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再议购买力平价理论.doc
4页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再议购买力平价理论 [摘要] 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偏离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回顾及对汇率决定因素的描述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货币同另外—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汇率水平上升, 本币购买力下降, 本币贬值;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下降时, 汇率水平下降, 本币的购买力上升, 本币升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 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 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来讲这些因素可分三大类:一是基本经济因素二是政治因素三是汇市的“人气”状况对过去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将来行情的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走势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的比较 1.人民币汇率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
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他估计1991 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1.13元人民币易纲和范敏估计的199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1美元等于4.2人民币可以看出, 绝对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汇率偏差较大 虽然各种测算结果都不一致, 但一个共同之处是: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 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因此汇率应升值这也是目前国内外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学者所持理论依据之一不过,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如此之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按照所得到的PPP数值对汇率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是个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2.人民币汇率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以中美两国为例,若中国通货膨胀率超过美国,则人民币将贬值,反之人民币将升值根据易纲、范敏的研究, 从1980年~1996年17年中,除了1980年~1984年,1990年~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当美国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如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言而升值,反而贬值了。
而在人民币升值的年份,中国通胀率却高于美国通胀率由此可知,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是背离的,中美两国通胀率的变化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1.购买力平价理论前提难以满足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一价定律,其隐含的假设条件是:没有交易成本, 没有贸易壁垒, 商品是同质的, 市场信息是完全的等等理想状态很难在现实中得以满足,所以作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基础的一价定律较难成立 2.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差程度的大小与一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有密切关系中美之间的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偏好也显著不同因此,存在较大的偏差也是自然的了另外,由于往往贸易商品部门的生产力发展速度快于非贸易部门,高生产力水平的国家的贸易商品价格就相对低生产力水平的国家要低这样,若两国生产力差距越大,根据全部商品与劳务价格之比计算出的购买力平价,和主要反映贸易商品价格之比的汇率,其偏差就越大 3.汇率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1979年起,人民币名义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呈现明显的(名义)贬值趋势。
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扭曲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物价指数变动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通货膨胀率低于美国的时期,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没有升值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际上是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人民币汇率更偏离购买力平价水平另外,滞后的政策调整也使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物价产生背离,货币的贬值经常在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之后 除了以上原因外,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 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基期的选择等也会使购买力平价产生扭曲 四、结论 尽管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估算人民币汇率及其变动, 还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的难以操作,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否定这一理论的理由相反,购买力平价理论仍然是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但是,不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进程和现实经济的运行特点,就判断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远远高于人民币汇率是不客观的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不能仅仅以PPP理论为依据,否则可能会造成政策上的误导 我们可以借此加深对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的认识,特别是把握汇率的长期发展趋势,使我们今后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地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爱军韩青: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适用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一期 [2]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 [3]汪昌云:现代西方汇率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4]胡援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当代财经,2003.2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