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73539730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 生态破坏: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矿产资源枯竭等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①人类工农业生产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污染物 ②人口急剧增长 ③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电子垃圾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具体问题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全球变暖①燃烧矿物燃料等排放大量的 等温室气体;②毁林①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② 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引起经济结构变化。

      ① 提高能源利用率;② 采用新能源;③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污染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 和 等酸性气体①危害水生生物;②危害农作物、森林生长;③腐蚀建筑物;④损害人体健康根本途径: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体措施:①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②加强国际合作臭氧层破坏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 气体① 危害人体健康;② 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加强国际合作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练习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下列选项不属于原生环境的是                     ( )A.大漠盐湖   B.极地苔原   C.畜群牧场 D.高山草甸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                          ( )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 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3.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                      (   )A.土壤      B.植被 C.水文     D.大气4.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5.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  )的矛盾?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什么矛盾 (  )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7.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8.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  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鉴于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人类不应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从而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 C.随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联系的不断增强,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全部演变成全球性范围内的问题 D.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所以不存在环境问题10.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人为因素而形成的是            (   )A.我国华北平原农作物受寒潮的侵袭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方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而减产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13.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 ( ) A.臭氧层破坏问题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C.海洋污染问题D. 水土流失问题14.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 ) 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 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 D.到市场买菜,自备菜篮子15.“一个地球,一个家庭”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 ( ) 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 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 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 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16.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有               (  )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地位 B.到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 D.到2008年,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17.沙尘暴的袭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要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我国应( ) ①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适度放慢经济建设的速度 ③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④加强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8.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B.多数国家资源比较贫乏,环境承载量小 C.接受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 D.经济、技术水平有限,环境保护能力不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据此回答19~20题:1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 A.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B.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全球共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实现人口零增长、经济零增长、环境污染零增长20.能促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社会行为是 ( ) A.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大量使用聚乙烯塑料饭盒 C.限制使用再生纸 D.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回答21~22题:21.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 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 D.治理污染2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总量 D.改善生态环境“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

      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据此回答23~25题:2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24.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 A.全球变暖 B.破坏性地震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25.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2小题 ,共计50分)26.(36分)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_____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_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C表示_________ 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_____作用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_______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 _____表示6)由于图中B所表示的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其中位于大气圈的有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