理、学生管理中出现什么问题,班主任批评或者提醒一下,常常是无准备、无设计,更没有教育主题。
这样的班会课,算不上规范的班会课规范的班会课往往被称为“主题班会”,常围绕一个教育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以期达到学习、提升的目的规范的班会课,是一场主题教育活动,是一次道德发现之旅,是一段精神成长之旅班会课的主题确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思考:1.关注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学校德育处,往往会每月设立一个教育主题,比如感恩、守纪、卫生、环保、节约等,班会课可以根据这些主题,分要点、分课时组织主题教育,这样既与学校德育重点工作同步,又具体落实了德育要点,这样一来,班会课就落到了实处2.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班会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主阵地班会课可选择适合当下学生的素养目标作為班会课的主题来源比如,根据“劳动意识”“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要点,可以确立“劳动最光荣”“我的成长我做主”等班会主题如此一来,班会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目标更明确,教育成效更显著3.关注班级学生的阶段状况班主任要加强班风建设和班级管理,必须时刻关注班级和学生的动态,及时总结和反思问题,把一个阶段内普遍存在的、典型的问题作为班会课需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现问题即可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班会课,需要及时进行记录、反思、归整,需要搜集案例,设计讨论话题,思考应对策略,更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班会课,具有显著的针对性,无疑是高效的二、方式上:变简单灌输为唤醒激励很多教师,把班会课当作“训话课”,把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简化成枯燥的说教与笼统的灌输,甚至是严厉的批评和训斥往往班主任讲得气急败坏,学生听得垂头丧气,心中甚至产生抵触、逆反情绪课堂上的道德认识、行为准则、文明要求,根本不能转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改变这样的低效课堂,需要改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智慧1.巧妙渗透班会课的主题思想,需要班主任巧妙地渗透在经典故事、真实案例、趣味活动中,如此,教育即在无痕的渗透之中比如,我在执教班会课《传承美德 践行友善》时,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生活中因不友善引发的事故还有情境表演等都引入课堂,孩子们在赏读、讨论、表演中,不知不觉领略到友善的重要意义,产生了践行友善的积极愿望2.激情唤醒班会课不是防范和压制,不是约束和惩罚,班主任要做的是对人性“善”的唤醒,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课堂上,通过师生的精神对话,通过德育活动的体验,通过孩子的内心感悟,去唤醒一颗颗至纯、至善、至真的心灵。
例如,我在执教班会课《远离毒品》时,通过一组明星吸毒后的对比视频和一组青少年吸毒所造成危害的数据,引导学生去讨论、反思、感悟,从而产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强烈情感3.情境感染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就决定了学生要在生活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品德班会课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索、感悟,从而提升班会课的实效比如,我在执教《聊聊诚信》一课时,创设了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议一议、演一演,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践行诚信的智慧三、目标上:变道德宣讲为行为指导不少班主任把班会课当作道德讲坛,班主任成了权威的宣讲者有的即兴训话,毫无章法;有的宣读讲义,教条刻板;有的朗读书本,自说自话这样的教学偏离了班会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价值观的引领,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提高班会课实效,必须变知识宣讲为行为指导1.行为训练道德养成重在四个方面:知、情、意、行知”和“情”我们在课堂上往往容易落实而对于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指导,则往往会被班主任忽略比如,班会课总是要求学生“要遵守规则”“要保护环境”“要诚实守信”等等,至于怎么去做,却留在课后,留给未知所以,课堂上的行为训练和指导,其实很有必要。
比如,班会课《遵守规则 平安回家》,课上对如何过马路,如何穿越十字路口,如何识别路标、听从交警指挥,都有着细致的行为指导,并且在情境中反复演练、学习否则,学生走出校门,班会课的知识就会全都弃之脑后唯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2.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堂课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班会课有知识传授,有行为指导,更要通过巧妙的拓展活动设计、实践练习、检查和评价,引领习惯的养成比如,班会课《餐饮之礼我先行》,课上既要有“餐饮之礼”的具体内容和行为训练,还要发放《“餐饮之礼”生活评价考核单》,组织学生、发动家长,对在校用餐和在家用餐的礼仪情况进行检查、敦促、评比,引导习惯养成3.智慧点拨道德认识是固化的,但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践行道德的时候其实还要讲究智慧所以,班会课还要注意生活智慧、行为智慧的点拨例如,我执教班会课《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课上帮助学生知晓:帮助残疾人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刻意地同情和施舍,搀扶盲人,帮助残疾人还要讲究方法、要领其中“如何搀扶盲人过马路”这个环节,除了进行现场情境模拟表演、评价,还把行为智慧编成儿歌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去搀扶盲人时,才不至于好心办坏事。
四、理念上:变课堂演绎为相伴成长上班会课时,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大多能熟练地操作媒体课件、实施教案,能熟练地创设情境、引导体验,而事实上,这些往往只是课堂的演绎,最后的落脚点往往是架空的,没有真正在儿童生命的土壤上发芽,没有指向儿童乃至师生道德生命成长高效的班会课,影响是持久的,改变是自觉的,成长是师生双方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追求的境界和高度1.心中有“人”班会课,班主任眼中不能只有講义、教案,只有道理、要求,更要有“人”——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生命班会课要建立在对学生信任、尊重、爱护的基础上课前,要了解学生学情、心态,课上要因材施教、分类实施,要走进学生内心,呵护儿童心灵切忌当众批评、责罚,正如李镇西所说:“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只有当教师把教育看成是爱的艺术,是生命的引领,班会课才不仅仅是一堂形式上的课,而会成为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思想、精神、生命的成长之旅2.心中有“我”班主任作为一个施教者,眼中不光要有学生、有教案,还要有自己班主任不能忘记自己的存在,教者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课堂上,班主任对道德认知的认同,对待学生、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思想积淀、人文情怀、教育机智,都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榜样力量。
课堂中,教者对学生持有宽容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给学生真诚的帮助;课后,教师儒雅谦和、文明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都以身作则这样的班主任,与学生的相逢开始,教育就发生了这样的班主任所上的班会课是无限拓展延伸的,又何愁低效?3.心中有“远方”班会课,如果班主任仅仅解决当下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路,有风景、有风雨,班主任是学生的领路人也是陪伴者,胸怀世界、面向未来,征途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美所以,班主任心中要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更要有远方广阔的天地班会课上,要能给学生指明未来的方向,能教给学生使其终身受益的东西,能给予学生内心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能提携学生,也能成全自己相伴成长,无疑是最美的诚然,提升班会课实效的途径、策略有很多,但无外乎终身教育、生命教育的理念,无外乎向心、向远的追求,无外乎唤醒激励的智慧,无外乎自觉自愿的成长班会课,只道寻常,其实深不可测,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悉心研究、探寻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副校长)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