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题 西方哲学史(统考题).doc
29页西方哲学史一、 名词解释1、本原251本原是希腊哲学乃至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哲学概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规定,“本原”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早期希腊哲学家看来,干变万化的自然中一定有某种东西是不变的,非如此不能说明自然的永恒存在,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2、一切皆流,无物常住254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是我们无法感知到当我们肯定一个事物是这样时,它已经变化成另外的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54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过程之中的,当我们肯定一个事物是这样时,它已经变成另一个事物‘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每一次遇到的都是新的水流4、智者263“智者”本义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时则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智者的代表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的出现是雅典XX制的产物,智者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现象,以否定的方式破除了传统观念,因而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智者也被称为第一批人文主义者或思想启蒙者但是,智者声名狼藉,直到黑格尔才开始比较客观地评价智者的地位和作用5、人是万物的尺度264(1)希腊哲学智者的代表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是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2)这个命题集中代表了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观点,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是它触及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对其评价如下:1、肯定了人意识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2、但其过分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没有认识到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3、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类思想的共识,也没有承认实践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认识论6、德性即知识266书本答案:苏格拉底认为,德行是人的本性,人人拥有德行,不过不是现实的拥有,而是潜在的拥有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行,才能使之实现出来因此,苏格拉底把德行与知识等同起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识作恶”的结论强调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苏格拉底把德行与知识结合起来,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合一的道理,被称为伦理学的创始人然而,他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意识到知识并不是德行的充分条件X岱答案:(1)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人若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又不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此是不可能的无人有意识作恶”2)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这是每个人都能学会,都可以确切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将德性等同于知识,认为“知识即德性,无知己罪恶”人们通过德性原则,就可以习得并践行善,避免恶3)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识,7、理念论267理念论是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是指事物的本质或形式,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事物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是事物的共相、存在的根据、摹仿的模型和追求的目的由此,柏拉图区别了两个世界:可感事物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事物的世界是可感的对象,理念世界则是可知的对象为了解决理念的认识问题,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体系,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8、灵魂转向说269这是柏拉图的认识论观点他认为,人的灵魂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他们并不是认识进展的四个阶段,而是“灵魂的转向”柏拉图通过著名的‘洞喻’解释这点他说,我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我们不可能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我们对理念的认识也是一样,它是灵魂的四种功能依次转向的结果9、形式与质料272这是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内容他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最终都离不开两个最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形式和质料所谓形式,是指事物之所以为自身的本质,也就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所谓质料,则是指构成事物的材料,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两者相结合便构成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当然,相对于质料,亚里士多德更强调形式的作用和突出地位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它们在同一事物中是彼此对立不能转化的,但是相对于不同事物而言,它们又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自然整个链条就是从质料到形式不断发展的系列,也就是从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10、潜能与现实272潜能和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用以说明质料与形式之间动态的生成关系。
潜能”指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现实”是与潜能相对而言的另一种事物存在状态,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与它关系密切的另一个概念是“隐德莱希”,即“完全现实性”质料和形式的关系也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现实,质料一旦获得了自己的形式,它就实现出来,成了现实的存在,所以,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11、教父哲学285(1)教父哲学大致存在于公元2-6世纪,主要利用栢拉图主义、斯多亚学派和新栢拉图主义的思想来制定和维护教义,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体系框架2)教父哲学思想主要分为理性辩护主义和信仰主义两种奥古斯丁可谓教父哲学的顶峰3)教父哲学在基督教早期时代维护了基督教会和教义的权威,统一了基督教思想,为基督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2、经院哲学286中世纪“经院哲学”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在利用希腊哲学为神学服务的同时,也继承了它的问题,因而围绕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哲学派别,亦即唯实论和唯名论。
唯实论主X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唯名论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尽管经院哲学受基督教神学的限制,但是他们关于共相与殊相之间关系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哲学思想的深入1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287所谓本体论证明,是指从上帝的概念中引出上帝的存在,而不需借用外在经验本体论证明的最著名代表者是经院哲学家安瑟尔漠他借用三段论形式证明上帝存:即使一个无知愚昧的人,他心中也会有一个无与伦比(完美的)的东西的观点,而这个无与伦比的东西当然就是无所不包的,否则它就不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它也应该包含存在上帝无疑就是这个无与伦比的东西,所以上帝存在这个证明后来受到了康德的有力批判14、奥卡姆剃刀291威廉•奥卡姆是英国唯名论哲学家,他反对唯实论者从共相出发推论个体存在的思想方法,认为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没有单独的存在奥卡姆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因此,奥卡姆看来,无论出自逻辑理由还是出自经验理由,都没有必要在个别事物之外设立普遍的实体或实质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普遍实体‘剃掉’。
后人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哲学史上把奥卡姆这一思想形象地称之为“奥卡姆剃刀”15、文艺复兴292(1) 文艺复兴开始于15世纪的意大利,是指长期受基督教会控制的社会与文化向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寻求根源以复兴于现代的思潮2)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其形式,而以人文主义为其实质,主要包含古代文化的复兴、人文主义、XX改革和自然科学精神等几个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英国的莎士比亚等(3) 文艺复兴突出了人的地位,将人们从基督教的思想钳制中解放出来,是欧洲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6、启蒙主义300启蒙主义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人们通常将18世纪法国哲学称为启蒙运动或启蒙主义,实际上启蒙主义乃是整个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启蒙主义以理性为最高权威,以自由为至上的理想,反对XX迷信、封建专制和愚昧落后,推崇理性,提倡科学,传播知识,教化大众,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主义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的世界观,否定了自由,也否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17、我思故我在303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在知识真假难辩的情况下,唯一妥当的方法就是来一次普遍的和彻底的怀疑,将一切稍有疑窦的意见清除出去,寻找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知识作为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当我们发现所有一切都是可疑的时候,这个怀疑本身却表明了一条无可置疑的真理,即“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置疑的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者在思维因此,“我思故我在”乃是一条真是可靠、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之动摇的真理我思”是一个心灵实体,它的本质是思想于是,笛卡尔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为近代哲学奠定了主体性原则,不过将“我”看作思想的实体却是不合法的18、天赋观念302近代哲学唯理论创始人笛卡尔的哲学概念按照笛卡尔的观点,哲学必须是由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基本原理推演而来的科学体系,它的基本原理不可能来源于不可靠的感觉经验,只能是与生俱来、不证自明的天赋观念笛卡尔把观念分为三类:依赖于感觉的外来观念;借助于想象的虚构观念和出于纯粹理智的天赋观念天赋观念”是笛卡尔哲学乃至唯理论哲学的基础19、真观念307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真观念”的理论真观念”就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真理性认识其特征包括:‘(1)真观念是简单的或由简单观念构成的;(2)真观念能表示一物怎样和为什么存在或产生;(3)真观念的客观效果在心灵中,与其对象的形式本身符合。
按照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认识活动并不是从事物到观念,而是从观念到观念因此“观念与它的对象的符合”虽然是衡量真观念或真理的标准,但只是“外在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的标志”,亦即真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斯宾诺莎的“真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直观认识活动获得的20、单子论310单子论是近代唯理论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理论,意在解决自由与必然、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内在目的)单子的主要特性有:单纯性;复多性;永恒性;单子之间相互独立,单子之间没有“物理的影响”;质的区别;单子是自因单子作为单纯的精神实体具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由于“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而存在着质的差别,形成了一个无限的等级系列21、预定的和谐311X岱答案:(1) 莱布尼兹认为世界由单子构成,单子是封闭的、异质的、不受外部影响的,它们之所以能够连续、无间断地表象世界,因为有一种以上帝为中介的“预定和谐”2)预定和谐有三种a单子间、事物间普遍的联系和作用、普遍的和谐一致b灵魂和肉体的预定和谐c自然的物理界和神恩的道德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