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docx
5页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 TEXT / 宋亮亮20 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的吴冠中,是杰出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10 年6 月25 日,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1 岁吴冠中先生的绘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等造形来诠释自然之美其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等数十种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而在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吴冠中先生所提出的抽象美与形式美无疑是对其艺术理论精髓的诠释,本文就这两点作以分析:首先,学术界最为关注的是吴[来自www.lW5u.coM]冠中在1979——1980 年间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与《关于抽象美》两篇文章,由此掀起了对固有艺术形式审美的反思。
这场由他而起的画坛理论争辩,揭开了中国绘画现代表现形式探索的一页其主要论点是:“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受是本能的”与此同时,他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的结构特点与形式框架,并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创造了富有中国审美内涵的现代抽象画形式风格,对今后中国画坛表现形式上的探索与追求起到了拓荒作用这一切源自于他对艺术形式表现的中西融贯的丰厚学识其次,用“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讨论吴冠中的形式美、抽象美,一定要先从吴冠中为自己设的底线开始,作画一定要有形象是吴冠中的主张,所以他的形式美和抽象美是和形象在一起风筝不断线”和“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最著名的话语,但“笔墨等于零”其实是吴冠中反对笔墨的独立化发展的一句话,即绘画要有形像而不能完全抽象所以“笔墨等于零其”实是为了“风筝不断线”,这是吴冠中两句口号的上下文吴冠中也在说大家误解了他的“笔墨等于零”这个提法,因为当初他在文章中写得清清楚楚:“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故从艺术理论形态史的角度来说,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其实就是笔墨不能离开内容的换一种说法或者如吴冠中补充的,笔墨等于零是要笔墨反映新时代风貎。
二十多年来,很多读者都被吴冠中的几句口号搞晕了,吴冠中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主要是画风景画而且这种风景画所要达到的要求是群众点头和专家鼓掌,而形式美与抽象美是为群众服务的起初吴冠中的画是油画风景,后来他用水墨画的画依然可以称为风景画,因为吴冠中的形式美是关于如何画风景的创作,他曾讲道:“我作风景画往往是先有了形式,先发现了具形象特色的对象,再考虑其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境”第三,众所周知,在中西绘画比较中一直受到比附性思维的影响,比如将中国的写意比附到西方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流派上去,把这些西方的流派等同于中国的写意,然后用中国绘画精神加到西方的形式之中去它所导致的结果是,对中国绘画精神没有反思,对西方现代绘画形式没有从根源上去理解,本来塞尚的绘画形式不是写意,而是走在抽象绘画中的一个过渡,它的前方就是抽象画但这个过渡却被中国比附性思维予以了写意模式的定格,显然吴冠中是从中国的写意绘画来理解西方的形式主义艺术的正如吴冠中所说:“从波洛克令我想起潘天寿与勃拉克,我发现他们某些作品中结构的一致性,我也想起金农的一幅印象派观点的纯淡墨点梅花中、西的共性处处存在,中西结合中一方面是融会双方之异,另一方面是发挥双方之同。
吴冠中的这个论述不是他的独创,而是近代以来的艺术理论所一直存在的错误,类似于这种错误思维的还大有人在,那些声称草书、大写意是抽象而且比西方要早的言论就是这种理论下的产物再如吴冠中将“四僧”作了这样的“形式美”、“抽象美”的解读,这种方法还用于他的教学之中吴冠中认为“渐江的画面着墨无多……而石谿则用秃笔粗线…渐江的画面敲出的当是细瓷之音…”这是吴冠中的解读中国写意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方法,也是他的创作的[来自WwW.lw5U.com]方法,这种方法将写意的笔墨变成装饰的点线,这样就不存在点线的质量要求,又用写意的名义挖空了构成中的形式自主性例如毕加索的《阿维侬妇人》,解体个别人体,组织了具有更完整丰富感的群体的画面于是吴冠中也要打破它们时空的局限,如画荷群,追求叶、秆、花、莲的交错与协奏他又画最熟悉的江南村镇,将墙之白,瓦之黑、拱桥之“弧”及柳丝之飘等因素织成记忆中最典型江南,这正如吴冠中自己说的“画面上则已难于核对房屋、桥梁与溪流间的座标关系是半抽象?是意象?是大写意,这是我的狩猎路线”最后,吴冠中的“形式美”、“抽象美”是用西方的构成来解释中国的艺术,这在吴冠中的《关于抽象美》中说得很多,如水墨画中的兰竹、书法、八大山人、宋徽宗、陈老莲的画、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还有云南大理石的纹样、爬山虎在墙壁上等都是“抽象美”,这种“抽象美”明显不是西方构成中的对物体的点、线、面的独立发展或者现代水墨画中的笔墨的独立发展及其转型。
而且吴冠中又将他的“抽象美”放在“形式美”的核心之中,这也就是吴冠中的《绘画的形式美》的范围,可见吴冠中的这种“形式美”是将本来作为独立发展的形式构成作为写意的工具,导致了他的这种“抽象美”就是要构成,但还是要有具体的形象,故他的“形式美”其实也就是有几何形式的美感,它既不同于只有内容,而没有几何形式,也不同于只是形式而无内容吴冠中说的内容不决定形式,就是要有形式的内容而不是不要内容,这个“形式美”的表现特征是“抽象美”这即是概括吴冠中的“形式美”、“抽象美”是“装饰化写意”的由来综上所述,吴冠中的艺术融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的奇观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吴先生力求时代出新而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戮力创造民族特色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来相通,这与他提出的形式美与抽象美是分不开的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遗产,值得我们深思所以,用吴冠中自己的话来诠释比较恰当:“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受是本能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抽象美,形式是美术的本身,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
Reference:[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美术.1979.5.[3]吴冠中.关于抽象美[J].美术.1980.10.[4]吴冠中.吴大羽—被遗忘、被发现的星[J].美术观察.1996.3.[5]吴冠中.笔墨等于零[. J].中国书画.2005.9.【宋亮亮,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