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把握学生阅读心理.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784787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把握学生阅读心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内容摘要: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心理入手,根据学生心理认识的三个过程:阅读感受、体验与品味、领悟与判断,探讨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阅读心理过程,阅读感受,体验与品味,领悟与判断文学鉴赏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感受、体验、感动、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精神活动[1]它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阅读文学作品与阅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理论学术著作不同,它带有享受和娱情性质,但不乏创造力、主动性和理性深度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这些作品有鲜明突出的主题,曲折有致的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感情通过这类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吸取丰富的语言营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创造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接受美感教育,培养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和人生观、价值观但从历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看,阅读虽然一直被当作教学的重点,却也始终是一个难点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教学,成效却不大。

      究其原因,是没有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是由外及内,由浅入深,感受作品形象,体味作家情感,感悟作品意蕴的活动,在时间上有一个逐步推移、深入的过程,在心理上也有一个准备、酝酿、感受体验和共鸣、领悟等审美效应发生的复杂过程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阅读感受、体验与品味、领悟与判断[2]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将学生的阅读过程与课堂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学生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在各个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一)在阅读感受阶段的教学1、运用导语,引起兴趣兴趣是进入文学鉴赏的先导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在正式的进入文本鉴赏之前,应引起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提高鉴赏的自觉性,真正进入鉴赏过程,从文学鉴赏中得到美育运用巧妙的导语是正式进入文本鉴赏之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运用的导语应做到:对象突出针对,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在具体方法上可运用巧设悬念、故事吸引、提出问题等2、精读与泛读结合,初步把握文章精读指对读物不仅要深入细致,逐字逐句,咬文嚼字地进行阅读,而且有时还要反复琢磨,细心研究,从把握整体到了解细节,既洞悉文章的内容,又要认清其写作上的特点。

      教师可以用提问对学生的精读进行引导和检查,达到使学生初步把握形象、品味语言的效果把握形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描写刻画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形象及物象尤其是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崇高,心灵优美在精读中初步整体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弄清每个人的形象,将为以后的进一步的文学鉴赏打下基础品位语言词以一字为工”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作赏析,揣摩,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学生阅读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细节的描写,景物描写总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体会作品的内蕴美另外,对文学作品除了精读之外,还应该适当与泛读相结合,扩充阅读量泛读也可以叫做略读,是一种观其大概的读书方法它只要求对读物进行大体的涉猎或粗浅的通读,除个别重要处或感兴趣的部分外,一般不作深入的研究和揣摩泛读对于扩大知识面,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学愈博则思愈远”读时,既可以有明确的目的性,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也可以是 漫无边际的翻阅,遇到啥学啥,这样不但能够增长知识,也可以获得一些资料或受到一些启发对于节选的文学作品如《林黛玉进贾府》、《边城》等文章,就可以在精读节选部分之外,泛读原著,与精读相辅相成,更好地鉴赏文章。

      二)在体验与品味阶段的教学1、反复朗读,适当加以背诵,体会课文朗读教学是中学生文学鉴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文学作品中有些语言,必须通过生动的朗读,才能把握其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角色意识,启发他们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及其情感,甚至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既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识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从而,取得教师条分缕析,细致讲解难以收到的效果比如,戏剧《雷雨》的教学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的加以背诵背诵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模仿名家名篇行文说话,提高语文素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朗读、背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把握文章,为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打下基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进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名句名篇进行背诵2、驱谴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加深理解(1)驱谴联想和想象 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

      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一定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教师应抓住这样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鉴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头脑中构成一个具体形象: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消失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教师在此形象的画面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里有诗人对友人“烟花三月”般的美好祝福,有挚友间真诚的情谊抒发,有朋友远离的愁苦宣泄此外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积累,使他们体会出诸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叹,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境是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与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境地。

      优美的意境中总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此情此景”化为“我情我景”,进而产生思想的共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在文学鉴赏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设计图画,通过荧屏把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如根据陶渊明诗《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创意,设计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画面中,诗人与山水融为一体,将诗人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寄于其中学生通过分析和欣赏画面,不仅可以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提高审美感知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②鼓励学生参与创设情境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以己之情悟文之情,以文之情激己之情的重要手段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是编演课本剧《孔乙己》是编演课本剧的好题材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的“孔乙己”坐者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时,同学们也许会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一定是深思,是同情,甚或伴着泪水有了这样鲜灵活现的情境,师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作者的情感沟通定会水到渠成。

      三)在领悟与评价阶段的教学1、多角度比较鉴赏教学比较法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训练方法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两篇或多篇作品识其同、辨其异,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加深对作品的鉴赏,准确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发展智力比较可以用研讨的方法进行,也可以用写作文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的方法灵活多样:首先,对不同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品味思想和语言风格的不同如把鲁迅前后期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世界观转变的过程,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其次,把同体裁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使学生触类旁通《祝福》、《荷花淀》、《母亲》三篇小说都是塑造妇女形象,但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不尽相同《母亲》侧重于心理活动描写,《荷花淀》则通过对话、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由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作家笔下人物的性格也各具特点在教学中把这三个人物形象进行对照,学生对人物的个性就可以把握得准,对小说创作的不同表现手法就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再次,拿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不同作家在写作方法,人物刻画,语言风格上都有不同,对此进行比较,对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有用处2、引导批评,启发创新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地引导学生比较,还要引导批评,启发创新。

      文学批评建筑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教师在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时,适当拔高性地要求学生做些文学批评是完全必要的评点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可在阅读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意点染,寥寥数语,切中肯綮,或首批,或尾批,或眉批,或夹批,或旁批灵活多样;内容上不追求逻辑的缜密和论证的完备,也不讲究语言表述的整饬和华美,但求有一些神来之笔和独到见解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在教材编订时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批评之外,应要求学生有所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本身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或倡导学生由课文生发开去,引发对历史、当代社会或周围人事的评议;或提示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等等因此,在课堂上不要过多约束学生,要给他们以思考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叶圣陶先生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去采,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希望更多的老师都来探讨关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学鉴赏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参考文献: [1]姚文放著:《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P316 [2]许定国主编:《文学鉴赏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P53(此文获常州市中语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