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春联儿》课件 语文版选修.ppt
21页叶圣陶,春联儿,,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文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味细节,掌握领会作品思想内涵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朴素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社会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老俞形象特点的归纳;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 学习目标 1、通过抓多种描写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2、理解本文“小说化”的文体特点 3、体会车夫“老俞”身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喜庆不过贴春联,雅俗共赏 其乐融融,2005年春晚上的对联,小品《功夫》:,横批:自学成才,上联:拐一年摇一年 缘分啊,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喻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下联:吃一堑长一智 谢谢啦,叶圣陶的春联: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鸡公车应叫“叽咕车”,行走在崎岖狭窄的山路、 垄道,鸡公车独特的声音和它亲切的形貌早已融合在 一起自汉以来,鸡公车在四川民间就已经广为应用 叶圣陶对川西的鸡公车印象极深,1940年,他供职 于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住在陕西街,他去视察成都 郊县各中学的国学教育状况,几乎坐了半个月的鸡 公车。
文体认知,思考:从文章的体裁角度,找出本文与小说相似的文体特点1.运用丰富的描写技法2.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3.揭示时代大背景4.选材平凡本真《春联》看似小说的笔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这点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环境烘托一应俱全,在如此丰富的人物描写技法之下,老俞的形象不鲜活都很难《春联》最主要的手法是人物的对话,在“我”与老俞的对话中,“我”渐渐“读”懂了老俞,及至最后为老俞拟写了春联本文的情节: 在生活的艰难中维持生计—遭受不幸后陷入苦闷彷徨—摆脱心理重负、确认自身价值、获得心理平衡 情节本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记叙类的散文中如果设计相对完整的情节,会使人物的性格揭示更有文学意味,也使人物性格的发展有所依凭 《春联儿》中老俞的性格就是在相对完整的情节中不断清晰、不断得到彰显的老俞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大义,是建立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危机时代,生活的艰难是因为东洋鬼子,因为他知道“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他为自己的儿子打国仗而自豪文章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抗日大背景下,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春联儿》或写老俞推车糊口,或写倾其所有埋葬小儿,或写其对“我”絮叨大儿子打国仗的事情。
生活的本真就在原滋原味的老俞的生活里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散文也可以当作小说来读,这篇散文便具有小说化的特点但与小说的最大不同,它是一篇记人的散文,选取的是“我”眼中的真人真事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 理解对联的含义1:,请简述老俞的生活状况2:,老俞的生活状况: 他是一名纯朴的农民,大儿子在前方打仗,与小儿子相依为命,后来小儿子不幸病逝,他又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生活更加艰难对联整体意思: 有个儿子在前方打仗,对国家来说或许没有什么值得愧对的,为人推着鸡公车谋生,也不会比别的行业差可以直接使用原文语句),课文整体分析,?3:,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老俞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课文的内容上,你看出作者对老俞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同情—关心—赞美,课文整体分析,?5:,作者为什么给老俞拟写对联?,原因一:老俞的精神品质原因二:“我”对老俞的情感态度 的变化拓展探究,思考:在老俞的身上体现出怎样的中华民族的性格?,思考:现时生活中,我们仍然不失像老俞身上体现出的民族性格,请结合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谈谈你的理解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中国人”!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